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78 第七十八章

78 第七十八章(1/2)

目录

78第七十八章

◎登基第七十天◎

当晚的庆功宴堪称彻夜狂欢。

被禁止的酒坛一个个被搬出, 放在空地上,又点燃了熊熊篝火,军士们不拘一格, 就直接找来了食物, 在火边烤着吃。

身边的同伴一个个被牵出去, 郑小羊带回来的那只小羊不安地咩了几声, 却被送来了一块新鲜的土豆。

“放心, 不吃你。”

那憨厚汉子揉了揉小羊羔柔软的卷毛。

小羊羔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食物,低下头咬了两口,快乐地吃起来。

明慕也不免被热烈的情绪感染,喝了一口没有被蒸馏的浊酒, 立刻红了脸。

他之前用蒸馏酒的方子赚钱,可自己并没有试过那些酒。

在好酒的西宁府,堪称特殊。

现在只是简单试了一口, 甚至都不是经过蒸馏后的酒,就立刻推远了:“我觉得不行。”

“陛下试试这个, 是北疆特有的。”阚英眼疾手快地拿下酒盏, 换了别的。

至于吃食, 倒也符合今天的氛围, 上了些烤肉。

当然,陛下也吃不了多少,就是凑个热闹。

军营中对上下尊卑有时候不是那么看重, 因此能看到几位将领拿着酒杯,满场找人碰杯喝酒,简直e人狂喜。

明慕自认为有点i, 在酒过三巡后, 悄悄地回了自己的住所。

有他在, 底下人也放不开——虽然没看出来。

今夜月光很淡,前面有人点了灯,明慕拒绝了乘坐马车的提议,慢慢地走在吹着夜风的北疆街道上,脚步很轻。

这是他来这个世界看到的第十八年月夜。

想到以后能够逐渐将先帝的弃地收回来,而国内也能修生养息,增长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按照现在的种植方式,如果没有良种和化肥,三亿人已经是极限了——可以参照一下前世鞭子朝末期,遍地起义。

土地兼并越发严重,残存的土地无法养活再多的人口。

可他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现在国内人口才一亿多,简直太少了,恨不得立刻人口增长。

外面的土地可以扩展,又有良种加持,起码在他在任期间,是不用担心土地养活不了人口的问题。

但土地兼并……嗨呀。

根据数据统计,全国可耕种的土地应该有七亿亩左右,就算是普通的,没有经过进化的粮食种子,也能养活三亿左右的人。

可数据不是这么算的。

实际上,属于百姓的土地只有四亿多,其他的两三亿土地,都是属于豪强、勋贵、宗室、皇家、文官等。

土地养不活人,天然遏制了人口增长。

有了良种,明慕估计,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应该会引来一个小小的人口.爆发期:百姓的观念很简单,既然能养活,那就养孩子。

古代的孩子不容易养活,只有一个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夭折……好好好,还得推广一下基础医疗。

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遏制,甚至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百姓很快会迎来赤贫:钱少了,但需要养的人口多了。

得找个方法制止这种情况。

明慕沿着地上石板路的线一直往前走,走走停停,脚步轻快。

分明只喝了一点酒,他却觉得浑身都快飘起来了:“真好啊。”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亲身体验过足以踏入历史的大事,看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

他逐渐地融入这个世界了。

直至成为这个地方的一份子,他的名字会和盛朝一起写在史书上,密不可分。

明慕那颗有些漂泊不安的心,逐渐的、逐渐的安定下来。

这里是他的归宿。

“我们回去吧。”明慕忽地困意上涌,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嘴巴里还念念叨叨的,“我得给澜哥写信。”

写今晚的月色。

——

战局已定。

燕都乃至整个盛朝,都陷入了巨大的狂喜之中。

这可是本朝前无古人的成就。太祖虽好开疆拓土,打下了偌大的地盘,但当时戎狄也处于强盛之时,又隐匿在草原之中,只勉强保持着表面的和平。

而后几朝,都采用固守的形势,先帝更是为了防守弃地。

唯有本朝,上下一心,居然能彻底剿灭戎狄,荡平北疆!

重现汉唐荣光指日可待!

而朝廷也做好了迎接陛下班师回朝的准备。

只是左等右等,还是没见陛下那边有动静,反而边防的军队都已经启程,预备回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左右看看,实在没办法,先去上奏本给皇后殿下。

意思拐弯抹角:陛下不在燕都,错过了中秋夜宴,今年的重阳节会回来吗?

