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陈年秘辛(1/2)
吾女桑儿,见字如晤。
顾从之的字清隽秀逸,写得极好,一撇一捺均有神韵。通篇内容不多,只告诉女儿,自己只是远游去了,嘱她不要伤心,要多多孝顺许氏。而在人生大事上,也劝诫女儿慎重,一切听从自己心意。
这样开阔豁达的胸襟,让顾南桑不禁好奇起来,原主的父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又怎会甘心屈居荷花村那样的乡野之地?
只是她搜遍了脑海中的记忆,也对顾从之只有一个简单的印象。记忆中的顾从之,温和善良,对谁都是一副笑脸,爱护妻子,教诲儿女,他做得极好。
顾南桑又拿起另外一封空白的信封,明显能感觉到这封信十分厚重,内容很多。
她徐徐展开,看完已是傍晚时分,心中大受触动。
“系统,怎么你从来没告诉我顾家的真实身份?”
系统近日沉迷自我修复,倒一直都是清醒状态,闻言,道:“你又没问。”
顾南桑真是每天都想爆锤它一顿。
“照我爹的信来看,顾家是正阳城内有权有势的世家,这许家也是啊,干嘛我爹娘的婚事还被反对?”
系统道:“他这信里说得很片面,应该是不想让你们接触到上一辈的仇怨。”
听了系统客观地陈述,顾南桑才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她所在的家庭是那样不简单,而之前索居在荷花村的平静,又是那样不容易。
幽州是天齐国最远的一片区域,相当于一个大省,也是天齐国地图上最大的一个独立省。而正阳城位于幽州的核心地带,是相当于省会般的存在,其繁华程度,比之天齐国的京城也毫不逊色。
顾家在幽州世代经商,后来才开始有子弟应考功名,逐渐也有了书香味。
而许家不同,一开始便是书香门第,当年幽州地广人稀,皇帝下令,号召京城世家搬迁,许家是最早的一批。
只是山高路远,皇帝虽然有心,但不明白,强龙难压地头蛇。
因此一些世家听从皇命来到幽州时,便与本土的家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摩擦,有人结亲结友,自然也有人结仇。
顾家与许家便是。
一开始是因为生意上有所交集,两家互不相让,后来逐渐演变成,两家人彼此看不顺眼,从不出现在同一场合。
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大世家们都选择出游,在山顶开办诗会,都是些年轻人,男男女女都有。
那便是顾从之与许素衣命运般的相遇。
顾从之才貌双全,又自有一番超脱同龄人的潇洒不羁,许素衣美貌温婉,诗书皆通,眼界更与一般闺阁女子不同。
两人一拍即合。
那样的场合,女子虽然都坐在纱帐后面避嫌,但念出诗句的声音,却温婉动人,加之饱含丰富的情感,叫人恨不能一窥究竟。
许素衣虽意动,但也知晓家中教条甚为严格,甚为世家女子,一切都需家族做主,便也静下心来,没有刻意追寻。
但顾从之不同,他认定了许氏,暗自发誓要娶她为妻。
此后许素衣不管是是烧香拜佛,抑或出门踏青,总能听到顾从之是传言。顾从之何其优秀,虽然两家有些摩擦,但底下的丫鬟们闲时总会议论几句,许素衣一开始尚不觉得,后来听到的次数越多,便不自觉地关注了起来。
直到某次元宵灯会,她正在路上逛着,倏而有人递上一盏弯月灯,对上那皎皎如月的眼神,方才知道,有个人一直追随着自己的脚步,而她的心,也早已沦陷。
男女大防,他们见面也不过数次,书信来往更是无比客气公正,但并不妨碍他们相爱。
数月后,顾从之正式向家里提出,想求娶许素衣,请家中长辈代为提亲。
结果不言而喻,自然遭到家里极力反对,他知道两家有些摩擦,却不知道矛盾这样激化。
而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顾家和许家的矛盾达到顶峰,起因便是为了争夺一份地契。原主已经和许家说好了,转头被顾家得知,又去报了个高价,原主心动不已,当下把地契给了顾家。
许氏的管事怎么肯依,当下要去找顾家管事理论,要把原主和顾家告上公堂。或许是措辞太过激烈,两方人马打了起来,闻讯而来的一个顾家直系男丁被打伤,就此落下残疾。
两个世家都是正阳城内有名的,这一闹便不可收拾,知府连呼难办,无法之下,修书一封告到平幽王那里,两家人都被训斥了一番。
顾从之内心焦灼,情急之下绝食相逼,甚至不去参加早就胸有成竹的科举考试,引得顾家长辈勃然大怒。
但最后还是去提亲了,派了个十里八乡名声不好的媒婆,话里话外竟说要把许素衣纳进门做妾。
许素衣可是许家直系的嫡出女儿,如何禁得起顾家这般糟蹋?
许家一怒之下叫人乱棍把媒婆打出去,却没试好轻重,把这媒婆也打瘸了。
两边都没讨好,矛盾是愈发激烈,走到路上都要担心打起来。
许素衣得知了原委,既心疼顾从之的深情,又生气家里的不通情理,当下写信给顾从之,要离开正阳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