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98 第九十八章

98 第九十八章(1/2)

目录

98第九十八章

◎登基第九十天◎

第二日见到明慕时, 明璇简直惊喜不已。

她已经很久没有和舅舅一起上课了。

明慕拿着文书坐在她身侧,趁太傅还没来,问道:“阿璇想要什么性格的朋友?”

元日祭祀, 足以让所有人都知道阿璇的特殊, 东宫班子可以尽快准备了。

在正式决定之前, 明慕和长姐通信过——虽然这么久对方都没主动发来过消息, 仿佛真的忘了这孩子, 但涉及未来的大事,还是要告知对方的。

只是回信中,反而是一副全然放手的样子,意思就是让明慕任意施为, 有关明璇的只有这一句。关于明慕的话倒是多了许多,比如不要沉溺后宫,趁着年轻励精图治——总体思想就是赶紧扩大盛朝版图, 让盛朝强盛起来。

仿佛一点不介意自己的孩子会成为盛朝的下一任主人。

这真是……

明慕不清楚对方在想什么,年岁相差较大, 长姐也不可能主动对他敞开心扉。

他倒是只将这件事压在心中, 连澜哥都没说。

“我都可以……”明璇皱了皱眉, 补充说, “不要太笨的。”

这个要求……嘶……

谁不觉得自家孩子一等一的聪明?明慕看明璇也是如此,可真按照明璇的标准去找伴读,基本上一个都摸不到的。

“好, 我知道了。”明慕郑重地应下,心里想着近些日子朝中有适龄孩子的官员。

和世子们不同,世子们算是明璇的同学, 可以亲近, 但不是手下, 可以推心置腹。而东宫詹事、少詹事等,都是要跟随明璇一辈子的,得细细挑选。

实际上,明慕私心里是想让贺隋光来的,他年纪正好,又是三元,身上还有系统傍身,能力过人,只是蠢蠢欲动的心被哗啦一股凉水浇下来——对方早就说,不愿意去东宫。

他做事极好,先前的晋商囤积的银两,就是他一分不少地全送来了燕都,反观沿海……

唉。只能慢慢挑选。

两人讲了一会小话,太傅便过来了。

郡主年幼,陛下逐渐让她接触政事;而陛下的知识架构也有些缺陷,所以直接放在一起,重新授课。

结合目前的行事,她缓缓说出了本次授课的重点:军户、边防。

军户是国朝的基础。

她简略地说了太祖当年设下的用意,各种事件信手拈来,让人很好理解。

算是让明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间接解释了明慕行事的目的。

宣政宫是不会拦着明璇的,她想要看奏疏都随意,朝中邸报第一份便是送到她手中,知道舅舅做出的更改。

“自古以来,边防战力都会高于都城,早在唐便是如此,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前朝时,更是将地方军权归拢于中心,各处强盗林立,最后更是不堪一击。”

“为了防止拥兵自大,在调兵时,多采用打乱之策,以至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何解?”

最后,太傅提出了一个问题。

明璇努力思考了一会。假若是她,会给燕都好苗子,将一些差些的兵士送去边疆,再利用仪鸾卫和当地文官,监视、制衡。

可是……这么做应当是不对的。

和舅舅相处久了,她的想法不再那么偏激,也学着舅舅的样子,思考大局——这么做的弊端很明显,边防战力不足,打不过敌人,盛朝内部就会变得危险。

小女孩努力思考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

“陛下心中似有成算?”缪白压低了声音,不打扰一旁思索的小郡主。

明慕犹豫了一会。

这可十分稀奇。

哪一件事,小皇帝做决定的时候不是立即拍板?何曾出现过如此瞻前顾后的样子?

更是有先前的出征一事……

朝中臣子多次上疏,都没能叫陛下回心转意,甚至和宫内的皇后殿下都和陛下发生过争执。

只能说,幸好结果不错,不然……

缪白颇为稀奇地瞧了明慕一眼,暂且按捺了继续追问的想法。

等到明璇擡头,说了一些模糊的想法后,摇了摇头,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

“你才多大,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好啦。”明慕注意到外甥女的神色,摸了摸头以示安慰,“今日只是最浅显的一些东西,若是阿璇对这些感兴趣,可以来找我拿些文书。”

“只一点,不可伤身。”

“我知道的。”明璇习惯性地想蹭到舅舅身边坐着,但如今是上课时间,不好放肆,悄悄地看了一眼太傅,问道,“舅舅有什么好方法吗?”

“控制……军费?”

明慕是真的对军事一窍不通,说起来也犹犹豫豫的:“养兵那么耗钱,燕都若是掌握好财政大权,就不容易让地方将领拥兵自重……”

实际上他想说的有很多,但罗马不是一日之间建成,他的有些设想说出来很搞笑。

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很多构思都只是空中楼阁,强行去做只会让社会体系崩塌。

比如明慕想要蒸汽机,想要发展理科。诚然,他可以强迫目前科学技术最顶级的几个人,告知他们后世的理科定律,让他们弄出什么东西来——但这又有什么意思?

