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半场开香槟(1/2)
2002年12月的华夏电影贺岁档,以《绣春刀》在11月29日的凌厉出鞘为始,划下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
上半场,是属于这把“新武侠利刃”的独舞时间,直至12月13日《博物馆奇妙夜》全球同步上映之前,它几乎以一己之力,统治了整个市场,也提前为这一年度的票房盛宴,定下了一个高昂的基调。
12月12日,周四。
全国诸多主流报刊的文化娱乐版头条,乃至一些综合日报的重要版面,都被同一条消息所占据。
经过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的最终核实与授权发布,《绣春刀》自11月29日上映,至12月10日(周三)晚十二点,共计12天的累计票房成绩,赫然定格在约7660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如同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已不仅是涟漪,而是汹涌的浪潮。
“《绣春刀》12天狂揽7660万,新派武侠叫好又叫座!”
“徐客宝刀未老,盛影再造类型片标杆!”
“贺岁档上半场收官,《绣春刀》独孤求败,剑指两亿!”
媒体用各种溢美之词和惊叹号,为《绣春刀》的上半场征程做了总结。
报道中,不仅罗列了其连续两周稳坐票房榜冠军、排片率始终维持在60%以上的强势表现,更大量引用了来自“猫眼电影”平台高达9.0的评分以及海量影迷的热情评论。
“这才是真正的武侠!有血有肉,有挣扎有无奈,比那些飞来飞去、只会谈情说爱的假武侠真实多了!”
“沈炼的刀,砍出了锦衣卫的辛酸,也砍出了武侠片的新路!”
“剧情环环相扣,打斗拳拳到肉,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口碑的持续发酵,是《绣春刀》能够在上映第二周工作日后依然保持强劲走势的关键。
即便在12月13日当天,面对《博物馆奇妙夜》这个庞然大物的强势入场,全国院线经理们依然为《绣春刀》保留了超过25%的排片空间——这既是对其前期优异表现的肯定,也是对其长线卖座能力的信心。
所有人都清楚,凭借前12天积累的7660万票房基础和依旧坚挺的口碑,《绣春刀》的总票房突破两亿大关,几乎已是板上钉钉。
它将继《功夫足球》(全球总收益超十亿人民币,其中国内票房贡献巨大)和《人在囧途》(2001年贺岁档,累计票房约2.1亿)之后,成为盛影传媒旗下第三部、也是国产电影历史上第三部跻身“两亿俱乐部”的成员!
这一成绩,放在四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媒体的深度报道开始回溯自1999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国产电影复兴元年”以来的历程。
那一年,王盛执导的《当幸福来敲门》横空出世,凭借精准的社会议题和温情励志的内核,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极大地提振了行业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