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陈年秘辛(2/2)
年轻的少年少女,趁着月黑风高,假扮成自己的小厮和贴身丫鬟,就此私奔。
顾从之在荷花村有一位旧友,祖籍在安平城,实际已经搬去京城住了,那个院落便是旧友留下的,幸好旧友离开许久,与村中交集不多,也是姓顾的。因此,他们两个年轻人,称作是两夫妻,这才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
而不久之后,远在正阳城的顾家和许家便一一发丧,声称顾从之和许素衣已经死了。
而他们两个,也彻底对家族寒了心,发誓以后决不回城,也决不再回家。
故事很短,也很简单,是古代伦理剧的经典桥段。
但顾南桑看完,还是觉得不胜唏嘘。
父母都是如此烈性之人,都是家底非凡,却能安于平凡,在荷花村安然度日十多年,实在令人佩服。
怪不得,许氏之前一直有些抗拒离开荷花村,来到安平城也总是说很满足,素日也没有和一些有家底的人结交。
她早已看过最繁华的风景,知晓高处不胜寒,只觉平凡才是可贵。
“难怪今日她那么生气……”顾南桑放下信纸,轻声叹了口气:“既然如此,我们还是不要去幽州了。”
系统却道:“你不是觉得,幽州是最好的去处?”
在系统的帮助下,顾南桑对如今的朝代背景有较为深刻的认知,知晓如今这任皇帝已经年老,且政治能力不行,一味听信小人谗言。西凉国对天齐国虎视眈眈,若非平幽王一族震慑,只怕如今绝不会是两国鼎立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长远计,若要先一直安稳,便最好是扎根幽州。
在顾南桑看来,幽州可比京城安全多了。
但是她却摇头,道:“既然娘是因为这个原因离开正阳城的,那我就更不能回去了。我可以用很多理由说服她,比如周清萧留下的信,也比如北槐的将来,但这些都是我在勉强她,在对她进行道德绑架。她不愿意,那就不去,为什么不能忠于本心?”
系统默然,也不再说话了。
顾南桑看看天色,把信纸收好,抱起木匣子,准备出门去找顾东青。
正好顾西洲做好了饭,正叫他们出来吃饭。
“娘还是不太舒服,只说不饿,我便端了一碗粥进去。”她看见顾南桑出来,轻叹一声:“也不知今日是怎么了。”
顾南桑摇摇头,又去叫了顾北槐,兄妹四人坐在一起吃完饭,等顾北槐回了房间,她方才拿出许素衣给的木匣子,表情凝重道:“娘不去正阳城,是有原因的。”
她把信封分发给顾东青和顾西洲,又简略说了父亲和母亲的来历。
“居然……是这样……”顾西洲手指颤抖,满眼惊讶:“这些年,娘一直都没有说起过。”
连性子沉稳的顾东青也是目光晦涩,沉声道:“是我不孝。”
“哥,不怪你。”顾南桑摇摇头:“我们起先也都不知道,既然如此,咱们便不去幽州了。”
顾东青沉沉叹气,霍然起身,道:“我这就去给娘赔不是。”
“用不着你赔什么不是。”却忽然听得许氏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她的神情比之下午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虽然仍显疲惫,但目光平缓,不悲不喜。
三人都站起来,看着许氏,欲言又止,最终顾东青叫了一声:“娘……”
“都坐吧。”许氏轻叹一声,终于露出惯常的温和笑容,掩去眼底的无奈和复杂,轻声道:“东青,你打算……何时动身去幽州?”
这话一出,三人皆惊。
“娘?您这是……”
许氏摆摆手,道:“风竹那孩子,甚是有心。日夜忙于公务,却还不忘嘱咐我们。边境动况本是机密,他这般有心,咱们也不能辜负了他。”
顾南桑微微皱眉:“娘,他做了什么?”
“娘收到了他的书信。”许氏道:“边境动乱,西凉人趁机潜伏进我国,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安平城距边境这样近,实在危险,是该早做安排。”
说罢,她又看向顾东青,柔声道:“东青,是娘误会你了。”
顾东青大松了口气,忙道:“娘,是孩儿未能说清楚,不怪您。既然如此,您看临风城如何?”
临风城也是幽州的一座中药城池,距离正阳城有些距离,但因为有其他世家在,正阳城内的世家,手也伸不到那么长,相对来说,基本上是各立一方。
许氏颔首:“你看着办吧。”
她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竟然只是因为周清萧一封来信的缘故。
顾南桑心情复杂,脸上没什么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