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74章 西域草药

第74章 西域草药(1/2)

目录

周老蹲下身,用指腹轻轻拂过刚翻松的土壤,语气笃定:“这土墒情正好,种子撒下去不出十日定能发芽。”

药生背着竹篓跟在一旁,里面装着分好的醒脑草种子,他时不时弯腰纠正年轻药农的播种间距:“再隔半尺,不然苗长起来会争肥。”

小侄子撸起袖子,拿起小锄头帮着挖垄沟,额角的汗珠滴在泥土里,却笑得格外真切:“原来种草药比练马术还需要耐心,今天可算学到了。”

黄宁沿着田埂缓缓走着,目光扫过忙碌的人群,耳边是锄头碰撞声和药农们的谈笑声,心里满是安稳。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州府的信使翻身下马,手里举着红色加急公文:“王爷!东南沿海遭了台风,部分药田被淹,当地百姓急需救灾草药!”

黄宁接过公文快速浏览,眉头瞬间拧紧:“备马!我现在就去库房安排调运,周老,您带几个熟悉草药特性的药农一同前往,指导百姓抢救药田。”

周老立刻应声:“好!我这就去召集人手,再带上些能防湿寒的驱寒草和治外伤的愈伤草。”

药生连忙补充:“我去整理草药使用手册,打印出来让百姓照着用,避免用错。”

小侄子也上前一步:“叔父,我也去!我能帮着搬运草药,还能组织士兵搭临时棚子。”

黄宁点头应下,转身对身后的护卫吩咐:“立刻通知国库,拨发一批粮食和布匹,随草药一同运往东南。”

众人各司其职,不到一个时辰,装满草药、粮食的马车就准备就绪,黄宁亲自带队,朝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日夜兼程,第三日清晨终于抵达受灾地区,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成片的药田被泥水淹没,房屋倒塌了大半,百姓们蜷缩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不少人身上带着伤口。

黄宁立刻跳下马车,对周老说:“您先带药农去查看药田,能抢救的尽量抢救,我带护卫和小侄子分发物资、救治伤员。”

周老领命而去,黄宁则让人把草药、粮食搬到空地上,大声对百姓说:“大家不要慌,朝廷的救援到了,有受伤的先过来上药,没粮食的排队领米!”

百姓们听到声音,纷纷从草棚里走出来,看到堆积如山的物资,眼里泛起了泪光。

小侄子带着士兵们搭建临时医棚,药生则在一旁指导百姓如何用愈伤草捣泥敷伤口,如何煮驱寒草水喝。

黄宁蹲在一位受伤的老药农身边,亲手给他敷上愈伤草泥:“大爷,您别急,这草药能让伤口快点好,等雨停了,咱们一起把药田重新种起来。”

老药农握着黄宁的手,声音哽咽:“王爷,谢谢您……要是这些草药没了,我们一家人可就没活路了。”

黄宁拍了拍他的手:“有朝廷在,不会让大家没活路的,等灾情稳定了,我们会送来新的种子,还会教大家更抗灾的种植方法。”

连续忙碌了三天,灾情终于得到控制,倒塌的房屋开始重建,被淹的药田也清理出了一部分。

这天傍晚,周老疲惫地回到临时营帐,手里拿着几株泡得发涨的草药:“王爷,大部分草药都救不回来了,但我们发现有一种水草,泡在水里还能存活,说不定能改良成耐涝的草药。”

黄宁接过草药仔细观察,眼睛一亮:“好!您先带着药生研究它的药性,若是真能改良,以后东南的药田就不怕台风了。”

药生立刻拿出纸笔,记录下草药的形态特征:“我今晚就熬煮试试,看看有没有药用价值。”

小侄子端着两碗热汤走进来:“叔父,周老,快喝点汤暖暖身子,这是用剩下的养胃草煮的,能解乏。”

黄宁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暖意瞬间蔓延全身:“辛苦你了,这几天多亏了你组织士兵帮忙。”

小侄子挠挠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对了叔父,我发现当地百姓都会编竹筐,咱们可以教他们用草药编驱蚊篮,既能用又能卖钱。”

黄宁眼前一亮:“这主意好!等灾情过去,咱们就办个竹编培训班,让百姓多一条收入来源。”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百姓抬着一筐新鲜的野菜走进来:“王爷,这是我们刚采的野菜,给您和各位大人尝尝鲜。”

