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重生1965,我靠打猎发家致富 > 第520章 又来考察团了?

第520章 又来考察团了?(1/2)

目录

林军没有声张,将这份报纸收了起来。

晚上,他通过秘密渠道,将这份报纸和自己的疑虑送交给了山鹰。

山鹰高度重视,立刻让技术部门对这条读者来信进行技术分析,并核查其投递来源。

分析结果很快出来来信是用打字机打印后邮寄至报社,无具体地址,邮戳显示来自邻省某市。

字句看似平常,但老槐树、古渡口这两个地名的并列出现,在特定密码本中,确实可以解读为一种“询问安全”或“请求联络”的试探信号!

“敌人又在尝试激活新的联络渠道!”

山鹰在电话里声音凝重,“他们可能损失了大量原有据点和人手,不得不尝试利用更公开、更隐蔽的方式进行投石问路。这份省报发行量大,读者来信栏目关注度低,正是他们利用的理想平台!”

“那我们怎么办?”

林军问道。

“将计就计!”

山鹰沉吟片刻,果断决定,“他们会看报纸,也会关注后续反馈。你让胡玉同志以编辑部的名义,模仿读者口吻,在下期报纸同一栏目刊登一条简短回复,内容就写:‘故乡槐树依旧茂盛,古渡虽废,新桥已通,游子可安心。’看看能否引出下一步的动作。”

这是一个大胆的钓鱼计划,风险与机遇并存。

胡玉精心措辞,以本报小编”名义,在下期省报的读者来信栏目刊登了那条回复。

报纸发行后的几天,广元镇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异常。

就在大家以为对方可能没有看到或者识破了陷阱时,公社的邮递员送来了一封寄给广元镇公社编辑部的信。

信很薄,里面只有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报道广元镇夏收的那篇文章,在民兵连助农收割一句

没有署名,没有地址,邮戳居然是本县的!

对方不仅看到了回复,还进行了回应!

而且就在本县!

这条红线是什么意思?

是表示关注?还是某种指令?

“民兵连助农收割……”

林军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目光锐利,“他们的目标,是民兵连?还是想利用民兵活动作掩护?”

他立刻加强了民兵连近期活动和驻地的警戒,但几天过去,依旧没有任何可疑人员靠近或打听。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镇小学的王娟提供了一个细微的线索。她偶然听到班上两个调皮男生吵架,一个说:“我哥是民兵,天天训练,可神气了!你哥就会摸鱼!”

另一个不服气地反驳:“哼!神气什么!我爹说后天民兵都要去河西公社帮忙抢收,镇上就没人了!”

“民兵去河西公社帮忙抢收?”

林军心里猛地一沉!

他立刻查问李福和民兵连,根本没有这个计划!

这是谁散布的谣言?

仔细一问才知道,这话是其中一个男孩听他爹在镇口理发店和人闲聊时说的。

理发店老板也证实,前几天是有两个生面孔的司机模样的人来理发,等待时闲聊,提到听说广元镇民兵最近要去河西支援抢收,还夸赞民兵风格高。

这话被理发的人听去,就当闲话传开了。

生面孔司机?

散布民兵外出的谣言?

林军立刻警觉起来!

敌人散布这个谣言,目的何在?

调虎离山?

制造镇内空虚的假象,为他们某种行动创造条件?

他立刻将情况报告山鹰,并建议:将计就计,对外宣称民兵连确需抽调部分骨干前往河西公社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支援,制造镇内防御力量减弱的假象,引蛇出洞!

计划得到批准后,消息被不经意地放了出去。

果然,几天后,负责监控镇口废弃古渡口的民兵报告,深夜发现有不明船只短暂靠近渡口残破的栈桥,似乎有人下船活动,但又很快离开,行迹鬼祟!

同时,负责监控镇东老槐树的便衣也报告,发现树下被人用石子压了一张折叠的油纸,油纸上用密写药水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一个箭头指向槐树树干上的一个旧树洞!

敌人果然上钩了!

他们在确认镇内空虚后,开始激活备用联络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