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7月10日(2/2)
下午小远醒了,烧退了点,精神好了些,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老王坐在旁边陪着,手里拿着蒲扇慢慢扇着,虽然开着空调,他还是习惯手里有点东西扇着,好像这样心里能踏实点。他看着窗外,楼与楼之间的空隙很小,能看见对面楼里人家的窗户,有的拉着窗帘,有的开着窗,空调外机嗡嗡地转着,一刻不停。他想起老家的院子,这个点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东院的张婶会端着一碗刚熬好的绿豆汤过来,西院的老李头会搬着棋盘坐在槐树下,喊他过去杀两盘,孩子们在院子里追着跑,蝉在树上叫得声嘶力竭,可一点都不觉得吵,反而透着股子生气。
傍晚的时候,儿子下班回来,带回来一个大西瓜,说是单位发的。切开一看,红瓤黑籽,看着挺不错,可吃在嘴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老王想起老家的西瓜,是自己地里种的,不用化肥,浇的是井水,摘下来放在井里湃半天,切开的时候能听见“咔嚓”一声脆响,甜水顺着刀把往下滴,咬一口,凉丝丝的甜劲儿从舌尖一直窜到心里,哪像这个,甜是甜,可没那股子清清爽爽的味儿。儿子见他吃得少,问他是不是不舒服,老王摇摇头,“挺好的,就是有点想老家了。”儿子笑了笑,“等这阵忙完,周末带您和小远回去住两天。”老王心里一动,嘴上却说“不用不用,你们忙你们的”,可眼睛里的光亮了不少。
晚上睡觉前,老王站在阳台上抽烟,夜里的风还是热的,吹在脸上像裹着层热毛巾。远处的路灯亮着,把楼房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马路上的车还不少,车灯汇成一条流动的光河,嗡嗡的车流声一直传到楼上。他想起老家的夜,黑得特别纯粹,除了村口那盏昏黄的路灯,再没别的光亮,静得能听见虫叫,风穿过玉米地,沙沙的声音像有人在说话,躺在炕上,能闻到窗外飘进来的庄稼味,踏实得很。他摸了摸晾在阳台的蒲扇,竹篾子被手磨得光滑,是去年从老家带来的,当时老伴还说,城里有空调,带这个干嘛,现在看来,还是这老物件贴心。
周末的时候,儿子真的开车带他们回了老家。车一出城,走在乡间的公路上,老王就觉得不一样了,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点青草的味道,不那么烫了。快到村口的时候,远远看见路边的白杨树长得郁郁葱葱,树叶在风里哗啦哗啦地响,像是在打招呼。车停在老家院门口,老伴听见动静,从屋里迎出来,手里还拿着块抹布,看见小远,一把抱过去,“我的乖孙哟,可想死奶奶了。”老王下车,脚踩在院子里的泥地上,软乎乎的,不像城里的水泥地那么硌脚。院子里的老槐树比上次回来更茂盛了,树荫把半个院子都盖住了,凉丝丝的。老伴说,“知道你们要回来,早上刚从井里吊了西瓜,在桶里湃着呢。”说着就去厨房旁边的井台,拎上来一个大西瓜,井水顺着桶壁往下滴,在地上洇出一小片湿痕。
切开西瓜,果然是熟悉的脆甜,小远吃得满脸都是汁水,咯咯地笑。邻居张婶听见动静,端着一碗刚蒸好的槐花糕过来,“老王回来了?快尝尝,刚摘的洋槐花,新鲜着呢。”老王接过来,咬了一口,清甜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心里熨帖得不行。张婶看着小远,“这孩子,城里待着是不是热坏了?看这小脸瘦的,还是咱老家养人,凉快。”老王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刚回来这一会儿,身上的汗就下去了,后背干爽爽的,舒服。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伴做了一桌子菜,都是地里种的,黄瓜蘸酱,炒青菜,还有一碗鸡蛋羹,是给小远做的。院子里放着个小方桌,一家人坐在树荫底下吃,风一吹,饭菜香混着槐花香,别提多舒坦了。小远也不咳嗽了,拿着个馒头追着院子里的小鸡跑,咯咯地笑个不停。老王喝着老伴泡的菊花茶,看着儿子跟邻居老李头聊天,看着儿媳妇帮着老伴收拾碗筷,心里忽然明白了,城里的温度是高,可那热里带着股子燥气,是车多人多催出来的;老家的温度低,那凉里藏着的是踏实,是日子慢慢过出来的。就像这老槐树,在城里怕是活不下去,可在老家,扎下根去,就能给一家人遮风挡雨,带来一整个夏天的清凉。
下午太阳偏西的时候,老王坐在槐树下的小马扎上,看着小远在院子里玩,老伴在旁边择菜,嘴里哼着年轻时的小调。他拿起蒲扇,慢慢扇着,风里带着点泥土的味道,不凉,可吹在身上,怎么就那么舒服。他想,以后还是得多回来看看,不光是为了凉快,是为了心里那点踏实劲儿,城里的热再熬人,只要知道老家还有这么个凉快地方等着,心里就总有个念想,就像这蒲扇,不管什么时候拿起来,都能扇出点老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