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又来考察团了?(2/2)
山鹰和林军决定收网!
在下一个约定的深夜,当那个神秘船只再次悄然靠近古渡口,船上的人影刚刚上岸,准备走向老槐树时,埋伏在四周的民兵和公安人员一拥而上,瞬间将其制服!
被捕者是一名四十多岁、皮肤黝黑、沉默寡言的船工。
经审讯,他交代自己是园丁组织早年布下的一枚死子,负责看守和启用古渡口这个备用水路通道和老槐树死信箱。
他的任务只是接收或投放信息,从不与上线直接见面,对园丁的下落一无所知。
这次行动,他是接到一封夹在船缆里的密信指令,命令他确认镇内情况后,启用死信箱,等待下一步指示。
虽然依旧没有抓到园丁的核心线索,但成功摧毁了其最后一个已知的备用联络通道,并抓获了一名潜伏极深的交通员,再次沉重打击了敌特残余势力的活动能力。
案件结束后,广元镇似乎真正恢复了久违的宁静。
但林军站在公社门口,望着夕阳下熟悉的镇子,心情却并不轻松。
敌人就像野草,烧了一茬又一茬,总能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
这次的报纸投信和谣言惑众,手段更加刁钻和隐蔽,防不胜防。
“看来,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漫长,更复杂。”胡玉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轻声说道。
林军点点头,目光坚定:“是啊。但只要我们时刻警惕,依靠群众,无论敌人换什么花样,都休想得逞。
广元镇,是人民的广元镇,绝不是他们能撒野的地方!”
夜幕降临,广元镇的灯火次第亮起,温暖而安宁。
林军知道,他和他的战友们,必须像这镇上的灯火一样,永远亮着,照亮每一个角落,让一切黑暗无所遁形。
“报纸暗号”与“古渡口”事件的成功处置,如同两记重拳,狠狠砸在了“园丁”残余势力的神经上。
其苦心经营的备用联络渠道被连根拔起,最后一名确认活动的“死子”交通员落网。
山鹰领导的专案组乘胜追击,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梳理与“园丁”组织相关的蛛丝马迹,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
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敌特的活动迹象显著减少,频率和强度都大不如前。
广元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胡玉的报道频频见报,广元镇成了全区乃至全省“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典型。
她本人也因为深入基层、文笔生动,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偶尔,她还是会下意识地留意镇上的陌生面孔和闲言碎语,但长时间的平静,让她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然而,林军内心深处那根警惕的弦,却从未真正松弛。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园丁这样的老牌特务,其韧性远超想象。
表面的平静,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间歇,或者是敌人改变策略、转入更深层潜伏的信号。
他时常在深夜独自查看地图,反复推敲着园丁可能藏匿的方向和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
这天下午,林军正在公社和县农业局派来的技术员讨论秋播的化肥调配问题,通讯员送来一封从省城寄来的公函。
信封是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落款。
林军拆开一看,是一份正式的通知。
内容大致是:为总结推广山区农业高产经验,省农科所决定组织一次小范围的“山区高产典型考察交流活动”,特邀几个有代表性的山区公社负责人参加。
广元镇因其近年来的突出表现,被列为重点考察对象之一。
考察团将由农科所一位副所长带队,计划于一周后抵达广元镇,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和经验交流。
通知后面附有详细的行程安排和考察团成员名单。
带队的是农科所的李副所长,成员包括几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方面的专家,还有一名负责协调和记录的办公室干事。
名单看起来专业且正常。
这无疑是一项荣誉,也是对广元镇工作的肯定。
李福和几位生产队长得知后都很高兴,觉得这是宣传广元、争取更多支持的好机会。
但林军拿着这份通知,心里却划过一丝极其细微的疑虑。
又是省城来的考察团?
虽然性质不同,但去年那支伪装成文艺轻骑兵和水利勘探队的敌特分子,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任何来自外界、尤其是省城的团体活动,都会触发他本能的警觉。
他不动声色地将通知收好,对李福他们说:“这是好事,我们认真准备,好好接待,把我们的真实情况和工作经验展示出来。”随后,他以需要向县委汇报为由,离开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