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六十五章(1/2)
65第六十五章
◎登基第五十七天(加量pro版)◎
尽管有火器和大炮, 戎狄勇士亦有决战之心。
但战况焦灼。
北疆如今已是哀兵,西宁府的兵士又是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更何况, 他们也有了射.程更远的怪异火器。
甚至效果与他们的大炮相当!
那些莫名其妙加强了威力的火器犹如星雨, 不需要大炮那样的准备, 也不需要其他东西, 莫名其妙从各种地方飞到了戎狄军中, 炸伤一片。
甚至身后,还有其他地区的兵士源源不断地前来。
戎狄废了极多的心思,几乎死掉了半数勇士,才攻下这座城。
入城一看, 百姓已经全部迁走,连同他们的粮食、钱财等;军营也迁得彻彻底底,炉灶内连一点柴火都没留下。整座城内, 居然一点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
要不是晋商及时送来了粮食,他们估计守不住这座城。
除却粮食, 还有药材, 只不过都是普通药材。
单于大发雷霆, 他知道, 北疆军营中有种特殊药物,治愈效果极好。
那联通的线人神情淡淡,只说北疆守卫森严, 拿不到特殊药物,只有些普通治疗的草药。
为了避免失去这唯一的物资来源,单于只好先行忍耐。
那群红毛夷人极为精明, 只给他们武器, 不给物资, 生怕被戎狄反咬一口。
夏日炎炎,不少受伤的勇士伤口溃烂,发了高烧,祈求长生天也没有用,基本活不下来。
“大王……”
单于在见到战报之后,脸色不算好看。
他想要赢,而不是这样的赢!入关之后,只凭手下的兵力,他要如何守住燕都,不叫盛朝卷土重来?
“有什么事?”他没好气地问。
手下诺诺问:“还需要向盛朝发议和吗?”
单于想了想,倒是点头,道:“先稳下来,等族中儿郎全都迁居于此,再徐徐图之。”
他狭窄的眸中闪过一丝冷光。
不论如何,占据下来的东西,他们绝对不会吐出去。若是盛朝有实力,大可将他们驱逐。
这时,他完全忘记了手下是从哪里找出来的“议和”,以及那封议和有多么不合理,只一无所觉地吩咐着手下去办。
那封薄薄的议和信,从遥远的北疆,通过使者飞去了燕都。
然后,引爆了朝堂。
——
小朝会难得有这么多人。
除却内阁、尚书,还加入了数量不少的武将。
太和殿从来没有这么吵嚷过。
明慕还没踏入太和殿的大门,便听见里面传来一阵高过一阵的喧嚣,犹如清晨的菜市场,为了自家菜色的新鲜程度大打出手。
无端冒出这个奇妙的联想后,明慕忍不住轻笑出声。
阚英忧愁地看向陛下,他现下完全掌握了司礼监,程正真被陛下厌恶,如今正在每日一封请罪折,干活也妥妥贴贴,不敢再弄什么幺蛾子。
尽管如此,那些请罪折从来没有放到陛下的案上,统统扫进了没价值的那一堆,不知陛下什么时候能想起。
“陛下……”
“没事,没关系,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明慕摆了摆手,给自己顺气。
当战败的消息传来后,他第一反应倒不是失望。
之前的惴惴不安变成了现实,他并不觉得恐慌,反而冒出了更上一层的干劲——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矛盾源远流长,甚至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这篇土地上,曾有游牧民族肆无忌惮地放肆、分裂,都让农耕民族重新抢回了自己的土地。甚至世宗之时,都赢多输少。
明慕不信自己做不到。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将戎狄和后面的少数民族完全分开看待了,虽然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走进太和殿,之前的吵嚷陡然消失,所有人都看向陛下,行礼道:“陛下圣安。”
“不必多礼,诸位都清楚北疆形式,现在朕欲重整旗鼓,驱逐戎狄,诸位有什么想法?”明慕问。
“陛下,那边又送来了一封议和信。”
卜祯作为内阁之首,一向是最先发言的,此时让人将新的议和信送上,几乎难掩怒火:“区区蛮人,不通儒学习俗,不懂礼义廉耻,只占据一城,居然叫陛下亲自前往!”
