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我的2001(1/2)
2002年的春节,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余韵和《人在囧途》持续火爆的观影热潮中悄然走过。
这部由王盛监制、吴一一执导的成本喜剧,凭借其精准的社会洞察和接地气的情感共鸣,展现了惊人的票房续航能力,从2001年12月一直延映至2002年2月底春节结束,最终票房还未统计出来。
截止2002年1月31日,《人在囧途》上映两个月的总票房为1.9亿元,算上2月份未统计的票房,破两亿是百分之百的。
制片成本不过六百万的《人在囧途》再次以高回报率证明了盛影传媒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和类型片开发的成熟度。
……
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消散,2月27日,京郊怀柔“成龙快乐园”内,随着王盛一声沉稳的“杀青”,历时近三个月紧张拍摄的华语奇幻巨制《博物馆奇妙夜》终于宣告前期拍摄工作全部完成。
整个摄影棚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工作人员相互拥抱,疲惫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的喜悦。
成龙尽管已连夜收拾好行装,准备奔赴美国拍摄《上海正午2》,此刻仍难掩激动。
他用力拥抱了王盛,声音洪亮:“王导,这次合作太痛快了!这部电影一定会成功!我等着看它在全世界‘奇妙夜’!”
在随后的简短杀青宴上,成龙借着敬酒的机会,再次凑到王盛身边,压低声音,语气比之前在片场时更为正式和热切:“王总,我们是自己人,我就不绕弯子了。
盛影上市这件事,如果有需要我成龙站台、背书,或者引荐一些可靠的国际资本,我义不容辞。
我是真心希望能更深入地参与进来,共享盛事。”
他目光灼灼,显然不仅仅满足于《博物馆奇妙夜》的合作,更渴望能搭上盛影传媒这艘即将起航的资本巨轮。
王盛依旧举重若轻,与他碰了碰杯,面带微笑:“成先生的心意我明白。等片子后期做得差不多了,我们坐下来好好聊。”
他再次将具体事宜轻轻推开,但态度比之前更为缓和,留下了合作的空间。
……
次日,成龙便匆匆飞赴美国,而王盛则没有丝毫停歇,立刻将全部精力转向了早已提上日程的集团上市大计。
时间进入三月,京城初春的寒意依旧,但资本市场对盛影传媒的热情早已如火如荼。
《博物馆奇妙夜》的顺利杀青,以及《人在囧途》漂亮的破两亿票房收官,如同两记重磅炸弹,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盛影传媒“能赚钱、能持续赚钱”的强悍能力的认知。
在王盛的亲自坐镇和梳理下,盛影传媒的集团化重组已基本完成。
一个架构清晰、主业突出、资产优质的“盛影传媒集团”雏形已然确立:
核心上市主体:盛影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原有限公司股改)。
股权结构(上市前):王盛(77%,绝对控股)、中影集团(20%)、陈良(3%)。
全资/控股核心业务板块:电影制片、电影发行、盛世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中影盛世院线”)、影视城投资与运营(闯关东影视城、成龙快乐园)、电视电影业务、婚礼录像及衍生业务、盛影劳务公司。
战略控股/参股关联板块:光线传媒(盛影占股45%,专注电视内容与艺人经纪)、盛影·北电数字特效有限公司(盛影占股80%,布局未来技术)。
这一架构既确保了上市主体的纯粹性和盈利能力的清晰展示,又通过股权纽带将未来极具潜力的电视业务和技术板块紧密关联,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更为震撼的是,随着审计和尽职调查的深入,盛影传媒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的营收均突破了十亿人民币大关。
这一数字在2002年初的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内,堪称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觊觎中国市场的资本巨头为之疯狂。
这一系列亮眼数据,使得盛影传媒的上市不再是“是否可能”的问题,而是“以何种规模、何种估值登陆资本市场”的问题。
王盛的京信大厦办公室,成为了比怀柔片场更为繁忙的指挥中心。
他需要同时应对三条战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