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权臣大佬心动了 > 第一百零四章 变天

第一百零四章 变天(1/2)

目录

杜晋总觉得,绿鹊在躲着自己。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欸,今日怎么不见寸心姐姐与绿鹊?”杜晋眸光微转,取过手边一碗仍然冒着热气的的荷叶米酿浆饮了一口,略略润唇。

没有一个人应答,灯结彩地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街头许大夫卖的书法字,开始准备着迎接新年了,只有杜府,因为主人家长时间不在,到现在连东西都没采买齐全。

杜晋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看了看正厅里摆着的牌匾,莫不是自己走错了家门,他伸手拦住一个抱着竹子就匆匆往后厨跑的小侍女:“这是什么日子,你们都这样着急忙慌的,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是我不知道的?寸心与绿鹊呢?”

“回小爷,寸心与绿鹊这会儿应该是在后院里侍弄姑娘的绿竹呢,正值年关,按照姑娘的脾性,是需要准备着许多东西。”杜家的年过的讲究,不仅要祭天祭祖,更要给杜家的下人,一条街的流浪汉都分发些吃食,意味着过个好年,小侍女看起来很是着急,还没等杜晋问完,就又匆匆地走了。

杜晋心中窝了一股无名的气,说着就要提了东西向后院去,一看两人果然是在这儿,二人穿了嫩绿色皮毛的衣裳,打扮得甚是清爽整齐,发髻上一支粉色的钗,显得格外可人儿,背对着杜晋,一个劲儿地在土壤中刨着竹子的笋尖,绿鹊看寸心满头大汗,拿出绢帕来递给她:“寸心姐姐,姑娘这竹子其他人造成拖累。”

寸心也煞有其事地点点头,杜蘅爱竹,在这院子的四周都中了许许多多的竹子,今年风雪大,天气不好,这竹子被打落了许多,天寒地冻的,连根都被冻着了。

二人准备再去拿些水,转身才见杜晋正立于高墙之下,景色萧瑟,竹子都有些发黄,杜晋垂了垂眼,有些黄土还留在两人脸上,刚才的满腔怨气,现在竟然一个字儿都说不上来了。

“问小爷安。”绿鹊还是行了个礼,尽管杜晋多次强调,私下里不必在意这些虚礼,她却仍然是冷着一副面孔,看起来像是个雷打不动的石像,杜晋碰了两次壁,也就不再阻止她。

寸心心里也存着疑惑,她再迟钝,也能察觉出杜晋对绿鹊的心思,只是她不明白,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从哪里来的?也庆幸杜晋还不明白自己的感情,否则要怎么向杜蘅交代,在她离京许久,就出了这档子事儿。

“寸心姐姐,前面小厨房将东西都采买回来了,正等着你过去清点呢。”杜晋有意将寸心离开,寸心明白他的意思,仔细看了一眼绿鹊,正对上她尴尬的目光,杜晋看着绿鹊僵硬的四肢,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你在躲着我吗?”

“奴才不敢。”寸心走后,绿鹊嘴角的笑意变淡了,空气中盈满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杜晋的眼睛紧盯着她,想从她的脸上寻找到一丝破裂,绿鹊扯了扯嘴角,道:“若是小爷没什么其他的事儿,绿鹊就去做活了,新春前要准备的还有很多。”

这倒是不假,绿鹊这些时日并没有特意去躲着杜晋,在她眼里,这段感情来得太过突然也没有理由,她只想安安稳稳地待在杜蘅身旁,杜蘅愿意将她放出去,她便找个普通的百姓家嫁了,不愿意就这样守着杜家一辈子也是好的。

“那为何,我去小厨房时你总不在,去你门前也听说你睡下了,我在前院,你偏偏在后院,我来了后院,你又出了府,难道我这偌大的杜家,只有你绿鹊一人在操持。”杜晋情绪有些激动,他又上前一步,他的目光直勾勾的盯着绿鹊,看着眼前人的眉眼轮廓,看的细致,仿佛要刻进脑子里。

绿鹊心中毛毛的,她后退两步,看再无退路,只能轻声道:“小爷言重了,这杜府自然不是由绿鹊一人作主,但是奴婢也是做惯了活计,打小就跟着娘亲在杜府里求生活,是一刻也闲不下的,许多事儿都要经了自己的手才能放心,你要是找奴婢有什么要紧事,还请您现在吩咐一声。”

杜晋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他拢了拢衣领,甩了甩头,想要将那股挫败感甩出脑中,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会有今天的这样不合时宜礼数的举动,他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个侍女大胆有趣,不像寸心和杜府的其他人一样死板,更像一个鲜活的生命,回了京,看她又缩到了自己的壳子里,便更为好奇。

难道这种种奇怪的举动,都是因为好奇吗。杜晋从袖子里拿出一直白虎纸镇,向后退了几步,丢给绿鹊,又看她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怕她不肯收,说了句:“收了吧,也算是犒劳你这段日子为杜府尽心尽力,每人都有,寸心姐姐那份儿已经送到她屋中了。”

绿鹊这才将东西收下,告了句话,又挎上自己的小篮去做活了,杜晋垂头丧气地坐在四角亭子里,这支白虎纸镇是江南那家老字号店中,最后一个。这家店什么东西都是精益求精,东西的数量也有限,这只是杜晋好不容易才从商贩那抢来的,谁成想就换了这么一个结果。

杜晋在亭子里坐了一个下午,暮色以优柔的姿态渐渐拂杜府府顶的瓦片,流泻下轻瀑般淡金的光芒,杜晋打着瞌睡,一脚踢在石桌上,决心还是去找绿鹊问个明白。

庭院里暖洋洋的,后院只有一些固定洒扫的人,其他的下人来得都很少,杜蘅在湖面大量了自己,伸了伸腰,又拿起刀剑舞了舞,一身的力气才下去好些,杜晋与皇帝伴读,从小就学了些保护皇帝的功夫,府中也常备着些刀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