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心寒(2/2)
雪地里果然聚了三四十个百姓,大多面黄肌瘦,手里攥着木棍或石块,被几个穿得厚实的汉子推搡着往前涌。
张粮商站在人群后面,缩着脖子搓手,眼里闪着阴光。
“他们怎么敢……”青禾气得发抖,“咱们分棉衣、管饭,哪点对不住他们?”
“饿疯了的人,最容易被挑唆。”温照影转身对绣娘们道,“大家先回里屋,把缝好的棉衣收进地窖。”
又对郭阳说:“守住门,别伤人。”
她自己则取了本账册,径直往门外走。
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她却站得笔直,扬声道:“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饿,但也不能如此聚众挑事,自损八百。”
郭阳护在她面前,腰间的长刀“咔嚓”亮出一截,冷冽的光叫众人往后退了退。
可张粮商却不罢休,走上前去,大声吼道:“乡亲们别信她,这婆娘哪有那么好心!分明是利用咱们给她干苦力,分钱没有!”
温照影的心寒了半截,抿抿唇。
郭阳正想辩解,却让她摁住。
“青禾,去把绣娘们叫出来。”她道,白皙的脸颊被风雪拍得红麻麻,声音不减。
不一会,二十多个本地绣娘都出来了。
她们拘谨着,低着头不敢说话。
“既然张掌柜这样说,人都在这,觉得苦了的,都可以走,我绝不阻拦。”
绣娘们面面相觑,都缄默着,周遭只有风雪刮过的声响。
“此番来渡州,只为救济赈灾,但我温照影也绝非圣心泛滥,任由你们戳着脊梁骨骂!”
风雪里,有个扎着双丫髻的姑娘抬起头,声音带着哭腔:“温小姐给我们饱饭吃,缝一件棉衣还能领两个窝头……”
话没说完就被张粮商瞪回去:“小丫头片子懂什么!她这是收买人心,等用完你们,拍拍屁股就回京城享福了!”
“我若要走,何必带三百件棉衣来?何必让绣娘们每日领粮时都在账册上画押?”温照影举起手里的账册,纸页在风里哗哗作响。
“这里记着每个人领了多少粮、缝了多少件棉衣,李大人那里还有副本。张掌柜若不信,现在就可以对质!”
人群里有个老汉忽然咳嗽着开口:“俺家老婆子前日冻得快不行了,是温小姐让人送了棉衣和姜汤……”
“俺儿子也在里面缝棉衣,每日都能揣个热窝头回来……”
附和声渐渐多起来,方才被煽动的戾气散了大半。
张粮商的脸青一阵白一阵,还想再说什么,却见远处传来马蹄声,青灰色的官袍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李晏墨翻身下马时,积雪溅了他一裤腿。
他没顾上拍,径直走到温照影身边,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张粮商身上:“张掌柜,昨日让你调的粮,为何迟迟不到?”
张粮商打了个哆嗦:“李、李大人,雪太大,车过不去……”
“是吗?”李晏墨从袖袋里掏出张纸,“可我刚接到消息,你昨夜就把粮拉去邻县了,说是那边给的价更高。”
人群哗然。
有个汉子气得把手里的木棍往地上一摔:“好啊!我们在这里挨饿,你倒把粮拉去卖钱!”
张粮商慌了神,想往后退,却被几个激愤的百姓拦住。
李晏墨朝身后的衙役使了个眼色,很快有人上前把张粮商捆了。
“囤积居奇,煽动民变,按律当查抄家产,赈济灾民。”李晏墨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各位乡亲,切勿被不轨之人教唆,寒了人心!”
欢呼声立刻盖过了风雪声。
百姓们簇拥着衙役去,路过温照影身边时,有人弯腰作揖,有人把怀里揣着的冻硬的窝头往她手里塞。
温照影没接,只笑着摆摆手:“快去领粮吧,孩子们等着呢。”
李晏墨鞠躬,满是歉意:“是李某管制不当,还望温小姐海涵。”
“李大人客气了,雪灾严重,您也是分身乏术。”温照影笑了笑,带着郭阳往里屋走去。
“这刺史办事挺公道,”青禾嘟囔着,赶紧用热水给温照影暖脸,“都冻糙了,小姐,我带了玉颜膏。”
郭阳把长刀收起:“小姐,不如我让侯爷调派几个亲兵过来?”
青禾帮她擦膏,点头:“对啊,这雪灾越来越严重,咱的粮只少不多,这种事,指不定要发生多少次。”
李晏墨总归是迟来的,想了想,温照影点了头。
“那我亲自写信给闻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