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元娘(1/2)
她看了钱翰一眼:“六娘小小庶女竟敢得罪王氏,也是亏得沈笙出手及时救了王氏姐们,若是不然,咱们今日便不能安安稳稳地站在这里了。”
“母亲说的是。”
钱翰恭敬地应着,面上却带了几分不耐烦。
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便没什么意思了。
正眯眼想着,就听见老夫人淡淡地道:“太原王氏倒也罢了,琅琊王氏却不好惹。不然咱们钱府要面临就是灭顶之灾了!”
琅琊王氏!
钱翰倒抽了一口冷气:“也不至于吧?崔府宴饮,请的是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有什么关系?两族早分了支的!琅琊王氏的人,又怎会替太原出头?”
这个儿子若非长子,实在不适合做一个当家人。
老夫人失望地看了钱翰一眼:“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再怎么说祖上也沾着亲,岂容咱们一个小小商贾之家挑衅?”
钱翰这时心里倒真的慌了。
坊间虽有传言说“王与马,共天下”,可那位“王”指的却是另有其人。
这也正是钱翰虽然晓得家里开罪了王氏之后并不十分慌乱的原因——
毕竟,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地位悬殊,钱翰还是能分得清的。
可如今,老夫人却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
是呀!就连小小钱氏,明明是三房人,如今除了二弟钱凤在外任职,却也没有分府别住,更遑论是王氏这样的大家族!
钱翰一时又惊又怕。
得罪太原王氏,尚有一条活路,可若是惹到琅琊王氏,只怕——
一张脸顿时吓得煞白。
老夫人只一眼就看出了钱翰的心思,也不戳破,只道:“这才是我特留下你们要说的。”
又看一眼钱元娘:“昨日你父亲寄来家书,说是在荆州刺史手下谋了职,如今正替朝廷做着事呢!”
钱元娘憨憨地,不知这些事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竟不知如何应对。
反是钱翰双眼一亮,一连声地问:“荆州刺史?可是那位出自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刺史?老二竟有这样的出息?”
“正是。”老夫人眉眼终于带了喜意,“不然你以为为何太原王氏的女儿受了委屈到现在还没寻到咱们家头上?这都是你二弟在那位手底下任职的功劳。”
听着老夫人不遗余力地夸奖钱凤,钱翰心里本能有些不舒服。
可又不敢在老母亲面表现出来,只附和着老夫人的话头:“二弟如此能耐,实在不错。便是来日王家真要发难,咱们也可走一走王家的路子。”
忙一迭声地吩咐大夫人:“夫人且回房去寻寻,府中可还有多少银子可调用?”
“二弟既在那位手底下做事,断不能短了手里的银子使,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咱们钱府出去的二爷,定不能叫人嘲笑缺了银钱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