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结(1/2)
两年后。
德庆十七年,五月初五。
明德巷里的石榴花开得正艳,红彤彤的花苞好似喜庆的大红灯笼,在仲夏的阳光里招摇。碧绿的叶子地毯一般铺开,其中星星点点掩映着白茉莉和粉月季,可谓百花争艳,一片盎然。
李婶的娘家表姐从天京城到临溪来看她,刚到巷口,扑鼻而来阵阵清香,满目生机,不由得惊道:“哟,我这两年没来,这明德巷怎么大变样了?”
李婶笑道:“我们这儿,来了个天仙似的姑娘。”
表姐不相信,拉长了语调道:“你莫诓我,天仙似的姑娘怎么会住这里?”
“她是木婆婆的侄孙女,前两年与夫家和离了,就搬到这来了。这姑娘啊命苦,和离时不知道肚子里还有个孩子,硬是生了下来自己抚养,本来就不富裕,现在更是过得困难。不过她可能干了,明德巷以前什么样子你是知道的,她来了之后,先是自己种上点花草,弄得漂漂亮亮,后来邻里街坊也都让她帮忙打理,你瞧瞧,现在这明德巷多漂亮,四季都有好景呢。”
“哟,这么勤快,回头让我见见。要真像你说的那般好,我倒有个活儿介绍给她。”
“什么活儿?”
“京城有位世家子弟,叫沈明,最近搬到了临溪镇。这位沈公子对园子里的植物造景要求很高,一直想找个有能耐的花草匠,已经看了好些人了,可都不合适。我看呐,你说的这姑娘倒是挺合适。”
“哟,那敢情好!不过这姑娘性格有些孤僻,不爱说话。”
“这是好事儿,那些个高门大户,最不喜下人乱嚼舌根,说的少做的多才能得主子喜爱。”
“那一会儿带你见见。”
两个妇人一边赞叹着巷中风景,一边聊着“天仙似的姑娘”,而这话题的中心人物,柳渊澄,此刻正在镇上的药铺里买药。她的身边跟着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小丫头。小丫头一手牵着柳渊澄,另一只手含在嘴巴里兴致勃勃地砸巴,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好奇地看着街上人来人往。
她便是柳渊澄的女儿,木非非。
当年柳渊澄原本决定不要这个孩子,可突然一天晚上,她竟梦到一个女娃娃抱住她的腿使劲哭着喊“妈”,醒来后她与木婆婆商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现在,木非非一岁了,已经学会了叫“妈”,天天跟在柳渊澄后面撒娇淘气。
柳渊澄拎着给木婆婆治疗头疾的药刚走出药铺,忽然发现处方不见了。她连忙停下脚步翻找,一个没注意,木非非猛然脱离她的手,径直往街上冲。
药铺的斜对面是一座外观雅致的宅子,上挂“沈府”牌匾。宅门口停着一辆马车,有一位青衫男子正弯腰从车厢中下来,脚刚踩上马凳就听见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叫道:“爸。”
青衫男子过耳却不闻,看也未曾看上一眼,待他下马车往前走了几步,又听到那个孩童叫道:“爸。”
声音似乎是冲着他来的。
男子转过头,只见不远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翘起嘴巴冲他笑,摇摇晃晃迈着步子似乎想与他亲近,但还没走几步,一旁冲过来一个身形窈窕的女子,一把把小女孩抱走了。小女孩很不乐意,嘴巴一咧似乎要哭,不甘地挥了两下胳膊,嘴里啊啊叫着表示抗议。
男子面无表情地回过头来,继续向宅内走。下人上前躬身道:“公子,袁小公爷已经到了,在堂中等您呢。”
“好。”青衫男子点点头,快步走到正厅弘毅堂,一眼就看见自己的好友袁契手里盘着一串鹡鸰香念珠,笑吟吟地站在廊下等候。袁家和孔家是世交,袁契是宁国公袁琅的儿子,现在兵部任主事。
“哎哟我的孔大公子,许久不见,你怎么清瘦了?”袁契一见他绕过影壁而来,远远地就开始大呼小叫。
“我告诉过你,我现在化名沈明。”孔聿黎微微瞪了他一眼,迅速将他拉进堂中,待两人落座后又道,“你怎么有空来看我?”
“我早就想来了,只不过最近京城出了些事,耽搁了。”
“你是说王显将太祖亲手立下的‘宦官不得干政’铁碑移走的事情?”
“你果然消息灵通,是翰林院的人告诉你的吧?”
“王显专权,只知贪污受贿排除异己,迟早误国。我正暗中收集王显罪证,寻机再上疏。”
“孔兄,皇上知道铁碑移除之事后都没训斥王显,而且一直尊称他为‘先生’,可见圣眷正浓。你先前屡次得罪他,被罢免了翰林院的官职。幸好你是孔圣后人,若换成一般人,一顿廷杖还能少得了?现如今你隐居临溪,何不远离朝政,逍遥自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