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名望(1/2)
在为曹公默写出400多篇文稿之后,蔡琰休息了一段时间。而后,她出门走访了父亲蔡邕的一些当前还健在的好友。比如杨赐,王灿,马日殚等人。
杨赐一看是蔡邕的女儿来了,欣喜异常。他立即命人联系了王灿和马日禅,几人一起在杨赐家里,举坐煮茶,开怀畅谈。
由于蔡邕生前是举国皆知的儒家首领,文坛领袖,他的朋友,学生,粉丝们遍及天下。甚至于仇恨他的人,也都对他的才华翘起大拇指。
这些文坛前辈们看到蔡邕的女儿前来拜访,莫不殷切相迎,深情款待。
对于蔡邕的不幸逝去,大家都是一番扼腕痛惜,同时痛斥王允的恶行。
马日禅说:“王允这小子,坚持不肯赦免蔡公,其实他说的罪名真是莫须有,他就是嫉妒,因为他自己也是文人,他嫉妒蔡公的名望和学识。这小子我早就说过,他也不得好死!后来给我说中了吧?”
大家对王允被董卓部下杀掉之事都大叫活该,罪有应得,这是老天为蔡公报仇了。
后来,聊到蔡琰的遭遇,大家又是一番吃惊,而后说起曹公——曹丞相的千里解救,不惜花费巨额黄金与碧玉赎回,又都大加赞赏。
席间,不由得聊起曹丞相的处世为人。
杨赐说:“说曹公乃‘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这话似乎确有道理。”
马日禅道:“说曹操是奸雄,这个‘奸’,确实是有一点,他生性多疑,杀人如麻,宁肯杀错也不放过可疑对象。但他确实是个‘雄’,你们没有看到他的治世能力吗?”
“他都做过什么啊?”蔡琰插嘴问。对于曹公,她确实并不了解。
王灿说:“琰儿当然不知。你那时还未出生嘛。曹操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那时候当官还不用考状元,是被民间机构推荐,所谓孝廉就是孝顺长辈,廉洁奉公,表现较好的意思),进入都城洛阳,当了个小小的“北部尉”官。
“北部尉是什么官啊?管理什么呢?”蔡琰好奇道。
“北部尉,就是管理洛阳北部地区的治安。凡有聚众斗殴,打家劫舍,强取豪夺,滥杀无辜,欺行霸市的,都归他治理,轻者罚款没收,训诫,重者拘禁,送去坐牢,直至杀头。”杨赐解释道。
曹操的第一份公职,看来相当于现今的某市公安分局局长。
“他治理的好吗?”蔡琰又问。
“嗨,他可真是大刀阔斧,六亲不认。洛阳北部,向来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住的都是达官显贵之人,那些人的亲属仗着有人在朝中做官,经常为非作歹。曹操的前任就是因为不敢得罪他们,最后导致这一地区邪恶势力猖獗,民众反响强烈,最后被罢免。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他制造了碗口粗的五色大棒十余根,悬挂于衙门左右,贴出公告:‘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有个叔叔叫做蹇图,违反了午夜之后不许上街的禁令,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那些达官贵人亲属一看,这个曹操真动真格的了。大家都害怕了。”蔡琰拍手道。
“是哦。曹公做事那是真叫一个绝,不带任何犹豫,没有一点拖泥带水。”马日禅补充道。
“曹公做事还有绝的呢。你们还记得吗?他任济南相时,大力惩治贪官污吏。引起全国上下震动的事吗?”王灿又说。
“哦?说来听听。”蔡琰好奇地问。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王灿喝了一口茶,继续说:“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因为有功,他被升任济南相。”
“曹公还当过济南相?”蔡琰问。
“对,就是管理济南的最高首长。”马日禅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