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忠心献帝王(2/2)
另外就是始皇特诏以诸侯礼遇,并允许齐地遗老扶夷光的灵柩归葬临淄。更遣方士徐福携童男童女随行,既示抚慰,亦续寻仙之途。
所以,当齐国旧臣们匍匐在覆满白雪的丹墀前行三跪九叩大礼时,雪屑沾湿了他们花白的鬓发,眼中早已经没有泪光和怨恨,全都是对始皇的无限赞美。
三日后,夷光的灵柩也在晨雾中启程。
玄漆棺椁覆着诸侯规制的青罗帷幔,由三十六名齐地遗老扶柩而行,二百甲士护卫两侧,幡旗蔽空,钟鼓哀鸣,确然给足了这位质子的最后体面。
待送葬队伍的最后一面旌旗消失在官道尽头,蒙挚立即扬起令旗。
咸阳十二座城门在沉重的绞索声中次第关闭,青铜门栓落锁的巨响惊飞了城楼上的寒鸦——全城换防正式开始。
这场调动正是源自夷光之死。
咸阳城内的禁军将领严闾虽然官至上将军,但咸阳皇宫以及咸阳城内接连发生的变故均暴露了其治军之疏。
诏书下达当日,严闾便被夺去禁军金印,贬为校尉,率一部分自己的亲信旧部转赴骊山监造陵寝。
原戍守城外的蒙挚以及他的十万人马调入皇城内外进行换防守卫,骊山大营百奚将军的那些刑徒戍卒则移防至城外大营。
这场涉及三地的换防持续了整整七日。
每日可见玄甲军队如铁流般穿梭于驰道,兵符与虎节在各级将领间急速传递。
至第七日暮鼓响起时,新任城门校尉将十二把铜钥匙呈报蒙挚,咸阳城终于在血色晚霞中完成了一次新的筋骨更迭。
蒙挚伫立在咸阳宫阶前,簇新的玄甲在夕阳残光中流转着暗沉的光泽。
这套全新打造的将军铠,前胸缀着错金虎纹,犀皮鞶带上悬着鎏金青铜兵符,每片甲叶相击时都发出沉浑的铿鸣。
校尉吕英与白辰分侍左右,二人戎服上的赤缘在寒风中猎猎翻卷,恰似宫墙上飘动的玄鸟旌旗。
指尖拂过甲衣上冰冷的纹路,蒙挚心底澄明如镜——这场煊赫的换防不过是帝王权术的又一步棋。
自祖父率二十万锐士南征,蒙氏一族的命运便与这场战事紧紧相系。
那日祖父蒙恬解下佩剑奉于丹墀的铿然之声犹在耳畔,如今这身铠甲便是皇室对忠心的回响。
他抬眼望向皇城钟楼的方向,檐角铜铃正随风清响。
在这扫平六合后的咸阳宫里,金戈铁马已化作不见硝烟的暗涌。
祖父临行前的某个深夜与他说的那句“外患既平,内争方炽”的叹息竟如预言般应验。
而今扶苏监军南下,九旒冕冠的投影已落在岭南烟瘴之地。
或许正如祖父所言,蒙氏既已将虎符与家族命运系于长公子,便该在这盘棋局里守住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