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失踪(1/2)
此番回城,没有一人带着笑容,沉寂两天之后,终于在鸿鹄书院首先爆发了。
寻常学子,寒窗数十年,为的便是赴京赶考,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从幽州出发的,也有不是本地的学子,邻近的乡镇、村庄等,也都是趁着人多,和大船一起抵达京城。
在鸿鹄书院上学的,虽然多是世家或者富贵人家的子弟,但由于平幽王的原因,让幽州连成一气,每次科考都是一起出发,统筹安排。
所以这一次,连世家也不例外,全部都没能参加科考。
回到幽州之后,这些人憋了一肚子气,终于忍不住了。
顾南桑跟着其他女学生们一起走到鸿鹄书院门口的时候,只看到满地狼藉,书本笔墨散落一地,还有一些醒目的标语。
“京城如此,实在欺人太甚!”
“我幽州岁岁上供,如今大军压境,幽州将士们正在抵御西凉来犯,京城却做出如此寒心之举!”
“我要求见王爷,让京城给一个说法!”
……
在幽州,即便是文弱的读书人,骨子里的气质也是粗犷的。他们很多人不会那些勾心斗角,只知道自己受了冤屈,三年等待与付出都白费了,此时还不站出来,何时才能自强?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顾南桑方才知道,幽州王府在幽州百姓的心里,地位是多么崇高。
在认为京城不可靠的情况下,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自救,在这个方法不奏效,甚至被京城方面驱赶的时候,他们唯一的信仰就是幽州王府。
顾南桑终于有点明白,周清萧毫不掩饰的自信与骄傲来源何处。
幽州王府的地位如此崇高,完全是盖过京城的势头,可怕的是王府与百姓们都理所当然,毫不掩饰这个事实,这才更为触目惊心。
饶是顾南桑自认见多了政治斗争历史,却还是不由得心里打了个突,幽州……真的安全吗?
又或者说,到底哪里才是安全的?
她在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么多,但学子们却没有想过这背后深远的政治意义,纷纷联名签字写信,要去王府,请平幽王做主。
在他们心目中,平幽王是可以与京城比肩的存在。
顾南桑无意牵涉进来,正好这几天周清猗也没来流芳斋,想来是王府早就得知了消息,这样的做法……是想避其锋芒吗?
她皱着眉,正想抬脚离开,却不想居然在人群中看到了顾北槐,当下眉毛跳了跳,快步上前,一把拉住这个傻弟弟,低声问:“北槐,你跟着做什么?快回家。”
顾北槐眉毛都是红的,清澈明亮的眼睛里全是愤怒:“姐,京城如此过分,若此时窝囊忍让,那多年的圣贤书都是白读了!”
“那你想如何?”顾南桑疾言厉色,丝毫没了温柔的样子,冷声道:“你一介文人,不说你手无缚鸡之力,可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拿着一杆笔还想上战场不成?”
顾北槐长这么大还没被他姐这么凶过,当下一愣,愤怒的神情都收敛了几分,却又不服输,别开眼,有些委屈地咬住嘴唇。
顾南桑的神情缓了缓,低声道:“北槐,你听话。此番上千学子都被耽搁,这件事情不会轻易了结,你如今已是举人,若要科考,也要等三年之后,此番轮不到你往前冲。”
“为什么?”顾北槐倏然抬头,眸中闪着倔强的光芒,他双拳紧握,极力忍耐道:“姐,此番我虽未去赶考,可眼下时局已经如此,等到三年后,就一定会好转吗?若我此刻置身事外,那么三年后,换做是我遭遇这件事呢?”
顾南桑一时居然有些语塞。
她知道政治的厉害,一旦上面开始暗潮汹涌,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底层起哄的文人们,到时候随便一个借口就能治罪,哪管你是否参与,是什么背景。
她的本意是想让顾北槐不要插手,静观其变。却忘了,她用的是一个成年人老道的思维方式。可顾北槐年少气盛,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更何况他天资聪颖,从来不是死读书,对于这些事情,只怕想法会愈发敏感。
顾南桑顿了顿,神情有些松动:“你……”
“北槐,回去吧。”却忽然有人开口。
顾南桑下意识地看过去,只见孟静松一脸憔悴地走过来。
他身穿一件单薄的霜白长衫,向来注重礼节的他,连衣襟都有些松散,下颌上更是起了一层青黑的胡茬,眼底的光芒幽深复杂。
“孟二哥……”顾南桑朝他福了福身,有心想开口宽慰两句,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孟静松的眼神千变万化,在看向顾南桑的时候,似有千万句话要说,最终却只化作无声的落寞。
“北槐,听你姐姐的,不要掺和这件事。”孟静松闭了闭眼,转而看向顾北槐,道:“回去吧。”
“不!”顾北槐格外坚定:“我也要去王府!”
顾南桑的眼神却落在孟静松身上。
他少年得志,只比顾北槐大几岁,成为举人的年龄和顾北槐相差无几。顾北槐虽说天资聪颖,但也有顾南桑从旁辅助的功劳。孟静松却从来都是一个人闭门读书,从不与人来往,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格外不容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