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漕江迷雾(十)(1/2)
云中锦的声音不高,但中气十足,且句句问到了点子上,在密闭的牢房里显得格外铿锵有力。
“问得好,请县太爷给个说法,事情还没搞清楚,我们怎么就妖言惑众了?”有人高声喊道。
各个牢房里的人皆借机大喊冤枉,牢头再怎么吼叫都无济于事。
“静一静。”云中锦挥手制止。
或许是觉得云中锦是站在他们一边说话,立即都安静下来,个个拿眼睛盯着甄有德,等着他回答上差的问话。
甄有德是汗流浃背。
“回上差的话。”还是张捕头机灵一些,替甄有德答道,“沉船一事原本并不复杂,县太爷也已经派人下水查勘过了,既有沉船就有死人,这并不奇怪。只不过是有人借此机会妄图诋毁当今天下罢了。”
“依我看,幕后主使便是那老渔伯,小生贵生是从犯,否则在当时那样的情形下,别人都不下水,为何偏他二人下水?如今老渔伯已经于牢里畏罪自尽了,贵生又是这般情景,只待将水生捉拿归案,其余众人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罚银的罚银,此事便可圆满了结。”
“好一个圆满了结。”云中锦冷声问道,“老渔伯是什么人?他又是什么来头?”
“老渔伯……就是讨海为生的老渔伯呗。”
“一个讨海为生的老渔伯,是制造覆舟事端,借机诋毁当朝的幕后主使,这话你自己信吗?甄大人您信吗?
张捕头低头不语,眼神悄然瞟向甄有德。
“甄大人,现如今覆舟是众人有目可见,船中有九位神秘女尸,亦是有人亲眼所见,您亦对此没有异议。是也不是?”云中锦问道。
“是。”
“现在有两种可能,一则如您所说的,外地船不了解漕江海域而发生船难。那么,船从何来,女子从何来,为什么至今无人认领?这些总是要搞清楚的吧?”
“是。”
“二则,是有人制造沉难借机闹事,这便涉及到人命案子,杀人害命非小事,难道不需要追凶缉恶给死者一个交代吗?”
“是、是。”
“所谓妖言惑众是有其原因的,这些若不一一查实,恐怕抓再多的人,亦难以堵塞悠悠众口,甄大人您说呢?”
甄有德除了拼命点头说“是”之外,再也回答不出其他,心中那个懊恼啊。
寒窗苦读数十载,考了多次才考中个进士,能外放个漕江县令的七品官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想从七品官再往上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前任也是在打磨多年以后才升任知州的,而以他近乎花甲的年纪,更是难上加难。
因而他事事小心谨慎,并不想要什么经天纬地的政绩,只想着,做上几任安稳官,而后衣锦还乡安享晚年便好。
偏偏事不遂人愿,到漕江才半年,便闹出覆舟这么大的动静来,还惊动了当今圣上。
原以为只要抓一批杀一批妖言惑众的人以平息圣怒,便可万事大吉。
刑部派人下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不想这位上差却如此较真起来,非要拿海上覆舟当杀人害命案来查。
看来,他不仅揣摩错了圣意,也会错了刑部的意,更小瞧了刑部这位年纪轻轻没有品级的女巡捕。
他思虑再三,小心冀冀问道:“那这事儿,上差您如何看呢?”
“依我看,鬼神之说不可信,但事出反常必有妖。”云中锦正色道。
“既是有尸,就当查明来历与死因。若为意外,查明意外起因,若是凶杀,便查出凶手,乃至乘机起乱的幕后元凶。只有将这些都查明白了,方能止谣言安民心,又岂需甄大人这般煞费苦心,抓那些散布流言者?天下之大,能抓得忙问吗?”
“是是是,上差说的极是。”甄有德与张捕头异口同声。
云中锦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个甄县令看起来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年近花甲才考取功名,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懂查案的重点也就罢了,总该明白刑部派员下来督办的缘故吧?岂是抓几个所谓妖言惑众的老百姓就可以敷衍了事的?
她只是不明白,知州大人为何会同意甄县令的说辞,并具结上报?据恩师所说,他这位门生可不是个糊涂人。
“既然甄大人与张捕头都认可我的看法,那么,就把精力用在查实覆舟女尸的案子上来吧。依我看,不论水下的情形如何,女尸总是要尽快打捞上来才行。若不然,案子如何查下去?”
“这个,这个……”甄有德又一次扶额,“上差您是知道的,漕江不仅是县署,亦是州署。”
甄有德没有往下讲,但云中锦已然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