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李仁的苦恼(1/2)
在唐朝正史中,长孙无忌作为开国第一功臣所掌握的权力极大,加上他妹妹是长孙皇后,侄子是太子、皇子,他可谓是朝廷中仅次于李世民之人。
历史上“功高盖主”是最为忌讳的,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他自知权势太大非但不能带来福报,反而会招来祸患,为此在未来几年后他自愿削弱官职,只保留部分兵权及功勋爵位。
换言之,这场对赌即便是李恪获胜,对长孙无忌也没有什么损害,毕竟对方早就有计划要自削权力。
“等一下……长孙大人这提议不好。”
“怎么了吴王,这等协议很是公道,你还有什么不满的吗?”
“长孙大人乃是开国功臣,辅助父皇,功劳赫赫,若就这般削了官职实在太可惜了。”李恪呵呵一笑,拱手道,“我不愿长孙大人就这般丢了官职,长孙大人经验丰富、能力不凡,我还指望着大人能为朝廷尽忠报效了。”
李恪这一番话说得特别有艺术,可彰显得他深明大义、宽宏明理,气节不凡。
在场不少文武大臣有那么一刻都被李恪折服了,不可思议地想着,眼前的李恪还是他们认知中的那位“纨绔王爷”吗?
却是长孙无忌显得十分警惕,以前他是小看了李恪,觉得对方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狂妄自大、不成气候。但现在不同,鉴于李恪近年所行之事所立的功劳,长孙无忌半点也不敢小看对方,甚至潜意识觉得李恪在设下什么圈套。
“吴王殿下,不妨把话说开吧,你到底想要如何?”
“这般如何……若是我在一个月内还下二万两民间债务,长孙大人则需要变卖家产向受灾难民们捐下两万两黄金?如何。”
相比于削去官职,向难民捐献二万两黄金是显好上许多,而且这也是有利于国民之事。
奈何即便是二万两黄金,对于长孙无忌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他并非是贪婪无度、枉法谋私之人,哪怕手握权力也未敛取太多私财。
二万两黄金,足足占了长孙家族大半的家产,可令得长孙无忌产生疑虑。
但细细一想,要长孙无忌捐出二万两的前提条件是李恪能偿还得下那巨额的民间债务,但李恪能偿还得了吗?明显是不可能!
他长孙无忌乃是位极人臣之人,年轻时前往沙场作战,久经生死,见过不少风风雨雨,如今只不过是要与李恪这黄毛小子进行对赌,又有何惧怕?
“吴王殿下,没问题!我就与你对赌一番!”长孙无忌豪气开口。
紧接着在皇上李世民的见证之下,李恪、长孙无忌两人便是达成协议,以一月为限进行博弈。
岁月荏苒,午时,太阳高挂阳光明媚,吴王府邸,东正殿堂。
“世子,世子……王爷回来了。”一名家丁急匆匆地跑来进行通传。
听得李恪回来,可令得李仁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爹回来了吗?走走,快去见我爹!”
李恪才刚刚从府邸正门口跨入,李仁已然直接堵了上去,伸着手他就紧紧拽着李恪的衣角。
“爹!你回来可太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为何宫廷里传出你要脱离皇籍的消息?”
“脱离皇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