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蜀道难(1/2)
于志宁:“太子殿下记忆力果然很好,但作为储君,单单是记忆力好是没有用的,况且文事也不仅仅是熟读先贤之语。”
“喔?那么也成……”李恪龇牙一笑,继续说道,“若是于大人还想要考核,尽管考核。”
于志宁也没有客气,再次出题,要求李恪当场撰写诗文,从而考核李恪的书法、文学底蕴。
这一点自然也难不倒李恪了,虽然他本身就不是什么文学底蕴强的人,但他脑海里储存有唐诗五百首的内容啊,随便抽出一首都能通过考核了!至于书法,那也是小意思,系统中有相应技能,可以赋予李恪与书圣王羲之相当的书法。
待得于志宁出题以“大唐山水”来作诗时,李恪也立刻想到一首诗,那就是《蜀道难》了!
蜀道难是诗仙李白所作,使用浪漫的手法来抒写“蜀道”险峻,全诗唯美,笔意潇洒、豪放流畅,传承了一千多年。
李恪命着宦官准备笔墨纸砚,在庭院架上一个长板桌,这就开始撰写了。
笔触有力,洋洋洒洒,李恪想都不用想就开始写。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恪一边念一边写,身姿俊挺,如若是天上神仙在云中飘飞,神圣高贵,令人敬仰。
此时于志宁正在一边看,刚开始他还觉得李恪写不出什么东西,毕竟李恪年不过二十五,阅历尚浅、底蕴尚浅,哪可能写出什么恒古诗文。
然而在李恪写到一边时,就令得于志宁瞠目结舌了!没错,全诗通读下来字句工整,想象力丰富、辞藻华美又不失端庄,乃是上上佳的绝诗啊!即便是整个大唐朝廷中也难以找到有多少个诗人大家能作得出如此优美洪古的诗文!
最关键是于志宁不过是随意出了一首“大唐山水”之诗,结果李恪一接到题目就开始写了,连想都不用想,行云流水、炉火纯青。
要知道寻常文人大家接到题目再作诗,即便是天赋惊艳、博古通今之人,也得花上近个时辰来想象构题,但李恪根本不用!
待得李恪把毛笔一挥,这就问向旁边的于志宁:“如何啊于大人,不知道这首诗能不能令你满意了?”
“这……”于志宁迟疑了一下,虽然他不喜欢李恪这般纨绔嚣张的样子,但他不得不承认李恪确实是有天赋之才。
哪怕是众皇子中最有才学的李泰,但与李恪相比,那也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差。
于志宁赞叹道:“太子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确实是超出我的想象……以您的才学确实并非是老臣所能教授。”
“哈哈,于大人过奖了!”李恪双手作揖,这就作出一副送客的模样,“好了于大人,时日不早我也不送了,你就回去与父皇说明经过吧,反正我是不需要别人教学。”
“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