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荔枝完美入长安(1/2)
刘晏看了下后边的人对着苏韵微微一笑,点头离开,“我有事,先走了,你父亲我会托人照拂,而你先去长安等着,十天之后,自会相见,这东都,我劝你还是别去了,告辞。”
苏韵望着刘晏离去的背影诧异起来,自己不过创造了一艘车轮船,尽管是这李皋乘坐的明轮船,可不过是一艘船罢了,怎么会容得下这江南转运使的河督如此对待自己?
俞默煥将手搭在她的肩头,将她唤回神来,“阿韵,你怎么了?”
“我不懂,我不过是制造了一个船只罢了,为什么会有贵人这般待我。”
“阿韵,这就是时局,因为你是杨太真看中的人,而杨太真已经贵为皇妃,而你便是她一步回到后宫的关键所在,自然会认真待你。”俞默煥从袖口拿出一些荔枝递给她,“瞧瞧,咱们保鲜的荔枝依旧是这般鲜嫩可口,这大唐又有谁能保住这荔枝不腐烂呢?”
“你的意思是……”
“阿韵,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专精一行,这专精一行的人也许一辈子碌碌无为,也许一时之间一飞冲天,成为了这叱咤风云的人物,还有一些人也许没有左右风云的能力,却依旧有着名耀青史的功底。而我相信你……”
俞默煥的眼神是温柔的,让她忍不住问道:“相信我什么?”
“相信我的阿韵一定是大唐历史上第一个记录在册的大匠,而且是女工匠。这大匠精神讲究的就是一个专,更讲究一个实用,我相信这蔓蔓青史之上,必然有阿韵你的名字。”俞默煥仿佛看见了未来一半,双眼都聚了星光,让苏韵愣住。
“阿韵,很多时候,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掌握在你我的手里,而命运来的时候通常都是瞬间即逝的,你要做但就是掌握住你自己的命运。”俞默煥以手在茶桌上写道,“以我之名,强我大唐,以我之姓,耀我门楣。阿韵,这便是你的未来,知道吗?”
“我的未来?我能吗?”
“当然能,只要你肯详细你自己,一切就会成为现实。”
“那我要努力。”
“我相信你。”
这李皋醉醺醺的回到明轮船上的时候已经是黎明时分,这打瞌睡的伙计看到李皋兴冲冲的回来,彼此对看一下,这个官老爷这是要做什么?
就在众人发呆的时候,李皋突然以手覆面,大笑了起来,这笑是一种发自本能的笑,是一种得意的笑,更是一种内心澎湃而又激昂的笑,他的笑甚至惊奇了一些熟睡的沙鸥。
苏韵撩开帘子,看到那李皋大笑的模样,还是不太理解,这船真的能为她带来这么多的名誉和声誉?如果不是,这李皋为什么笑得这般放浪形骸?一个堂堂的江南转运使,竟然毫不克制?
如果不是,这李皋为什么能笑的这么坦然而又直接?她不懂,也许这一生她都要在不懂之中慢慢磨练和学习了。
“俞默煥,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开心吗?”
李皋显然是真的开心到了极致,竟然将手搭在俞默煥的肩膀上,与他勾肩搭背,一副好哥们好兄弟的模样。
“我听说这邸报前日到达,但今日宴请李大人的确实灞上的太守,甚至那节度使都来恭贺李大人,李大人坐轿子归来的时候,两边护送的侍卫,我看着像是藩王的亲兵,这般阵势……怕是大人不仅是被朝廷嘉奖,更是被那苛刻的史官记了一笔。”
俞默煥不愧是聪明绝顶,寥寥数语,让李皋眉开眼笑起来。
“怪不得杨太真欣赏你,老是买你家的青瓷和茶叶,看来也是有些道理的。我的确上了这青史,我给你念念,可好?”
李皋显然是想要炫耀一番,也对,能被历史记住的人,必然值得炫耀,也有那个资本炫耀。这李皋说起来也是龙子龙孙,他李皋,字子兰。唐太宗幼子曹王李明的玄孙,嗣曹王。历任衡州、潮州刺史,一个仅用于器物和造船模型的曹王。
“李皋发明了桨轮船。他在船的舷侧或艉部装上带有桨叶的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周上的桨叶拨水推动船体前进。因为这种船的桨轮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称为明轮船或轮船,以便和人工划桨的木船、风力推动的帆船相区别。”
李皋大力的拍着邸报,“瞧瞧,瞧瞧,就是这个。我成为了第一个乘坐明轮船的人,而且记录在史册之上了!真是幸事!幸事!对了,过几日这扶桑国和高句丽国的国君派遣了使者前来朝贺,到了一年一岁附属国缴纳贡岁的时候,这明轮船要好好的彰显国之大气呢。你可知道?”
“是吗?要在这长安城的护城河上上演一番明轮船上的歌舞吗?”
“算算日子,也就十五天左右的时间,毕竟这杨贵妃被册封,举国欢腾,这番邦附属治国前来自然也是想学习我大唐盛世的强大,自然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来彰显国威了。这说到底都是苏家女郎的功劳,我要去好好谢谢她。”
李皋刚向走到船舱里去谢谢苏韵,却被俞默煥追逐胳膊,“曹王,您是江南转运使,更是男子,怕是此时前去不妥,眼看着天就要亮了,不如早早进了这长安,也好了却了这贵妃的一桩心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