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老友再相逢(2/2)
他立刻会意,转而汇报工作:“新来的那批进口设备,安装调试遇到点问题。”
“厂家工程师说有个参数对不上,但我们按标准流程检查了三遍,都没发现问题。”
“走,去看看。”
在安装现场,厂商得工程师正对着图纸皱眉。“孙主任,你们提供的安装基准和我们的标准有出入。”
我接过图纸仔细查看:“陈工,这个基准是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制定的,去年刚更新过版本。”
“但我们的设备要求更严格。”陈工指着参数表,“误差范围必须控制在零点零一毫米以内。”
高柏龙插话:“我们已经用了最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反复校准过。”
我沉思片刻:“这样,我们把数据传回集团,请你们的技术总监确认一下。同时,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再验证一次。”
陈工点头同意。在等待结果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张薇刚才的话。“高博士,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较真吗?”
高柏龙想了想:“因为精度影响设备性能?”
“不止。”我看着忙碌的安装现场,“这设备将来要用于新型号的生产。现在差之毫厘,将来可能谬以千里。我们守住的不仅是技术,是底气。”
两小时后,集团以及厂商那边回信,确认是我们的标准更先进。陈工不好意思地道歉:“孙主任,是我们的信息更新滞后了。”
“互相学习。技术总是在进步的。”
解决完设备问题,我回到办公室。
桌上放着张薇留下的一个信封,里面是一份最新的行业安全预警通报。我仔细翻阅,发现有几条与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密切相关。
“高柏龙。”我把他叫进来,“把这份通报的内容消化一下,更新到我们的安全手册里。”
“是!”高柏龙接过文件,认真看起来。“主任,这些预警信息很及时啊。”
“所以张薇他们的工作很重要。”我说,“他们在前面帮我们扫雷,我们在后面才能安心搞建设。”
下班前,我召集技术骨干开了个短会。
“各位,最近外部环境复杂,大家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对外技术交流时,该保密的必须保密,该坚持的标准绝不能让步。”
楚星河提问:“主任,如再有厂商一方坚持要用他们的标准怎么办?”
“那就按程序上报。”我斩钉截铁地说,“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散会后,高柏龙留下继续整理安全手册。
我看着他专注的侧脸,想起老陈主任当年也是这样手把手教我。如今,轮到我带新人了。
霎那间,我突然理解张科长说的‘向前看’了。这不是忘记过去,而是要把过去的经验变成前进的动力。
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把路走稳,把基础打牢,让后面的人能走得更远。
夜幕降临,厂区的灯火次第亮起。
我站在窗前,看着这片熟悉的景象,心中充满感慨。张薇的到访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这些年的成长,也看清了肩上的责任。
“主任,安全手册更新好了。”高柏龙把文件递给我。
我翻看了一遍,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很好。明天早会,你给大家讲解一下新的安全要求。”
“我?”高柏龙有些意外。
“对,你。”我肯定地说,“总要有人接我的班的。就像老陈主任把工作交给我,我也得培养下一代。”
高柏龙郑重地点头:“我一定努力。”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拨通了张薇的电话。“安全通报收到了,谢谢。”
电话那头传来她淡淡的笑声:“应该的。”
我看着窗外的灯火,“就是我觉得担子越来越重了。”
“能者多劳。”她说,“记住,你们不是孤军奋战。”
挂掉电话,我深深吸了口气。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有张薇他们在前方保驾护航,有高柏龙这样的年轻人在后面接续奋斗,这条路上,我们永远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