岂不是和清末时,北京的百姓第一次见到火车那样?

那时的人们不相信这个铁疙瘩会自己跑起来,还预备让马来拉车,何其怪异。

犹豫间,他的神色被太傅看在眼中,却没有急着问,只道:“陛下的思路不错……”

甚至越想越觉得有可行性。

这里不得不说盛朝的军费系统,户部的职责是批条子,燕都出一些,各省之间出一些,去哪个地方出兵,哪个地方就要多出一些,类似于集资请兵。

这样做的优点是减少了户部的压力,将压力转移至地方。缺点也很明显,地方不一定有那么多钱,军费拖欠的情况就很明显。此外,若是地方出现叛乱,直接去县衙中搜刮一番,就能拿到不少初期所需的资源:刀枪、粮食、布帛、银两一类。

本朝开国以来,叛乱之事屡屡有之,甚至在先帝崩逝那年,才刚刚平息过一次叛乱。

由于去年下半年,国库陡然富裕起来,于是一干银两皆从国库中走,地方出的倒少了。又因为新税法等,县衙中积存的银两和粮食也不多。

明慕叫人发下去的,也只是每个县衙一百两银子。若是本地真弄出什么效果,可以上疏户部,获取更多的预算。

反正现在有钱,明慕又不是抠门的性子。

西洋人暂且不提。倭人们倒是还扣着,燕都已经派遣使者去东瀛,虽不知陛下从何得知那处有银矿的,但是陛下说的就是正确。

总赔款三千万两白银,分二十年还清,利息足有五千万,差一点凑齐了一亿两。

明慕只知道那边有银矿,但是不知道银矿储量,所以暂时定了这个数字。

在具体谈判的时候,他们会带上巨轮以及数艘战船,西洋人稍稍完好的那艘也能稍微改装,不说杀伤力,起码威慑力是足够。

如今东瀛那边,连艘像样的战船都没有,想要谈下简直易如反掌。

明慕自认为没有那么大的气度,这些人浑水摸鱼,跟着西洋人过来,想要吃下盛朝,如今狠狠出血也是应该的。

话题回到现在。

县衙以前多储存粮食,银两不多,此番加了银两,减少了粮食储量,总体看是不变的,实际上能遏制地方叛乱——一百两银子换成的粮食能吃许久,但若是只有银两,没有粮食,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总而言之,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将地方的财政权力转移至燕都,想要养兵作乱,难度陡然提升了许多。

在加上现在实行了雇佣制度,往日衙门中的衙役都是当地百姓义务劳动,现在能得一笔钱补贴家用,怨言顿时少了不少,对这份工作也更加上心,甚至有想主动增加服役时间的。

“不过,这只是最基础的方法。”明慕眉心没有放松,“若是将厉将军的练兵方法推广下去,能够维持燕都和边防的战斗力……”

封建王朝军队的战斗力衰弱是无法避免的历史问题,系统性的训练能让士兵保持基本的素质,此外,还要推行文化教育,竖立风纪。

“既然如此,舅舅在担心什么呢?”明璇晃了晃脚。

“担心的事自然很多……”

比如,这方法能不能叫别人接受?能不能行之有效?

这套方法持续的时间有多久?几十年?上百年?还是能撑到现代化?

见明慕眉心紧皱的样子,明璇主动伸手,想要抚平那些沟壑:“舅舅不要担心那么久,还有阿璇呢!”

她拍了拍自己胸脯,很自豪的样子,说话间颇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阿璇一定可以!”

明慕失笑,捏了捏明璇的发揪:“好,就看阿璇的了。”

这一段插曲倒是让他放下担忧——想那么多作甚?

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现在都没有完全铺开,所有内容都只是一个设想,反而在担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了。

明慕对明璇很有信心,有他教育,怎么着也能教出一个中等水平以上的吧……

在皇权逐渐集中的后期,帝王的命令能够畅通无阻地传递下去。他要在退休之前,给明璇留下一个太平盛世……应该能吧?

后面得顺利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而避免那些不好的结局。

心中放下这件事之后,课程也逐渐上到了尾声。

下午明璇要和小伙伴们一起上课,虽然不知道进度如何,但是从教书先生的口中得知,明璇的上课进度还是不错的。

她的天资很小就展露出来,应付如今的课程已经够了。

和幼崽的活力满满不同,明·疲倦的成年人·慕则是疲倦地回到了宣政宫。

在看到厚厚的一沓奏疏之后,连步伐都更沉重了一分。

“今天的午膳摆在宣政宫吧。”

直到此刻,明慕才有年后开工的真实感。

目前事情不多,很大一部分叫内阁瓜分了,所以还算悠闲地到了现在,如今乍然见到这么多奏疏,还有点不适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