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刺杀(1/2)
“凭什么?百姓能爱戴本王,本王就不能给父皇和皇兄表达一下,本王对他们的爱戴吗?”李恪哼了一声,没好气的回道。
被李恪这么一点,霍青龙这才恍然大悟的点头道:“还是王爷您聪明!就这么办!”
李恪拉上车帘,很快又不再说话了。
这次在登州捞了这么大的民望,李恪纯粹是被弹劾怕了,为了自保,才不得不用了些手段,向百姓求了一张护身符,但这护身符也不是万能的。
朝臣们纵然不好在弹劾李恪,但皇帝和太子,他们会如何看李恪呢?
一旦让皇帝或者太子觉得,李恪有夺嫡之心,那李恪的处境,只会比面对满朝官员弹劾的时候,更加难以自处。所以还是得小心点啊。
与其让父皇和皇兄猜忌,李恪还不如提前留个心思,将到手的民意,跟皇帝和太子,稍微分润那么一下。
最终,李恪只收到了一柄最小的万民伞,而皇帝收到的却是厚厚一册万民书,还有好几车的万民伞,太子的收成,也绝对是李恪的十倍百倍。
这样用心的安排之下,李恪就能够在京中逐渐安稳,站稳脚跟。
何况,这回回京,李恪也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京城是是非之地,不宜多留,与其在京里被人弹劾受气,还不如造作打算,乖乖的去云南就藩,山高皇帝远了之后,李恪就是说一不二的闲散王爷,何必窝在京城,做那风箱里的老鼠,在皇帝和大臣之间,两头受气?
贞观十七年,十月,金秋!
当朝吴王,六皇子奉旨赈灾登州回京。
听说李恪带了万民书和万民伞回朝,皇帝李世民,带着太子李乾承亲自出宫,在京城外迎接吴王。
当朝皇帝李世民深得百姓爱戴,携太子出宫,立刻弄得整个京师万人空巷。
从登州远道而来的李恪,跪在天子面前,为此行赈灾述职。
然而,如此盛况,却不知道是谁从人群里,射出一道冷箭。
听到嗖的一声之后,李恪当仁不让的,将李世民推到了一边,一阵剧痛,李恪随即闭上了眼睛……
“不好,吴王遇刺了!”
“来人呐,快传御医啊!”
……
甘露殿前,太子李乾承和晋王李治,一边吵着,一边急急进去。
“父皇,儿臣救驾来迟,还请父皇恕罪!”
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太子李乾承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像皇帝李世民请罪。
龙椅上,李世民两声冷笑,怒道:“老三在山东赈灾有功,带着万民的心意,来与朕这个父皇道喜。”
“没想到啊没想到,登州那么凶险,老三都挺过来了,他却在京师,在朕的家门口,被刺客袭击!”
李世民气成这样,太子和晋王对视一眼,双方都是哆哆嗦嗦,不敢随意说话。
“老三的伤怎么样了?他要是有一点闪失,你们两个给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