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2/2)
他淡淡的目光中流动着痛苦和隐忍,与之前乐观豁达的模样判若两人。孔聿黎看见了,只觉更加羞愧,不禁低下头,老老实实应道:“是…”
“我是个商贾,我看到的都是平常百姓的生活。现在,皇帝荒**无度,王显为所欲为,纲纪几于废弛,天下几于大乱,百姓民不聊生。所有人都在苟活之时,你们夫妻二人选择了与之对抗,义无反顾地解救百姓,解救背后千千万万个家庭,我就是其中受你们恩惠的一员。我看到了,我触动了,反正天地之间我孑孓一人,早晚都是死,还不如利用自己的一点优势为你们豁出性命,也算死得其所。”
他平平静静地说完这段话,又平平静静地露出一个看破红尘的微笑。而此时孔聿黎的心中却像压了块巨石,难受得透不过气,在这番大仁大义面前,他只觉自己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无颜面对杨七。
“对不起…”他有些无措,尴尬须臾,站起身来向杨七躬身行了一个大礼,“杨大侠,你才是真正的侠义之士,而我在你面前宛若一跳梁小丑,着实汗颜。还请你大人大量,原谅我的鲁莽蠢笨。”
杨七也坦然站起身回了一礼:“其实你的顾虑我也理解,我扪心自问,若在你的处境,我只会更加不信任陌生人。孔公子,你怀仁好公,坦**自省,是真君子。”
“杨大侠过奖了,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两人碰了碰茶杯,微笑对视,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夜谈,之前的隔阂烟消云散。
接下来的几天,孔聿黎认真调养治疗,身体恢复得很快。一个平常的早晨,阳光甚好,站在微风中轻轻一嗅,就能闻到久违的夏天的味道。
杨七和柳渊澄站在孔聿黎的院子里,看他进行恢复训练。孔聿黎已经可以不用借助拐杖走路了,也终于不再一瘸一拐,虽然走得不快,但已经与健康人无异。
柳渊澄的视线一直落在他身上,虽然脸上不便展现过多表情,但心中大喜过望。
沈三就不必顾忌那么多,高兴地叫道:“孔公子,你的身体底子好,这么快就康复了,真是可喜可贺。”
孔聿黎一边活动双腿,一边笑道:“杨大侠,还要多谢你的开解和斡旋。”
“哈哈,身体是自己的,好好休息,再养几天,就可以上马冲锋啦。”
杨七话音刚落,忽有一喽啰跑来高声报:“军师,杨兄弟,元帅有请。”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隐隐感觉有要事发生,一路跟上去到忠义堂。黄天穿着满副铠甲,威严地立于中堂,微微垂首沉思,看到两人,便挥手召了进来:
“二位,瓦剌人进攻大同了,只花了两天的功夫,琰军几乎全军覆没,大同总兵、左右参将、监军太监全部战死。瓦剌人在大同休整了一日,留下约两千人镇守,后进一步向东南,朝京城方向进发。”
这么快就来了!
杨七立刻上前半步,抱拳道:“元帅,瓦剌和大琰打起来了,您是时候出山了。瓦剌人向来凶残,此刻一定在大同城内烧杀抢掠,大琰兵力空虚,您此时出兵攻占大同,乃天时地利人和,是最佳时机。”
黄天快速点了点头,看神态是完全认同他的说法,目光一转,看向孔聿黎。
孔聿黎会意,也上前拱手道:“元帅,我承您恩惠,自当报答。更何况,瓦剌入侵,大琰军民当共御外侮,我愿为您献上攻城谋略。”
黄天心中一喜,扯来一张地图,孔聿黎指着大同城西边的一条小河道:“大同乃要塞,建城之时,城墙和大门都建得固若金汤,强攻很难取胜。不过为防不时之需,建城者又在这条水渠之下修建了一条密道。这条密道长约五里,起点在城外的码头旁,终点在城内的一处驿站。元帅可派十余名死士,通过密道进入大同城,先烧掉他们的粮草,引发混乱。瓦剌人没了粮草,只能派人出城求援。元帅可将部分队伍乔装为粮草贩子,假作卖粮给瓦剌人,待城门大开粮车进城之时就可开始绝地反攻。”
黄天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会儿,才舒展眉眼,豪迈一笑:“先生妙计,就依你的计策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