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被逐出师门后成为修真界大佬 > 91.晋国大乱,粮荒未起兵灾至

91.晋国大乱,粮荒未起兵灾至(1/2)

目录

房安全族去了哪里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房安算是晋国官僚机构里面比较晚接触养猪场的,但他也是研究最深入的,甚至已经隐约看到了未来的灾难。

以至于在3月他卖出第一批成猪以后,就在寻找退路。

对晋国完全失望的房安,经过全力以赴的找寻,终于和“京东”直接搭上了关系。

后面就简单了,根本不用老尹安排人策反,房安就对下这盘大棋背后的势力投降了。

对,房安根本就不知道“京东”后面是什么势力,但他就是选择了对这个势力投降,不是个人投降,而是全族投降。

对一直想在晋国找到一个内线的老尹来说,房安的投诚来的正是时候,自然是乐于接纳。

于是,老尹立即上报,经过唐龙的批准后,老尹就安排赤血军分批护送房安的族人偷渡,经过赵国,绕道楚国后,进入了越国姑苏城。

房安世最后一批离开的,他只有在确认自己的族人全部安全后,才能安心离开。

自然,房安也不是一个人离开,为了取得在以后势力中的话语权,他动用了户部尚书的权限,在老尹赤血军的安排下,足足盗取了十艘千料巨船的粮食随他一起离开晋国。

这就是在晋国本来就不多的粮食储备中又釜底抽薪了一把。

所以,哪怕现在晋皇看到的粮食存储账本,其实也已经名不副实了。

这还不算,看到一些粮食危机苗头的清醒官吏,和当地官仓管事、贵族勋贵勾结,私下截留的粮食。

所以,钟离看到户部账本的粮食储存是去年的六分之一,其实,能有去年的十分之一留在官仓里面就很不错了。

这其实是粮食这个行当的约定俗成了,可是对这一切最熟悉的人现在已经被迫离开了晋国。

也不怪房安,他上次的建议可以说是把皇帝、太子、皇子一起给得罪了,现在有粮食还好,一旦晋国缺粮,哪怕只是缺粮的风声放了出去,他绝对是第一个被朝廷拿出来祭旗,做用以平息民愤的工具。

所以,一看情况已经无可挽回,房安立即就要举族而逃,他这一逃走不要紧,晋国国内就再也没有对全国粮食情况有清醒认识的官员存在了。

这是晋国的悲哀,可却是唐龙系统性胜利的开始。

星历239年十月底,晋国粮荒全面爆发。

粮食价格进入了上涨通道。

短短十天,晋国就走上了秦国的老路,粮食从五十文一斗翻着跟头涨价到了十两纹银一斗。

晋国其实并没有到完全没有粮食的程度。只是人心啊,是个奇诡的东西,一旦发现晋国马上就要缺粮的时候,人性中的劣根性也就暴露出来了。

世家财阀是最先知道晋国将要缺粮的一波人,于是通过各种手段,也不管是坑蒙拐骗,也不管是利用职权,总之,晋国剩下的粮食中,大量的余粮进入了世家财阀的仓库。

第二波是小官吏和小地主,哪怕倾家**产也要囤积一些粮食,不为别的,就为在即将到来的粮荒中赚一笔。

这算是用全部身家来投机了。

最后就是老百姓。

受苦受难的就是老百姓,也就是老百姓了。

王朝兴衰,苦的是谁?

老百姓罢了。

但不论在王朝的统治者、还是在唐龙眼里,老百姓也就是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

夺取王朝的时候,老百姓就是兵源、就是战争工具;上位后老百姓就是缴纳赋税、养活皇室贵族的工具;改朝换代的时候,就是双方势力互相博弈的棋子。

好在晋国有大量猪肉,有肉食吃的时候,人们对粮食的消耗量相对较小,但,这猪肉可是用比粮食还要金贵的专用饲料养大的,价格可比粮食贵多了。

但,好歹还有吃的不是。

可是,没有养猪场的农民怎么办?特别是哪些到养猪场帮工,从而废弃了地里庄稼,又被养猪场辞退了的农民工,简直只有死路一条。

兔子急了还要蹬鹰,何况是人?

家里没有粮食,手里没有钱,就算是有点钱也买不起一斗米。

你让老百姓怎么办?

所以,晋国整个国家的态势糜烂起来比秦国要快得多。

秦国好歹还熬过了第一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时候,由商人引领下才开始爆发起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