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读就懂的黄帝内经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2/2)

目录

如果寒邪侵入足厥阴脉,足厥阴脉沿着大腿内侧进入**中,环绕阴器后到达少腹,散布在胁肋处,与肝相连。寒邪侵入此脉后,就会血流不畅、脉道迫急,因此胁肋和少腹会相互牵引作痛。

如果寒厥之气侵入阴股,气血不和就会累及上方的少腹,阴股之血凝滞,在下相引,因此腹痛会牵连阴股。

如果寒气侵入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就会导致络血凝滞无法流入小肠经脉,使得血气滞留无法畅行,日久就会形成积聚。

如果寒气侵入五脏,逼迫五脏之气上逆,就会导致人体脏气上越外泄,阴气衰竭于内,阳气不得入,阴阳分离,这样人就会突然疼痛昏厥不省人事。如果阳气回复,人体阴阳相接,人就会醒过来。

如果寒气侵入肠胃,逼迫肠胃之气上逆,人就会出现腹痛而呕吐的症状。如果寒气侵入小肠,小肠是受盛的脏腑,受寒则会使人体阳气不化、水谷无法停留,因此人就会泄泻而腹痛。如果热气滞留于小肠,人就会肠中作痛,内热伤津以致唇干口渴,大便坚硬不得出,因此人就会出现腹痛而大便不畅的症状。

黄帝问:从问诊中可以得知这些情况,那么望诊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在人的面部,五脏六腑各有其所属的部位,通过观察面部五色的变化就可以诊断病痛。例如,黄色和赤色代表热症,白色代表寒症,青色和黑色代表痛症。这些都是通过望诊可以得知的。

黄帝问:那么用手切诊又能得知些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首先找到主病的经脉,然后用手循按。如果脉象坚实,就说明有邪气结聚;如果气血滞留,经脉就会满盛而突起;如果脉象虚陷,就说明气血不足,属于阴症。这些都是通过用手扪切、按循经脉而能够知晓的内容。

黄帝说:我明白了。我已知道人体许多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气机失调。例如,人暴怒时气会上逆,高兴时气会平缓,悲哀时气会消沉,恐惧时气会下陷,遇寒时气会收聚,受热时气会外泄,受惊时气会混乱,劳累时气会耗损,思虑时气会郁结。这九种气各不相同,它们又分别会导致什么疾病呢?

岐伯说:人暴怒时会导致肝气上逆,血会随同肝气上逆。严重时,病者会呕血或因肝气过盛而导致脾的运化失常而发生泄泻。所以说“气上”。人高兴时,气和顺通畅,营卫之气也通畅,所以说“气缓”。人过度悲哀则心系急迫,因为悲为肺之志,所以肺叶会胀起;又因为人体上焦和中焦不通,热气在内不散,肺气就会耗损,所以说“气消”。人恐惧时会导致精气下陷,精气下陷则升降不交,于是上焦就会闭塞不通;上焦不通则气还归于下,气在下郁结就会导致下焦胀满,所以说“气下”。寒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腠理会密闭,营卫之气无法畅行就会收缩在内,所以说“气收”。热气可使人体腠理开放,营卫之气运行通畅而出汗,导致气随汗泄,所以说“气泄”。忧惧会使人心悸无依、神气无所归属、内心思虑不安,所以说“气乱”。人过分劳累则会气喘、出汗过多。大喘消耗内气,流汗过多消耗外气。内外之气皆消耗,所以说“气耗”。人思虑时需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这样就会导致人体正气滞留而不能循行,所以说“气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