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七十二章 父亲归来

第七十二章 父亲归来(2/2)

目录

柳青这才想起,今天是村小学柳编兴趣班的第一堂课。她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爷爷,明白这是老人想和儿子单独相处的借口。

“那我先去了。“她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教学材料,轻轻带上门。

这是江韩帮忙联系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手艺。

教室里,二十多个孩子好奇地看着她带来的柳条和工具。当柳青演示如何编出一个小蚱蜢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老师,这个能教我奶奶吗?她眼睛不好,但手可巧了!”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说。

“老师,柳条为什么要在水里泡啊?”

“老师”

孩子们的问题天真又充满想象力,让柳青暂时忘记了家里的烦恼。最让她惊讶的是,这些从没接触过柳编的孩子,上手竟然比大人还快,他们的手更软,想象力更自由,不受条条框框限制。

课间休息时,几个孩子从图书角翻出几本破旧的乡土教材。突然,一个小男孩举着一本书跑过来:“老师,书里有柳编!”

柳青接过那本泛黄的《清河乡土教材》,翻到孩子指的那页。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拍的是一件精美的柳编艺术品。照片下方赫然写着:“1958年,柳氏柳编获国家轻工业部认证,图为获奖作品‘千秋万代’。”

更让她震惊的是照片旁的小字:“传承人:柳明远。”

爷爷从未提过这件事!

柳青迫不及待地继续翻看,在另一页找到了更详细的记载:1958年,清河柳编作为地方特色手工业代表,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获得认证证书。

文章还提到,柳家独创的“流光柳丝”技法被评为“具有重要保护和传承价值”。

“老师,你怎么哭了?”小男孩怯生生地问。

柳青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她擦掉眼泪,摸摸孩子的头:“老师是太高兴了。”

下课后,柳青借了那本教材飞奔回工坊。

院子里,爷爷正在教几个阿姨处理葛藤,父亲则在一旁默默打着下手。

“爷爷!你看我找到了什么!”柳青激动地把教材递过去。

爷爷戴上老花镜,看到那页内容时,手明显抖了一下。他久久凝视着那张黑白照片,眼神复杂。

“都是过去的事了。”良久,他轻声说,把教材还给柳青。

“可是这是国家认证啊!为什么从不告诉我们?”柳青追问。

爷爷摇摇头,转身继续干活。但柳青注意到,老人的背似乎挺直了一些。

一直沉默的柳建国突然开口:“爹,是不是因为那年”

爷爷猛地回头,瞪了儿子一眼。柳建国立刻闭嘴,低头继续干活。

柳青看着这对父子,突然意识到:这个家里,还有太多她不知道的秘密。傍晚,柳青正在整理申遗资料,父亲悄悄走进来。

“那本旧书能给我看看吗?”他小声问。

柳青把书递过去。柳建国翻到认证那页,久久凝视,手指轻轻抚过“柳明远”三个字。

“你爷爷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柳家的名声。”他突然说,“所以我当年的事,才让他那么失望。”

柳青不知该说什么。

“那个认证证书应该还在。”柳建国回忆道,“你奶奶收在一个铁盒子里,埋在西屋地下。”

柳青瞪大眼睛:“西屋地下?”

“你奶奶说过,那是柳家的根,不能丢。”柳建国苦笑,“我当年想拿出来贷款,你奶奶死活不同意。现在想想,她是对的。”

夜深人静时,柳青拿着小铲子悄悄走进西屋。在墙角第三块砖下,她果然挖到一个生锈的铁盒。盒子里,一份泛黄的证书静静躺着,上面盖着鲜红的印章。

证书旁,还有一枚小小的铜质奖章,刻着“匠心永传”四个字。柳青捧着铁盒,感觉捧着的是一段被遗忘的荣光。她似乎终于明白了爷爷坚持的意义。

不仅仅是为了手艺,更是为了守护这份沉甸甸的传承。

接下来的几天,柳建国就默默地留在工坊里。他不善言辞,也不插手核心事务,只是帮着搬搬材料,打扫卫生,或者看着大家忙活。柳青忙于柳藤椅的编织和资料整理也不知该如何与父亲相处,父女间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尴尬。

直到一天周明和张磊为一个外发部件的物流成本核算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两人各执一词,账目一时难以理清。一直沉默旁观的柳建国突然开口:

“用加权平均法算过吗?不同村的距离、货量,分摊下去更准。”他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了几个公式和数字,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周明和张磊都愣住了。

柳青也惊讶地看着父亲。父亲当年也是高中毕业,做过会计,后来才接手柳编厂,他的失败在于盲目扩张和被人所骗,并非没有管理能力。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闪过。

晚上,她找到父亲:“工坊刚起步,外发订单、材料调度、成本核算、物流协调…千头万绪,周明和张磊忙不过来,也缺乏经验。您…愿不愿意试试,帮我们管起来?”

柳建国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随即又黯淡下去:“我…我不行,我以前…”

“以前是以前。”柳青打断他,语气坚定,“现在我们需要您。您比我们都懂怎么跟外面打交道,怎么算账。工坊需要您这样有经验的人来统筹外联和后勤。”

柳建国看着女儿信任的眼神,嘴唇动了动,重重点了下头:“…哎,我试试。”

仿佛找到了新的支点,柳建国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他很快接手了工坊的对外协调和物流核算工作,那些尘封多年的技能和经验迅速复苏,处理起事情来井井有条,极大地减轻了柳青和张磊的压力。

看到父亲重新找到价值,并开始小心翼翼地融入工坊,柳青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归来的父亲撑起了外部的繁杂,让柳青得以抽身,回归到传承最核心的本源。

她对爷爷说“工坊的事务已经走上正轨,有爸盯着接下来,我的工作重心要转移了。”

爷爷正就着光,细细擦拭着奶奶的那套柳刀。闻言点点头。

“有些根上的东西,不能丢,得挖得更深才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