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70章 结盟

第70章 结盟(1/2)

目录

山谷里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黄宁带着弟兄们和百姓开垦荒地,把从老家带来的药种小心翼翼地撒进土里,又教大家如何翻土、浇水、除草,每一步都亲力亲为。

周老则在山谷深处找了间废弃的茅屋,改造成药坊,晒药、碾药、熬膏,忙得脚不沾地,时不时还喊几个心灵手巧的妇人过去打下手,教她们辨认药材的好坏。

黄巢也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固执,每天早上都会去药田看看,跟百姓聊几句,问问收成,若是有人遇到难处,他会让人送去粮食或工具,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那三岁的小侄子,被女将照顾得很好,每天都在药田边跑来跑去,有时会捡起落在地上的草药叶,奶声奶气地问黄宁:“叔叔,这个能治病吗?”

黄宁每次都会蹲下来,耐心地告诉他:“能啊,等它长大了,就能治好很多人的病。”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拿着草药叶跑去跟其他孩子玩了。

这天,黄宁正在药田边查看药材长势,张校尉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脸上带着喜色:“二头领,南边的王头领派人送信来了,说愿意跟咱们结盟,还说要送一批粮食过来!”

黄宁接过信,快速看了一遍,心里也松了口气。

王头领是湖广一带的义军首领,手下有一万多人,之前一直跟黄巢没什么往来,这次主动结盟,显然是看到了他们在这里站稳脚跟的实力。

“太好了,”黄宁把信递给旁边的黄巢,“大哥,王头领肯结盟,咱们的力量又壮大了。”

黄巢看完信,笑着点头:“嗯,这王头领倒是个明白人。你去安排一下,派些人去接应粮食,顺便跟他的使者好好聊聊,看看以后怎么合作。”

“好。”黄宁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人手。

没过几天,王头领的使者就带着粮食来了,还带来了五百名士兵,说是“助守山谷”。

使者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名叫赵虎,性格直爽,见到黄巢和黄宁,开门见山地说:“黄王,黄头领,我们头领说了,朱温那老贼野心不小,早晚要吞并湖广,咱们只有联手,才能保住地盘,让弟兄们和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黄巢握住赵虎的手:“赵兄弟说得对,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赵虎哈哈大笑:“黄王爽快!我们头领还说了,要是你们需要兵器,我们那边有个铁匠铺,能打造刀枪弓箭,随时可以支援。”

黄宁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们现在正缺兵器,若是能有铁匠铺帮忙,就不用愁了。”

赵虎拍着胸脯:“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回去就跟头领说,让他派几个铁匠过来,在你们这儿也开个铁匠铺。”

接下来的几天,黄宁陪着赵虎在山谷里转了转,让他看看药田和营地,赵虎越看越点头:“黄头领,你们这日子过得扎实,不像我们,天天就知道打仗,手里没点实在东西。”

黄宁笑着说:“赵兄弟要是不嫌弃,我可以教你们的人种药,这东西既能治病,也能换钱,比光靠抢强。”

赵虎眼睛更亮了:“真的?那太好了!我回去就跟头领说,让他派些百姓过来学!”

送走赵虎后,黄巢对黄宁说:“二弟,你这法子好,用种药把大家连在一起,比光靠武力结盟靠谱多了。”

黄宁点点头:“大哥,百姓要的是安稳日子,咱们给他们安稳,他们自然会跟着咱们。等药种好了,咱们再开个药铺,把药卖到周边去,既能赚点钱,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好。”

黄巢赞同:“就按你说的办。”

没过多久,王头领真的派来了十几个铁匠和两百多个百姓,黄宁让人在山谷另一边找了块空地,建起了铁匠铺和新的茅屋,让百姓们住下,然后亲自教他们种药。

百姓们见黄宁没有架子,耐心又细心,都很感激,学得起劲,没过多久,山谷里就又多了一片新的药田。

铁匠们也很给力,很快就打造出了一批刀枪弓箭,弟兄们拿着新兵器,个个精神抖擞,练兵的时候都更有劲儿了。

这天,黄宁正在药坊帮周老晒药,李将军匆匆跑进来:“二头领,不好了!北边来了一队人马,说是朱温的部下,正在攻打王头领的营地!”

黄宁心里一沉:“朱温不是回北边了吗?怎么又派兵来了?”

李将军喘着气说:“听说朱温在北边休整了一段时间,又招了不少兵,这次派了个叫李罕之的将领,带了三万人马,说是要‘清剿湖广义军’,先打的就是王头领。”

黄宁立刻站起来:“大哥呢?我去找大哥商量。”

找到黄巢时,他正在跟几个头领议事,听说王头领被攻,都急了。

“王头领跟咱们结盟了,咱们不能见死不救!”一个头领说。

另一个头领皱着眉:“可李罕之有三万人马,咱们加上王头领的人,也才两万多,怕是打不过啊。”

黄宁想了想说:“必须救。若是王头领败了,李罕之下一步就会来打咱们,到时候咱们孤立无援,更难办。不过硬拼肯定不行,李罕之的人马多,咱们得想个法子。”

“什么法子?”大家都看向他。

黄宁说:“李罕之远道而来,粮草肯定跟不上,咱们可以分两路,一路去帮王头领守营地,另一路去袭扰他的粮道,让他首尾不能相顾。”

黄巢点头:“好主意!我带五千人去帮王头领,二弟,你带三千人去袭扰粮道,怎么样?”

