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两院有效候选(1/2)
第482章两院有效候选
京郊影视基地的巨大摄影棚内,人造阳光模拟著2070年某个黄昏的质感,冰冷的光线透过精心搭建的「I0I公司休眠区」高窗,在地面拉出长长的影子。
这里是《头号玩家》主角林远潜入「绿洲」的关键现实场景,充满了未来科技与冷酷资本交织的气息。
道具组长老王正小心翼翼地给洛珞绑上最新叠代的感应带与传感器。
金属贴片在皮肤上带来细微的凉意,线路繁杂却排列得一丝不苟。
洛珞闭著眼,身体微微前倾,配合著老王的工作,但他的沉默比往日更甚,像一块深不见底的寒潭。
老王能感觉到指尖下肌肉的紧绷,那不是角色的状态,而是某种沉重的东西正压在他的肩头。
棚内平日开工前的喧闹低语消失了,只剩下设备启动的嗡鸣和工作人员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洛导,您看这个松紧度————」
老王试探著问,声音不自觉压低了几分。
「紧一点,贴合真实使用状态。」
洛珞睁开眼,声音平静,听不出波澜,但那目光穿透了老王,似乎落在更遥远的地方。
他不仅是在为角色「林远」揣摩潜入绿洲的感受,更像是在通过这冰冷的设备,触摸一个尚未成型的未来。
拍摄在一种异样的「高效」中推进。
《原始码》死亡列车的惊险追逐戏份刚告一段落,场景迅速切换到了「绿洲」缔造者—洛博士的工作室。
洛博士年轻的回忆片段拍摄完,又迅速的开启了《战斗天使》的剧情拍摄,一直到如今都进行到了I0I公司内的大决战。
镜头对准了他。
洛珞的眼神瞬间变得苍老、睿智,深处却藏著难以言喻的孤独与矛盾。
他开始录制那段向所有玩家发出的「终极彩蛋挑战」独白:「我创造绿洲,是因为我在现实世界找不到归属————它成了每个失落灵魂的避风港————但现在,它变得比现实更重要————这不对————找到彩蛋的人,将继承我的股份,掌控绿洲————但记住,真正的胜利,是活在现实————」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停顿都饱含情感。
监视器前围观的几位核心成员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感觉空气都凝重了几分。
棚顶巨大的关卡投下的光影,此刻也显得格外压抑。
谷院士去世的消息,在六月下旬的那个深夜,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涟漪迅速波及了整个片场。
谷院士门生遍布天下,论起师承,陈守仁只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谷院士的关门弟子,但已经是水木数学的正教授,更是国内偏微分方程领域新一代的骨干力量。
至于早些年的弟子学生那更是成就不凡,单是院士便有足足九人之多,何等的辉煌。
包括洛珞在内的几十名数学、物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同出席了谷院士的追悼会,这样的大新闻即便他们都是娱乐圈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听说。
尽管洛珞在参加完仪式后,依然强撑著完成了后续那天的拍摄,甚至第二天清晨就准时出现在片场,专业素养无可挑剔。
他甚至没有多提一句,工作态度依旧,只是周身散发出的那种沉郁的低气压,让整个《头号玩家》剧组都弥漫开一种小心翼翼的氛围。
他不怒,却自威。
往日拍戏间隙,洛珞可能会和主演们讨论剧本细节,或者和特效团队开个轻松的玩笑。
那几天他更多的是独自坐在导演椅上,沉默地看著监视器回放,或是走到巨大的落地窗边,望著棚外灰蒙蒙的天空出神。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犯错。
布景师反复检查《闪灵》眺望酒店走廊墙纸的每一寸暗纹是否与原作一致,生怕有一丝瑕疵触怒了此刻如同休眠火山般的导演;负责《回到未来》德罗宁时光车的道具师,把仪表盘擦了又擦,灯光调了又调,确保每一个按钮的反馈都完美无缺;连场务推轨道车都轻手轻脚,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连一向活跃的飙车手肖恩的扮演者唐纳德,在休息时说话都自觉地压低了声音。
监制宋慧更是化身了协调大师,将一切可能的摩擦消弭于无形,确保整个庞大机器的运转顺滑得没有一丝杂音。
大家并非真的「害怕」洛珞会发火一事实上,他对工作的要求一如既往的严格而清晰,从未因个人情绪而迁怒或苛责任何人。
但正是这种在悲痛下依然保持的、近乎冷酷的理性和专注,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强大的压力场。
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希望做到最好,希望能用自己极致的专业和努力,去分担一点点那无形的沉重,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他们敬畏著这位年轻导演的坚韧。
事实上,对于洛珞来说他跟谷院士接触的时间零零散散加在一起也不过月余,而且大部分时候还都是在探讨学术,远没有跟老师陈教授在一起的时间长。
众人只当这是洛珞的赤子之心,搞学术的嘛,心比较直,尤其是看重传承关系,他们也可以理解。
殊不知,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初《国家使命》的角色影响,让谷院士一见到他就感到十分亲切,甚至当时还开出了要收个关门弟子的玩笑,差点抢了陈教授的位置。
而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样,角色的牵扯玄之又玄,甚至比血脉都更紧上三分,以至于他的伤感丝毫不亚于陈教授等人。
不过逝者已矣,悲伤的心情也随著时间逐渐平复,一切慢慢回到了原本的样子,《头号玩家》片场的拍摄也依旧在继续。
而另一边两院学部的增选后续仍旧没有结果,院士推荐原本是个十分珍惜的名额,能有一个就是许多学者求之不得的结果了,但洛珞这边两院的推荐居然都上了两位数,其中不少还是他在夸父工程上的下属,这牌面简直到头了。
这样的特殊情况,别说他们决断不了,即便报上去,一时半会也没有结果。
难题,被层层上交。
很快,一份由科学院周副院长和工程院李副院长共同签发的特殊文件摆上了两院主席团联席会议的桌面。
两院联合专项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室里,深红色的丝绒窗帘垂落,隔绝了外界的喧器。
空气沉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只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响起。
——
椭圆会议桌旁坐著二十余位两院主席团成员,材料组连夜整理的洛珞成就清单在每人面前摊开,左侧贴蓝色标签的是理论突破,右侧贴红色标签的是工程应用,密密麻麻的条目几乎铺满整张A3纸。
「建国以来最特殊的案例。」
主持会议的科学院周副院长用雷射笔划过清单:「按章程,两院院士可以互跨学部,但从未有人同时在两院当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