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隅落日(2/2)
地图上,大隅国被用红笔圈了起来,旁边标注着伊集院忠栋的名字。
“主公,忠元已经按照计划,率军拿下了相良家的大口城。相良义阳亲自驰援,双方在初栗山遭遇,战事当会胶着。”山田有信指着地图上的肥萨边境,如此汇报道,“肝付家那边,依旧没有动静。根据细作传回的消息,肝付兼续在隐居后,肝付良兼与老臣矛盾重重,家中争执不下,目前还没有做出任何应对部署。”
岛津义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自从继承家督之位后,他就制定了先取大隅,再吞日向,最后统一九州的战略。而拿下大隅国,便是这最关键的一步,而利用肝付家的内耗,实施声东击西之计,便是他的第一手谋划。
“新纳忠元的任务,就是吸引相良家等的注意力。”岛津义久缓缓说道,“肝付家与伊东家素有牵扯,而近来伊东家又与肥后两家走的颇近。按常理来说,相良家遇袭,伊东家理应出兵驰援。如今,伊东家既然被调往相良家地界,那么一旦肝付家这边出事,他们根本无力同时出兵。这正是伊集院忠栋动手的最佳时机。”
岛津义久看向站在一旁的伊集院忠栋,这位岛津家的实力派,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是岛津义久当下最为倚重的存在。“忠栋,你率八千大军,兵分三路,突袭大隅国北部的加治木城、大弁礼城和栉间城。这三座城是肝付家在大隅北部的核心据点,拿下它们,就等于切断了肝付家与日向伊东家的联系,进而将整个大隅国纳入我们的包围圈。”
“遵命!”伊集院忠栋单膝跪地,沉声道,“主公放心,属下一定在十日之内,拿下这三座城池,为岛津家打开大隅的门户。”
“切记,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岛津义久叮嘱道,“肝付家守军大多是临时征召的农民,战力低下,且内部不和。我已派人联络城中的不满分子,策反他们作为内应,届时你再发动突袭,必能事半功倍。”
伊集院忠栋领命而去,率领大军从萨摩出发,沿着海岸线悄悄向大隅国挺进。为了隐蔽行踪,岛津军昼伏夜出,避开了肝付家的边境哨卡。与此同时,新纳忠元在初栗山挫败的消息传来,岛津家战败的战报传开,进一步牵制肝付家的注意力。
消息传到加治木城时,肝付家的争论再次升级。
“谁再说岛津家不可战胜!”祢寝重长急得直跺脚,“他们攻打相良家不也战败了,当下我等当整饬城防才是真!我们联络伊东家等,增兵北部诸城,否则一旦岛津家调转方向,我们大隅国可就彻底完了!”
“不可!”伊地知重秀立刻反对,“这很可能是岛津家的计谋。岛津家的实力咱们也都清楚!如此轻易便被相良家他们击败?该不会是他们故意放出的消息,指不定真实战况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现在应该坚守主城,静观其变,等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
“静观其变?”祢寝重长气得浑身发抖,“等局势明朗了,大隅北部早就丢了!伊地知大人,你是不是收了岛津家的好处,在这里故意拖延时间?”
“血口喷人!”伊地知重秀也动了怒,“我这是为了肝付家存续着想,不像你,只会逞匹夫之勇!”
两人再次吵作一团。
肝付良兼看着眼前的混乱,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他想听从祢寝重长的建议,增兵北部整饬武备;可又担心伊地知重秀说的是真的,若是岛津家战败的消息是假的,他增兵的举动反而可能会引来岛津家的不快。他派人去请示隐居的父亲,可回复却依旧是模棱两可的态度。
就在肝付家犹豫不决的这几天里,伊集院忠栋的大军已经抵达了大隅北部。
肝付家守将北乡兼安,素来与肝付兼续不和,对年轻的肝付良兼更是不服。伊集院忠栋派人通过早先的掮客暗中联络,许诺只要开城投降,就保他继续担任守将,并将周边土地作为封地赏赐。
北乡兼安本就对肝付家失去信心,在岛津家的利诱下,当即答应策反。岛津军如潮水般涌入,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取得了第一战的胜利。守城的主战派家臣试图反抗,却被北乡兼安武力镇压。
一夜之间,大隅国第一座城便易主。
消息传到加治木城时,肝付良兼还在与家臣商议是否出兵。听到失守的消息,所有人都惊呆了。祢寝重长当场喷出一口鲜血,指着伊地知重秀骂道:“都是你!都是你!耽误战机!大隅北部守不住了!”
伊地知重秀脸色惨白,说不出一句话。肝付良兼则是瘫坐在榻榻米上,眼神极其空洞,他知道,自己已经犯下了致命错误。正是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因为家族的不断内耗,才给了岛津家可乘之机。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大隅国的落日,已经近在眼前。
第一座城失守的消息,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肝付家内部引发了连锁反应。原本还在观望的家臣纷纷倒向求和派,而那些主战派老臣也因为士气低落,无力再坚持抵抗。肝付兼续在别馆得知消息后,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彻底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
肝付良兼在伊地知重秀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派使者向岛津家求和,以割让大隅北部三城,换取岛津家停止进攻。可他没想到,岛津家的野心,远比他想象的更大。伊集院忠栋并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他一边假意接受肝付家求和,与使者周旋,一边继续率军东进,目标直指大弁礼城。
岛津家通过一场漂亮的声东击西,再利用肝付家的内耗,轻松吞并了大隅国北部的关键领地。而在遥远的初栗山,相良义阳、阿苏惟将和伊东义佑正在庆祝胜利。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肝付家已经濒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