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它的平和 > 第2025章 年5月9日

第2025章 年5月9日(2/2)

目录

去年去云南旅行,在古镇遇到一位流浪歌手。他坐在青石板上,抱着吉他弹《蓝莲花》,面前的帽子里散落着几枚硬币。阳光穿过他凌乱的头发,在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流浪,他说:“我不是流浪,是在寻找。”寻找什么?他笑笑没说话,继续拨弄琴弦。或许他在寻找心中的自由,那种不受世俗束缚,只跟着音乐和脚步走的生活。我们总以为稳定才是正途,却忘了这世上还有另一种活法——为了热爱的事物,甘守清寂,浪迹天涯。

小区的樱花开了又落,我常看到一个坐轮椅的姑娘,每天清晨都会让母亲推她到花树下。她伸手接住飘落的花瓣,放在鼻尖轻嗅,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有次我问她:“每天看同样的花,不觉得腻吗?”她摇头:“每朵花落下的姿势都不一样,每天的阳光也不一样。”她告诉我,曾以为生病后人生就只剩灰暗,直到某天发现,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织出金色的网;雨后的空气里,有泥土和青草混合的香气;就连窗前的麻雀,每天早上都会用不同的声调唱歌。原来自由与身体是否健全无关,只要心怀热爱,便能在细微处发现生命的奇迹。

想起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场景,基廷老师站在讲桌上,对学生们说:“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带着翅膀的孩子,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翅膀被世俗的重量慢慢压弯。但总有一些人,愿意抖落身上的尘埃,重新张开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他们可能是辞职去山区支教的年轻人,可能是坚持写了十年小说终于出版的上班族,可能是在晚年重拾画笔的老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而自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内心真实的忠诚。

爱又何尝不是如此?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把他们困在温暖的港湾,而是目送他们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即使担忧到夜不能寐,依然会在岸边点亮一盏灯;恋人之间的爱,不是占有和控制,而是允许对方保留自己的世界,在相互尊重中共同成长;对理想的爱,不是轻易放弃的妥协,而是明知前路坎坷,依然愿意披荆斩棘的勇气。就像敦煌的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依然色彩鲜艳,因为那是画工们用热爱和信念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

走在傍晚的街头,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路过一家琴行,看见一个小女孩正趴在玻璃上看里面的钢琴,手指在空气中轻轻跳动。她母亲走过来,没有拉她离开,而是说:“喜欢吗?我们进去看看。”小女孩眼睛发亮,跟着母亲走进琴行。那一刻,我忽然感动得想落泪。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给别人自由探索的空间,也给自己勇敢去爱的力量。生而自由,爱而无畏,大概就是生命最好的模样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