重阳节就在九月初九。

实际上,除非大节,皇家的节日和民间并不互通,这个重阳节也和他们没关系,能有如此一问,自然是试探陛下什么时候能回来。

皇后殿下看到奏疏后的心情不得而知,只回了一句:“汝知明椿年而谁乎?”①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知道明椿年是谁吗?”

这……确实不知道。

卜祯甚至回忆了一圈,去宗人府翻了历年的文书——凡宗室,有出生或死亡,均要上报朝廷。

就这样,还是不清楚那人是谁。

但由于对陛下的盲目信任,所以也没有提出意见。

可皇后殿下这么说,仿佛其中还有深意?

随后,第二封奏疏随之而来:“陛下小名便是椿年,取长寿之意。”

众人:???

不是???

他们急忙去翻之前的谕旨,上面还封了“明椿年”为左柱国!

哪有这样的?!自己给自己封官职,再下达看守的任务,还规定了时间。

细细想来,仿佛每一处都不合礼数,但是实际操作下来,又好像没什么问题?

若陛下直接说,他还要在那边留几日,朝中必然会反对。但是假借了这个名字,借由朝中不清楚其中内情,一来一回,拖延了一段时日。

若是在平日,他们说不得还得夸陛下聪明,有巧思。

但是、但是……

如今快到九月中旬了。

陛下什么时候才愿意回来?

皇后殿下这些日子倒是稍稍和蔼一些,但与陛下在时完全不能比!

那北疆苦寒,能有什么东西吸引陛下?

见朝野一片哀嚎,甚至之前大胜都没心思庆祝了,一心等着陛下回燕都。

见到谕旨后稍稍不平的心绪终于平和了一些。

“小没良心的。”

任君澜很珍惜地看着明慕送来的信,每天只读一页。

每次看到信封上熟悉的笔锋转折,总能想起先前手把手教小囝写字的场景。

如今对方应该是闲下来了,每次送来的信都有好几张。

今日的内容是月色。

“愿与君同行。”

——

战后要忙的事情不算少。

清点伤员,打扫战场,各地边防联军在修整之后也要启程回去。除非特殊情况,很少会出现这种各地联合出兵的事情,防止一方势大,对燕都造成威胁。

以往出现此类情况,也是让帝王出征,如今居然不谋而合。

此外,还有俘虏一事。

单于及家人是板上钉钉要处死的,而壮劳力也是如此,至于其他老幼,全都发配矿场。

陛下的煤矿少人开采,直接叫这群人过去干活。

唯一有疑虑的,便是前线投靠过来的那一队戎狄。

若是根据过往斩尽杀绝,不符合盛朝的大国风范,也不利于以后的投降。可他们又没什么贡献。

来降者都得做出一番贡献,才能被盛朝接纳。若他们早些来,在战场上对自己曾经的族人刀剑相向,倒也能稍稍放下防备,可是他们来降时,战局已经接近尾声,更是当天就破城,直接胜利了。

若他们是戎狄之中的高官贵族,带来了足够大笔的资源,倒也可以考虑。可他们不过是一群最底层的、接触不到核心的兵士,也不值得盛朝如此对待。

一时间,轻不得重不得,让人陷入两难之境地。

在讯问之时,对方只说自己有重要的事情告知,但是到底是什么,都不愿意说,只咬着牙,那领头之人更是道,只有见到陛下才愿意开口。

这不搞笑嘛!

“陛下日理万机,岂是你相见就能见的?”

负责讯问的官吏简直要笑出声,怒斥道:“给你机会你不要,简直不知天高地厚,是不是吃点苦头才愿意开口?”

说是这么说,但面对投降者,只是关起来讯问目的,没有真的上刑。

那领头之人对这些规矩了如指掌,只道:“我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告知陛下。或者请你转告一句,只说几个字……”

他闭眼想了半天,终于从梦中挑出几个字来:“西部大开发。”

官吏:“???”

这什么东西?陛下听了真的能来?

他下意识想要拒绝,如今军营中上官正忙,谁知道这人有没有包藏祸心,随便听了一句话就要来哄骗陛下。

但是他官微言轻,要是真耽误什么事倒是不好。

干脆找个人去说。

官吏哼了几声,丢下几句狠话,回头离开。

此处有专门的士兵看守,不怕他们逃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