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全球五大战略要地!谁占领,谁就有问鼎全球的资格!(1/2)
这道题一出来。
各个朝代位面的古代数学家们,纷纷抬起了头。魏晋位面,正在注解《九章算术》的刘徽。
南北朝位面,正在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
正在研究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朱世杰,等等。在看到这道题的一瞬间,大家皆是一愣。
可而后对数字敏感的他们,马上想到了一个答案。那不是9吗?
可是很多人却又觉得,选拔国家人才的题目,怎么可能如此简单。“图推是何意?”
很快,众人都发现了这道题的重点。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和朱高炽、朱高煦父子,外加上一个外孙朱瞻基。
四个人抓耳挠腮。
想了半天也想不到一个准确答案。
朱高炽道:“爹,应该是9吧?前面每一个数字,都要比上一个数字大2。”
朱棣不擅长计算,只能微微颔首。
四人于是将目光齐聚穹幕上。
【很多人看到题目后会直接就选择B选项,1、3、5、7、9,数差为2,多简单的题目。】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道题前面,写的可是图推,这并不是数推题目。】
【如果是数推,选B绝对没有一点毛病。】
【但如果是图推,就只能选择C选项。】看到穹幕给出最终答案。
历朝历代古人当即震惊了。
很多精通于算数的账房先生、学子们,都选择了B。
可没想到却来了个大反转。
古人们心中皆是疑惑: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
【本题考查的是图推中的开闭性,即图形是开着的还是闭合的。】
【换句话说,就是图形中有没有闭合的空间,如果没有闭合的空间,那就是开着的。】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看了看下方同样满头雾水的朱高炽与朱高煦。整个人头皮有点发麻。
后世考公职需要这么绕弯子?他认为这考题有些刁钻了。
不仅仅是他,不少古代的数学家们,以及饱读诗书之人。这一刻都感觉像是在听天书。
后世的知识体系,对于他们而言,完全超纲了。
【第二题。】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D、四人都去了。】
战国位面。
公孙龙正在完善自己的“白马非马”之辩。可当他看到这一道考题后。
饶是以他强大的辩论逻辑,也差点被绕晕。好在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思维逻辑的分析能力。仅仅片刻后,他便理顺了这道题。
而后公孙龙才长吁一口气,唏嘘道:“真是堪比山路十八弯。”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
这样的推论非常有意思!
公孙龙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他马上想到了在辩论中如何运用这种推论法。
【解析:本题考察复言命题推理。】
【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以四个人的话作为根据,要求选项不能与四句16中任何一句冲突。可以使用代入法验证选项。】
【A项乙丙都去,由乙的话可知乙去丙一定不去,矛盾。】
【B项只有甲一个人去,根据丁的话可知甲去丁就一定会去,矛盾。】【C项甲、丙、丁三个人去了,四句话都不矛盾,为可选答案。】
【D项,四个人都去,与乙的话丙去则乙不去,矛盾。】而其他时代位面的古人们,尤其是帝王将相。
认为这样的题目,出得很巧妙。毕竟想要在官场上生存、办事。
脑子灵光一些,总好过于榆木疙瘩。
这样可以筛选掉一些脑子过于愚笨的人。
不少帝王开始考虑,要不要在科举考试当中。也增加这样的题型,用于人才筛选。
【第三题。】
【在帝都时间,春分当日下午6点整,干警小李抬头38度角仰望夜空的北极星,然后带队冲进一个犯罪窝点,此时罪犯最有可能说的话是什么?
A、饿滴个神啊!B、顶你个肺!C、侬想组啥!D、西八!】
看到这个奇葩题目,历朝历代的古人再次愣了。这道题是何意?
这衙役抬头看了看天,冲进去抓捕罪犯。然后就问罪犯会说什么话?
古人们纷纷傻眼了,这不是闹着玩儿吗?“那谁知道罪犯会说什么!”
“不过这些话似乎是方言。”
而此刻,历朝历代的钦天监里的官员,以及不少善观天象之人此刻似乎想到了什么。
但是他们也不敢确定,只好凝望天弯光幕,验证自己的猜测。
【解析。】
【这道题我们需要判断的是,罪犯的老家到底是哪里。】
【而四个选项分别是陕硒方言,广栋方言,魔都方言,高丽方言。】
【北极星的仰角,有着自己的地理意义,代表的是北半球的人,所在的纬度的度数。】
【题目中提到了仰角38度,我们看答案中的广东选项,在北纬20度左右,可以排除。
【魔都在北纬31度左右,也可以排除,剩下的陕硒和高丽,纬度基本相同,都在北纬38度上。】
【接下来看经度,帝都的春分日下午的6点钟,刚好是东经120度。】【此时和晨昏线重合,也就是说在东经120度以的范围是黑夜。】
【而题目说能看到北极星,显然是晚上,那就只能是帝都以东的高丽族区域,所以答案是D。】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却饶有兴致:“这样的出题方式,与解题方式,还真是有意思。”将地理、天象以及思辨能力融为一体。
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巧妙,咱大明也得借鉴借鉴。”
【第四题。】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地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关于马的概念。B、人的照片。C、一棵树。D、勾股定理。】
战国位面。
“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为一!”
庄子站在一处山崖上,负手而立,轻声呢响。他看到这道题后,眼前一亮:“有点意思。”
他缓缓转过身。
看向身旁同样一脸困惑的弟子蔺且。
“可曾想过,世间万物,瞬息万变,何为真?何为幻?”
“柏拉图此言,看似否定了变化之物,实则触及了存在本质的探讨。”蔺且挠挠头,不解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