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姜撞奶(2/2)
吴铭给众人发放工钱,铁牛是「钟点工」,按时辰收费,夜里随同出摊,理应涨薪,尽管这点钱对如今的他而言不值一提。
领了工钱,各自回家歇息。
临走前,吴铭看了眼任务进度。
【当前进度:25贯/100贯】
七天的销售额超过二十五贯,照这个趋势,到月末稳稳破百。
嘱咐小谢两句,吴铭自川味饭馆回到21世纪,拉动卷帘门时抬头仰望夜空。
据说今晚的月亮距离地球最近,是本年度最大的超级月亮,不过看起来也没比东京的月亮大多少。
回家睡觉。
翌日。
今天是现代的11月6日,宋代的十月八日,再过两天便要进宫摆摊。
早上和老爸出门买菜时,吴铭特意买了些水牛奶回来。
谢清欢最是眼尖,凡有新食材,她总能第一个发现。
「咦?师父,这也是蒙牛的奶么?」
她以为蒙牛和水牛、黄牛一样,是仙界独有的牛品种。
「不,今日要做的菜,蒙牛的奶做不了。」
三个厨娘兴致顿生:「今日要做新菜?」
「算不上新菜,是后天入宫进献的第三道菜——姜撞奶。」
姜撞奶是粤菜系的特色甜品,相传起源于清末,利用姜蛋白酶与乳蛋白的反应,自然凝固成独具风味的新鲜奶酪。
传统做法是以水牛奶为原料,因为水牛奶的乳蛋白含量足够高,而市面上常见的常温奶,蛋白含量不足,必须添加奶粉,才能顺利成菜。
姜撞奶不仅口感独特,且有驱寒暖胃的功效,冬天食用再合适不过了。
更关键的是,做法非常简单,只须将加热后的牛奶倒入姜汁里,待其凝固即成。
唯有一个要点,牛奶的温度须控制在70度至80度之间,过低过高都会影响品质。
对中餐厨师来说,把控温度属于基本功,无需温度计,也没有任何翻车的可能性。
话分两头。
却说退朝后,欧阳修立时寻见翰林院的同僚赵概,提议换班,将自己轮值的时日换在十月初十。
旬日休沐,中书省也好,枢密院也罢,仅安排低级别的官员值守,以处理日常的文书流转。
除非官家特旨召见,诸位相公皆不可擅自入宫。
能在旬日进宫且有面圣资格的官员,唯有当日轮值的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的职掌主要是起草大诏令,凡高级官员的任命,以及赦书、德音、敕榜、国书、青词、斋文、祝文、祭文等重要文书,皆由皇帝宣召翰林学士典掌,且不经中书门下,称之为「内制」。
另一个重要职掌是充当皇帝的智囊,或当面陈言,或上疏论奏,议定典章制度,讨论朝政得失,评论举荐人才,探究诗书义理等,对官家的决策起顾问作用,故而翰林学士有「内相」之称。
莫说节假,即便是深夜,翰林院也应有人值守,以备官家不时之需。
值夜班最是辛苦,打瞌睡也得睁著一只眼睛,时刻保持清醒。
吴铭曾在书上看过一则轶事,雍熙年间,时任翰林学士的苏易简便在值夜班时被官家查过岗。
彼时夜已三更,苏学士已脱去外衣躺下,熄灯之后正要睡去,忽听外边传来很大的动静,内侍摸黑来报说宋太宗驾临,忙又一骨碌爬将起来。
慌张之中愣是找不到扣眼,险些御前失仪,幸得开路的宫娥体贴心细,从窗户中递过来一支燃烧的红烛,这才借光扣好朝服。
结果宋太宗只问了几个用典出处,苏学士对答如流,深受官家器重,最后一路干到了副宰相。
假日值班的辛苦仅次于值夜班,毕竟没有双倍工资。
赵概得知醉翁意欲换至旬日值守,竟有这等好事,当即应下。
欧阳修复遣人问明吴掌柜入宫设摊的时辰。至十月初十,便早早入宫,替换昨日当值的同僚。
同僚见其旬休值守,竟面露悦色,不禁奇道:「永叔今日何喜?」
「为官家效力,敢不欣喜?」
欧阳修敷衍一句,送走同僚,返回玉堂(即翰林学士办公的场所),一边享用翰林司提供的茶酒点心,一边翻看案牍典籍。
估摸著时辰将至,吴掌柜将入宫门,遂唤来翰林司内侍,吩咐道:「有劳奏闻圣躬,言臣修有要务,亟需面陈。」
内侍领命而去,不多时即返:「欧阳学士,官家宣召。」
遂引欧阳修往凝晖殿行去。
与此同时,吴铭一行也已离店启程,直奔皇宫大内。
获准入宫者仅他、何双双及谢清欢三人,同行者却多达六人,李二郎、孙福和张铁嘴亦随行左右。
进宫摆摊只是今日行程里的一环,待会儿还得去王安石府上走一趟,将下个旬日的宴席敲定,顺道参观参观老王家的灶房,同其府里的铛头及杂役混个脸熟。
因途中须经过内城繁华地段,如今吴记名声在外,出行备受瞩目,为避免被谢家认出,何、谢二人都戴了帷帽。
何双双师徒在吴记供职,在行内早已人尽皆知,谢清欢把脸一挡,任谁看了都是锦儿。
张铁嘴兴奋至极,吴掌柜竟得官家特旨,入宫设摊,这下又有素材可写了!
路遇熟客无数,片刻不停,一路行至东华门处。
李宪已在宫门处等候多时。
「李中使!」
「吴掌柜!」
简短寒暄数语,李、孙、张三人候在宫外,吴铭携两位厨娘驱车入内,看守宫门的禁卫和内侍早得了旨意,只搜了搜餐车内外,于出入簿上记下一笔,便即放行。
过往行人见无名氏驾著餐车直奔宫门,已然议论四起,此刻见其果真进宫,无不瞠目愕然!
周遭食肆尤为震惊。
行内人最懂其中意涵。
赐酺受赏或许只是凑巧讨了官家的欢心,换作别家食肆,也能做到,但入宫设摊,却是前所未闻之举!
这一消息立时不胫而走,转眼便传遍内城正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