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运河造船记 > 第三十章初见转运使刘晏

第三十章初见转运使刘晏(2/2)

目录

“到时候小友到了王宫,自然能够感受到这杨贵妃的华贵,毕竟一场杨贵妃的寿宴,请来了李太白,还将整个大明宫修饰了一番。这也算是小友的福运到了,毕竟贵妃此番册封,说起来也有小友的一番功劳。”刘晏笑眯眯的走回酒席上。

“什么功劳?”苏韵更是诧异起来,有什么功劳是让她能得了杨贵妃青睐的?

“喏,你河边的船,一个在周宇寰天之内,无人可媲美的战船。据说这明轮船的速度很快,而战术就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这独一无二的战船,被杨贵妃所发现,被李皋所上奏,被天下所赏识,这不是杨贵妃的一份最大的功劳吗?”刘晏笑了起来。

“我不过是做了本分。”苏韵不敢居功。

“小友客套了,这不是你的本分,而是你做出了有利于大唐的益处。这是大唐百姓的福气,更是大唐国祚的福佑,你该得的的赏赐和评价。毕竟,国家不会忘记对它有过贡献的子民。”刘晏笑着接过俞默煥递过来的酒杯,“说起来,你倒是运气极佳,有这样的未婚妻。”

“士安这是羡慕了?”俞默煥揶揄道。

“倒也不是羡慕,只是觉得默焕的运气一向是极好的,让人艳羡罢了。对了,小友,我方才在茶馆听你说这三国的曹孟德,说的那是一个慷慨激昂。不知道,小友认为,什么样子的人才是人才,又是怎么样的行为才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

刘晏前倾着甚至,一副很想知道很期待听到的模样。

“你真想知道?”

“嗯,我想知道一些。”刘晏点着头。

“自然是能够攘外安内的人,这种人让坊间的寒士如愿得到该有的赏识,让天下的人得到公平的对待,让百姓能够有所居,有所食,有所穿。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就是人才。”苏韵点着头。

“那一个人能完成这么多的事情吗?”刘晏停下喝茶的动作,有些迟疑。

“一个完成不了,可以让一群人来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苏韵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

“众人拾柴火焰高?倒是不错的俚语。只是,小友,若是你只能选择你特别擅长的一项呢?”刘晏弯起嘴角,“比如说运河,比如说造船,比如说你的会稽郡。”

“若是运河,我这一路行来,发现河道有些淤泥,这些淤泥让船吃水的深度变浅,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容易让船搁浅。而我认为,这自古以来东奔西走,东边江南的粮食本就是运道西北长安之城的,这运河不仅是官家漕运的生命线,更是经商贸易的大动脉。这一条线不可断,更不能断。”

苏韵将自己这几天从运河上看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

“这运河若是能够疏通,若是彻底清洁了淤泥,这船只就会顺利行走,这就是保证第一件事情,那就是生命线不断。而且运河比翻山越岭的陆路更容易一些,这打起仗来,运河运送兵力更比陆路来的简单。再说这运河的水里有鱼,江南有盐,运河水可以直接喝。还能不浪费军粮的情况下,让兵士的生命得以保障。”

苏韵拿出自己这几天所绘制的造船图,递给刘晏,而刘晏笑了起来,“这是好大的一艘船呢。”

“如果这运河河道能够清理好淤泥,届时我在和造船坊的伙伴们创造更大更好的船,就算是从余杭水北码头开始,到了长安甚至是燕京一带,这一去一回少说三个月,这三个月人们吃住在上面,甚至喜事丧事也在上面,那将会承载多少商机?”

“商机?什么样子的商机呢?”刘晏觉得兴致勃勃诉说未来的苏韵很有趣,不自觉的引导着话题。

“这商贾本就是低收高卖,这江南水乡最不缺丝绸和鱼米,可是这西北甚至是那波斯或者大食国,他们最缺少这些瓷器、丝绸、鱼米等等,但是他们那里又是黄金最多的地方。若是打通了运河,本来十艘船承载的货物,一艘船就可以完成。”

苏韵顿了顿很是兴奋,“这船上承载了十艘船的货物,这运货的伙计的工资也高了,这货物也能带回更多的珠宝,这对国力储备的扩充是极其有利的。而这国库充盈,大唐不仅是最繁华热闹的强国,更是不惧怕任何战争。这不也是强国之道吗?再说说这会稽郡。”

“小友请说。”

“这会稽郡,本就是一个竹子最多的地方。会稽郡盛产茶叶,可是我这一路上可是查探过了,这附近的人们都不喝茶。你不知道这茶可是好东西,能够解渴消食,还能疏肝养胃,最关键的是喝了之后就会上瘾。若是将这茶叶带到这大唐国度边境,说不定要换来更多的收入呢。而边境的百姓也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何乐而不为呢?”

刘晏放下手里的茶杯,看向苏韵,站了起来,长袖作揖,“小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士安受教了。”

“哎哎哎……你别作揖啊,我只是说下我的理想,又不一定能够实现。”苏韵脸燥红了起来,这刘晏是什么人?怎么能给她作揖呢?

“不,小友说的这些很真实,也很现实,而我身为转运使河督,却从未深思过,是我的过错。”刘晏摇着头,“以前看过隋炀帝的手稿,总以为那是过激的言论,可这丝绸之路打开之后,士安也懂了这隋炀帝的心思。是我愚钝,没有细思。”

“你还说我过谦,你也不是自己太谦虚了?”苏韵不好意思起来。

“小友字字珠玑,不知可否,再多说一些?”刘晏笑起来,似乎对于她的话,听的还不够,还想听到更多更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