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博物馆奇妙夜》(1/2)
2002年12月13日,星期五。
清晨的京城笼罩在冬日特有的清冷空气中,但报亭的热闹却比往日更胜一筹。
油墨未干的报纸被迅速分发、抢购,头版头条上跳跃的数字,预示着这个周末将极不平凡。
《华夏经济观察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绣春”破八千万,文化消费撬动内生增长新引擎》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
“据官方权威数据核实,截至12月11日,武侠大片《绣春刀》累计票房已突破8000万元人民币大关,达到8092万元!该片自11月29日上映以来,以其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内涵,持续引爆市场,成为入世元年末华夏文化消费市场活力迸发的又一明证。
专家指出,在加入WTO后宏观经济稳健向好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娱乐消费,正从过去的‘点缀’逐渐转变为‘刚需’。
《绣春刀》及其背后盛影传媒系列作品的成功,不仅反映了国内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性,更揭示了内需市场,尤其是精神文化消费领域的巨大潜力与韧性。
这股由光影带来的‘暖流’,无疑为年末的经济图景增添了亮丽的一笔,也为探索‘内生增长’模式提供了鲜活案例……”
经济类报纸的定性与解读,将一部电影的成功上升到宏观经济和入世成果的高度,这在此前是极为罕见的。
这背后,既有盛影公关团队的巧妙引导,也确实契合了当时国家希望提振内需、展示开放成果的大政方针。
然而,普通市民和影迷们更直观感受到的,是另一场即将席卷全城的观影风暴。
上午十点整,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中影盛世影城”以及其他加盟院线,准时打开了大门。
早已在寒风中等待多时的观众,立刻涌入了温暖的影院大厅。
所有人的目标几乎一致——今天全球同步上映的《博物馆奇妙夜》。
根据猫眼平台实时数据与各院线汇总信息,这部由王盛执导、成龙主演的华语奇幻巨制,在12月13日首日,便豪取全国3072块有效银幕中的70%排片!
场次从上午九点多开始,一直密集排布到深夜,甚至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的部分影院,还开辟了凌晨的午夜场!
3072块银幕,意味着3072个影厅(按当时统计口径,一个影厅对应一块银幕)。
若按每个影厅平均可容纳120名观众计算,这意味着《博物馆奇妙夜》在首日拥有了单场超过25万个观影座次的庞大供给。
上午十点半左右的早场,许多影厅的上座率便已达到了惊人的40%!
这对于非节假日的工作日上午而言,几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观影人群中,除了部分不用上班的年轻人、学生,竟然还有不少趁着工作日调休出来“尝鲜”的中老年观众。
“听说这电影特别好玩,里面的古董都会动!”一位陪着孙子来看早场的大妈乐呵呵地对旁人说。
到了中午十二点之后的午间场,上座率进一步飙升,直接突破了60%!
许多写字楼附近的影院,迎来了大量利用午休时间赶来的白领。
他们行色匆匆,在影院附近的快餐店随便解决午餐,便迫不及待地检票入场。
真正的狂潮,始于下午。
随着口碑的第一波发酵,从下午两点开始,后续场次的上座率开始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攀升!
7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