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昏官怒审十八案(2/2)
新知县上任后,一直没来笼络他这个刑房司吏。
他刚刚收完诉状,故意派赵二去江边请示,便是给新知县提个醒。
要知道,大明士子不屑精研律例,没几个看过《大明律》和《问刑条例》,熟读者更是百中无一。
没有刑房司吏关白,不经刑名师爷提点,不和幕厅典史商议,大部分县太爷不懂得如何断案。
黄有禄本以为,新知县身边没有刑名师爷,肯定不敢即日升堂。顶多撑到夜里,便会召自己到后院书房,“不耻下问”。
到时房门一关,就可以顺水推舟,细说那桩命案了。
哪知对方非但即日升堂,还扬言一天办完所有案子……真是吃了熊心豹子,不知死活。
黄有禄默默想着,再次开口小声确认:“堂尊他老人家……真是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堂尊说午后就升堂,连办十八桩。”
赵二说到一半,也觉得有些好笑:“堂尊还说,让所有原告、被告全到大堂外候着。省得耽误功夫。”
“嘿!有意思。”
黄有禄轻抚黄须,想到新知县左支右绌的窘迫,不禁觉得滑稽。
“他以为自己是庞统、狄仁杰,还是包青天?一拍大案,被告便乖乖认罪?”
“若有这般轻松,还要刑房和幕厅何用?”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见过堂尊”的声音,那是门子恭迎县太爷回衙。
黄有禄思索了一阵,又想起那桩命案还没勾兑,于是拿过一沓公文纸,抄起笔龙飞凤舞起来。
没一会儿,便在刚写好的十几张传唤牌票上,“啪啪啪啪”盖上刑房公印。
原来,因放告日不审案早成惯例,很多案子只有原告在堂外候着,被告和证人并没有一同进城。
既然堂尊口出狂言,黄有禄自然要“尽心尽力”,将涉案人等通通找来,好让堂尊慢慢审。
一来,他要好好看看,十八桩案子,一天如何办得完;
二来,可以尽量拖延时间,免得那桩命案太早过堂。
黄有禄将牌票交给赵二,表情意味深长:“你告诉李班头,多派几个兄弟下乡,尽量在天黑之前,多带几个被告和证人回来。堂尊要审案,被告不亮相可不行。”
“这……”赵二很快会意,“是,小的省得……”
-----------------
糊涂官日审十八案噱头很足,孙二弟只在街面开了一个头,消息便像风一般,很快传遍全城。
不少百姓放下手中活计,赶往衙门一观。
为了教化百姓,也为了示之以公,大明府、县两衙审案时,一般不闭大门,允许百姓自由出入。
是以小半个时辰之后,公堂外便聚满了好事者,少说七八十人。
一时间,衙门人声鼎沸,都说今天若不来看看,晚上都睡不着觉。
三班衙役也觉得“日审十八案”实在狂妄,个个抱着手看热闹。对百姓既不呵斥,也不驱赶。
大堂内,刑房司吏黄有禄、皂班、快板的班头,还有十几个皂隶,均立于两侧。
知县审案时,按例幕厅典史和刑房司吏都要候在堂下,以备咨询。今天幕厅典史告假,便由刑房司吏领衔伺候。
堂尊半天不开口问话,黄有禄也乐得悠哉,口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
表面上恭候调遣,实则暗暗发笑:“还在死撑呢。一会儿看你怎么收场。”
陈子履则端坐中堂大案之后,使劲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而他的眼前,泛着蓝光的文字正逐个呈现。
十八个案子所涉及的律法条文、相似案例、审问指引、判决建议,均一一罗列在眼前。
就是十个老刑名加起来,也没法做到如此全面、细致和老道。
眼见所有人都等着看自己的笑话,陈子履心中冷笑不已。
“今天,本县便让你们开开眼,什么叫断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