黄宁应道:“没问题。不过大哥,你去了之后别急着硬拼,守住营地就行,等我这边得手了,李罕之自然会退兵。”

“我知道了。”黄巢说完,立刻让人集合人马,准备出发。

黄宁也赶紧召集了三千身手好的弟兄,带上干粮和武器,连夜往李罕之的粮道赶去。

李罕之的粮道设在一条河边,粮车排了好几里地,守卫虽然比上次朱温的粮队多,但也不算太严。

黄宁让人分成几队,趁夜色摸到粮道附近,先派了几个弟兄悄悄杀了哨兵,然后大部队冲了上去。

守卫们没想到会有人来袭扰,顿时乱了套,黄宁带着弟兄们砍断粮车的绳子,放火烧粮,一时间,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李罕之的粮官慌了,赶紧派人去通知李罕之,同时组织人反抗,可黄宁的弟兄们个个勇猛,杀得他们节节败退。

等李罕之派来的援军赶到时,黄宁已经带着弟兄们烧了一半的粮车,杀了几百个守卫,顺利撤走了。

李罕之听说粮道被袭,气得暴跳如雷,只好分兵去守粮道,这样一来,攻打王头领营地的人马就少了。

王头领趁机带人反击,黄巢也从旁相助,李罕之的人马腹背受敌,死伤不少,只好暂时退兵。

黄宁带着弟兄们回到山谷时,黄巢和王头领正在营地门口等他,见到他回来,都笑着迎了上去。

王头领握住黄宁的手:“黄头领,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袭扰粮道,我这营地怕是真守不住了。”

黄宁笑着说:“王头领客气了,咱们是盟友,理应互相帮忙。”

黄巢拍了拍黄宁的肩膀:“二弟,你立了大功!”

接下来的几天,李罕之又攻了几次,但因为粮草不足,每次都无功而返,最后只好带着残部退回了北边。

经此一役,黄巢和王头领的关系更铁了,其他义军见他们联手能打败李罕之,也纷纷派人来结盟,没过多久,湖广一带的义军就联合在了一起,由黄巢做盟主,黄宁负责后勤和药田的事。

黄宁趁机在各个义军的营地附近推广种药,教百姓们医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黄宁的好,都愿意跟着他干。

这天,周老找到黄宁,手里拿着一株草药,笑着说:“你看,这是我新培育出来的品种,比原来的丹参药效更好,而且更容易活。”

黄宁接过草药,仔细看了看,惊喜地说:“周老,您太厉害了!有了这新品种,咱们的药就更值钱了。”

周老笑着说:“还不是你给我创造了条件,要是在以前,我哪有心思研究这个。”

黄宁心里暖暖的,他知道,现在的日子虽然还不算安稳,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转眼过了半年,湖广一带的药田已经发展到了上万亩,药铺也开了几十家,不仅赚了不少钱,还救了很多百姓的命,黄巢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下的人马也发展到了五万多人。

这天,黄宁正在药铺里跟掌柜的算账,一个弟兄匆匆跑进来:“二头领,北边传来消息,朱温称帝了!国号叫‘梁’!”

黄宁心里一惊:“朱温称帝了?那他肯定会派兵来打咱们!”

他立刻放下账本,去找黄巢。

黄巢正在跟几个头领议事,听说朱温称帝,都怒了。

“朱温这老贼,竟然敢称帝!”一个头领骂道。

另一个头领说:“他称帝了,肯定想一统天下,湖广是他的必经之地,咱们得早做准备。”

黄巢看向黄宁:“二弟,你怎么看?”

黄宁说:“朱温称帝,人心肯定不稳,他的部下未必都服他。咱们可以趁机联合北方的其他反梁势力,一起讨伐他。同时,咱们要加强防备,多打造兵器,多存粮食,以防他派兵来攻。”

黄巢点头:“好主意。我让人去联系北方的反梁势力,二弟,你负责筹备粮草和兵器。”

“好。”黄宁应道。

接下来的几个月,黄宁忙得脚不沾地,一边组织百姓收割药材,卖钱买粮食,一边监督铁匠铺打造兵器,还要教新加入的百姓种药,每天只睡三四个时辰。

周老看他太累,劝他:“你也别太拼了,身体要紧。”

黄宁笑着说:“没事,周老,现在是关键时候,不能松懈。等打败了朱温,咱们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周老叹了口气:“你啊,跟你大哥一样,都是犟脾气。”

没过多久,北方的反梁势力回信了,说愿意跟黄巢联手,一起讨伐朱温,约定明年春天兵分几路,进攻梁朝。

黄巢很高兴,立刻召集人马,准备练兵,黄宁则继续筹备粮草和兵器,山谷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天,黄宁正在查看兵器库,那个三岁的小侄子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朵野花,递给黄宁:“叔叔,给你。”

黄宁蹲下来,接过野花,摸了摸孩子的头:“谢谢小公子。”

孩子笑着说:“叔叔,娘回来了!”

黄宁一愣:“你娘回来了?”

这时,女将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妇人,虽然衣衫有些破旧,但容貌清秀,正是大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