黄宁看着百姓们淳朴的笑脸,心里一阵温暖:“谢谢大家,不过这些野菜你们自己留着吃,我们带来的粮食还够。”

一个年轻的百姓笑着说:“王爷放心,我们领了您送的粮食,够吃一阵子了,这些野菜是我们的心意。”

黄宁不再推辞,让护卫把野菜收下,又让人拿了些润喉糖分给百姓的孩子:“给孩子们尝尝,润润嗓子。”

孩子们拿到润喉糖,高兴得蹦蹦跳跳,营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又过了几日,东南的秩序基本恢复,黄宁留下一部分草药和粮食,让周老和药生继续研究耐涝草药,自己则带着小侄子返回长安。

回到王府,大嫂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他们平安回来,连忙迎上去:“可算回来了,这几天我一直担心你们。”

黄宁笑着说:“让大嫂担心了,东南的灾情已经控制住了,周老和药生还在那边研究新药草。”

走进客厅,大嫂让人端上热腾腾的养胃草茶:“快喝点茶暖暖身子,对了,宫里来人说,皇后娘娘想请你去宫里一趟,说是关于西域使者的事。”

黄宁接过茶碗:“好,我歇口气就去宫里。”

喝完茶,黄宁整理了一下衣冠,便动身前往皇宫。

见到皇后娘娘,黄宁行了礼:“娘娘召见臣,不知有何吩咐?”

皇后笑着说:“免礼,其实是西域使者又来了,这次带来了不少特产,还说想和咱们合作开办草药作坊,让西域的百姓也能学会制作润喉糖、清凉膏这些制品。”

黄宁喜出望外:“这是好事啊!臣愿意全力配合,派药铺的伙计去西域指导他们制作。”

皇后点点头:“我就知道你会同意,另外,使者还说,他们那边有一种能治眼疾的草药,想和咱们交换种子,你觉得如何?”

黄宁连忙说:“当然可以!这样既能丰富咱们的草药种类,又能加强两国的合作,臣这就安排人准备交换事宜。”

从皇宫出来,黄宁直接去了药铺,让掌柜的挑选几个手艺好的伙计,准备派往西域。

掌柜的连忙应下:“王爷放心,我一定挑最机灵的伙计去,保证把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黄宁又叮嘱道:“让伙计们多带些润喉糖和清凉膏的样品,顺便考察一下西域的市场,看看咱们的草药制品能不能在那边推广。”

掌柜的一一记下,转身去安排人手。

回到王府,黄宁刚坐下,老管家就来禀报:“王爷,医社的徒弟们派人来问,《齐国草药大全》什么时候能印好,他们都盼着学习呢。”

黄宁想起之前送去印刷厂的手稿,连忙说:“我这就去印刷厂看看。”

赶到印刷厂,老板连忙迎上来:“王爷,书已经印好了,正在装订,再过两天就能全部完成。”

黄宁走进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装订书籍,一本本崭新的《齐国草药大全》整齐地堆放在一旁,他拿起一本翻看,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很好,两天后我让人来取。”

从印刷厂出来,黄宁又去了医社,徒弟们看到他来了,都围了上来:“王爷,书快印好了吗?”

黄宁笑着说:“再过两天就能送来,到时候每人发一本,另外,我还请了周老和几位老药农来给你们讲课,大家要好好学。”

徒弟们兴奋不已,纷纷表示一定会认真学习。

回到王府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小侄子正坐在院子里摆弄从东南带回来的水草样本:“叔父,你看这水草在水里泡了这么久还这么绿,说不定真能改良成耐涝草药。”

黄宁走过去,拿起水草看了看:“有这个可能,等周老回来,让他好好研究研究,要是成功了,以后各地的药田就不用怕涝灾了。”

这时,大嫂端着晚饭走出来:“别研究了,先吃饭吧,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还有用驱寒草煮的鸡汤。”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饭,小侄子兴奋地讲着在东南的经历,黄宁和大嫂听得津津有味。

吃完饭,黄宁坐在书房里,拿起纸笔,开始写关于和西域合作开办草药作坊的计划,他想着,不仅要让齐国的草药造福百姓,还要让它传遍更多地方,让更多人受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