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易弦更章(1/2)
冯定康被“责骂”,很快就有百姓中的代表,出来给冯定康澄清:
“王爷,您误会了,冯大人什么都没有做,百姓聚集于此,全都是为了感谢王爷为登州的辛苦和付出!老汉别的不知道,但我的爹娘,从小就教导我,做人要懂的知恩图报。王爷对登州有恩,对我等百姓有恩,我等永生永世都不敢忘记!”为首的老者,一下子跪在了李恪的马车前面,一番话,声泪俱下。
李恪急忙从马车上下来,脸上带着两行清泪的,将人给扶了起来。
说实话,这老者,李恪只是有过稍微一点点的印象而已,连他叫什么,家中情况如何,李恪都一无所知。
“我等也知道王爷身份尊贵,指望您留在登州照拂我等,只会耽误王爷您的锦绣前途。王爷是朝廷的要员,您留在京城,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我等不敢耽误王爷的前程,只有区区一点心意,还请王爷一定收下!”
老汉声音未落,立刻就有代表百姓的老者们出面,抬出一方方万民伞,给李恪呈了上来。
所谓万民伞,是做成伞的样子,伞面最外围,垂着各式各样的布条,上面是百姓的签名。
这东西和后世的锦旗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但其中代表的民意,却比区区锦旗更加沉重不知凡几。
接过一柄万民伞,李恪心里只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愧疚,眼泪便忍不住的往外冒,这回倒不是逢场作戏,而是真的感情到了。
一方是欺骗玩弄民心的政客,一方又是淳朴愚昧,只懂的知恩图报的百姓。
怀里抱着一柄万民伞,李恪只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沉甸甸的压力。
万民伞制作的不像样子,甚至是百姓身上的衣服剪开了,强行缝缝补补在一起做的伞面,伞边上,不知道垂了多少条的布条,上面都有登州百姓的名讳。
一截垂下来的布条,就是一个人对李恪感激的心意。
这么多的心意凑在一起,便是滚滚的民意,其重如山!
登州正值灾祸,百姓们本来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李恪就算不用问,他也知道了,为了做这万民伞,困难的百姓,甚至拿出家里最舍不得穿的衣服,裁剪出来,成了这一条条垂在伞边上的布料……
万民伞的样式,颜色,全都各有不同,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真实,并非是李恪近来热衷的面子工程。
“王爷,我等百姓,实在没什么贵重的东西,可以拿得出手,只有弄这些,才能聊表我等对王爷的心意,还请王爷莫要嫌弃百姓寒酸,请王爷一定收下我们的心意啊!”老汉生怕李恪生气,又给李恪跪下了。
李恪呆愣愣的捧着那一柄万民伞,脸上的颜色,却是从未有过的复杂。
明明得偿所愿,但李恪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毕竟只是个后世穿越过来的普通人,他毕竟,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感谢登州父老,对本王的厚爱!只是本王何德何能,当此重礼?来了登州,本王只是奉旨办差,做了些本王该尽的本分,百姓如此爱戴本王,本王受之有愧。你们的心意,本王一定收下。今日赴京,本王是接了圣旨,实在不得不走。登州百姓记得本王,本王亦不会忘了你们。”
“本王走了,登州的百姓,同僚们,诸位珍重!”
穿着蟒袍的李恪微微欠身,对着登州的官员和百姓们,略微拱手。
之后,李恪便毫不犹豫的转身,逃一般的,进了马车里面。
“吴王千岁!”
人群里面,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喊了一句,随即,街道里面,全都是喊着千岁的声音,震耳欲聋,此起彼伏。
马车渐行渐远,李恪甚至能听到一些百姓的哭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