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弃农养猪,户部尚书挂印逃(1/2)
一旦所有的人都放松了警惕以后,晋国会走向何方?
钟离没有去想这么多,他只是在尽力扩大养猪场的规模。房安也懒得去管了,那么多大臣都靠养猪发财,只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孤军奋战,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还提出要关闭养猪场。
结果得罪了大批的人,甚至连自己投靠的主子都对自己有意见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为了自身和家小安全,房安也看开了,这晋国又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何必操那么多冤枉心?
所以,房安也以自己妻子弟弟的名义投资了一个养猪场,反正饲料现成,猪仔有商人供应,出栏的猪有回购的商人在养猪场门口等着回收。
经过三轮大回购的考验,这些回购商人已经拥有了良好的信誉,大家都相信这些商人能公平且高价地回购出栏的成猪。
根本不需要技术,也毫无风险,自己为什么不能投资赚点小钱?
所以,房安也开开心心地投资了养猪场。
养猪能赚钱,甚至有了规模后还能发财。
这种快乐的情绪充斥并影响着晋国的每一个人。
上层的贵族老爷出钱,底层的老百姓出力,得到的利润贵族老爷们拿走绝大部分,手指头缝里面漏一点给老百姓当做工钱。
可就这贵族老爷手指头缝里面漏出来的一点点利润,就比老百姓在田地里面辛苦劳作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对比种田的辛苦,对农人来说,养猪简直不要太轻松。
农人没有长远眼光,自然也不会考虑什么粮荒问题。他们在养猪场做工,拿到工钱,到粮店里面买粮食就可以填饱肚子。
甚至,能吃到饱饭的次数比种田要高许多。
那么,你猜农民会怎么选择?
毫无疑问,大量的劳动力进入了各个养猪场做工,至于田里的庄稼,呵呵,谁爱伺候谁去伺候。
反正,在贵族老爷们的养猪场里面做工,不但有工钱可拿,而且还可以躲避地方上催租的税吏。
哪个税吏吃了豹子胆,敢去六部九卿亲戚家开办的买卖里面抓人催税?
别的不说,你今天上午闯了进去,不等明天,可能当天下午,你这身税吏的皮就会被拔掉。
大家都是混一口饭吃,得罪不起的人,自然是不去自找麻烦。
于是,在最紧张的春耕时期,晋国田地里面没有农人耕种了。
土地没有翻耕,更不提还要培养秧苗、播种插秧的事情了,不但壮劳动力都进入了养猪场干活。
连老弱妇孺也进入了养猪场干活。
很简单的道理,养猪场的管事们发现,对一些老弱妇孺来说,要他们干活根本就不用给工钱,管两顿饭就行。
这三月间正是青黄不接,农民要饿死的时候,能有个地方吃饭,所有农人还不烧香拜佛地感谢养猪场的主人?
而养猪场的活并不繁重,也就不需要很多壮劳力,一个壮劳力可以干的活,两个女人或者老人也能干,而且用老人和女人、孩子更加便宜。你猜养猪场的管事们会怎么选择?
于是,晋国出现了有趣又心酸的一幕。
大量的老弱妇孺每天排队到养猪场上工,而家里的壮劳力却经常无所事事地游手好闲。
没办法,田地里面的活太重,而且没有收入。
一家有那么几个人进入养猪场干活,吃饭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养猪场偶尔发点赏银也能养活家里的壮劳力。
这个时候,谁还会去耕田?
要不是唐龙心中还存着一丝良知,不想摧残晋国经济太狠,就这么发展下去,不出十年,整个晋国就没有种田的人了,会纯粹成为一个粮食靠进口的养猪场。
星历239年三月、六月两个节点,晋国人卖掉了手里的成猪,赚了巨额的财富。
但,巨大的贪念并没有让他们意识到危机,反而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把赚来的银子再次投入到养猪场规模的扩大和种猪、猪仔的采购上。
也就是说,很多王公贵族他们是赚到了钱,但是这些钱并不是存入了钱庄,而是变成了规模更大的养猪场和数目更多的猪仔。
直到星历239年九月,在晋国人发现一直蹲在他们养猪场门口,等着回购成猪的商人没有出现的时候,才感觉有点不对。
然后有王公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利,强行搜查了饲料厂,结果很恐怖,整个饲料厂早就人去楼空,甚至在离去之前还带走了提前采购回来,说是生产饲料的大量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