他用力地喘息几声,顾及陛下在这,才没有将更脏的话骂出口。
明慕顾不得上看那封信,被卜祯的样子唬了一跳,七十古稀,在古代是绝对的高寿,要是被气出毛病就完蛋了。
“阚大伴,去请太医。”他吩咐道。
如今太医院的良医甚多,医术精湛,能时时和同僚交流,将经验整理成册,不再只盯着颜太医一人薅。
太医院就在不远处,倒是极快赶来了。
“给卜大人看看。”
那太医看起来倒是年岁不大,手中把脉极稳,只道:“大人怒急攻心,需服清火缓热的方子。”
此类药物有成丸可服用,倒是及时缓解了卜祯的心火。
“诸位先冷静,怒急上头只会冲动,什么事都做不好。”明慕缓声道。
他很少生气,少年人常见的意气在他身上基本看不到,只要在一日,就永远是不惊不怒的陛下,作为朝堂乃至盛朝的定海神针。
见诸位是真的冷静下来,而不是强压怒火之后,明慕终于打开了那封议和信。
原信里面的内容很不客气,甚至有些狂放,核心思想便是,想要戎狄与盛朝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必须要陛下亲自去谈判。
明慕:“……?”
这、这……
除却挑衅之意,这个方法似乎不错?
首先,他想建立军工厂,这可不能随便选址,最好实地考察一下。现在与后世的地形差异明显,又没有照片能让他参考;其次,军队士气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中逐渐低迷,有西宁府的精锐,有威力提升的火器帮助,居然还能战败。
上次的信件中就有士气低迷一说,如今可谓是雪上加霜。
最后,对方送来这封信的目的不明,但唯有一点非常明确——他们看不起年轻的新帝,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吃定了对方会缩在皇城,任由凌辱。
这谁能忍?
盛朝的历任帝王,少有不能披甲出征的!
就这么看不起他,觉得不行?
明慕深深吐出一口气,看过议和信后,雪白的小脸紧紧崩着,可见心情不愉:“朕欲亲征。”
朝臣:“???”
不是???
陛下怎么想成这样的???
他们不是想让陛下出征,而是想继续调兵,继续抽戎狄啊!
还是说,是他们听错了,陛下说的不是他,而是皇后殿下?
“等其他边防精锐汇聚燕都,朕披甲出征,整备大军前往燕都。”
下一句话打碎了他们以为听错的幻想。
明慕毫不动摇:“此一战,许胜不许败,朕要大胜。”
“陛下!”
立刻有人以头抢地,恨不得昏过去:“陛下,您千金之躯,战场刀剑无眼,若是伤到陛下……”
“那些将士们,与朕一样,不也是人吗?”明慕指了指自己。
这还是第一次,小朝会上,陛下与臣子没能达成共识。
不欢而散。
明慕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挺有道理的:“我又不上前线,搞好后勤,怎么会伤到我呢?”
阚英想说话,又怕惹毛陛下,直接憋红了脸。
废话,谁愿意让陛下前往战场?
一想到陛下与戎狄作战,梦中的血色场景再一次涌上,简直让人发疯。
如今盛朝虽然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但都全是陛下的引导,若是陛下伤了……他们几乎不敢想后果。
能答应才有鬼了!
在各处都得不到支持,明慕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已经叫人准备盔甲和仪仗,自己则是兴冲冲地去校场选择武器。
任君澜也在此处。
朝堂上的事虽然能传到后宫,但速度较慢,他的版本还停留在北疆战败上,此时见到明慕来到校场,还以为是来找自己的,便道:“我已准备好……”
“澜哥!你已经准备好了?”
明慕目光闪闪,一把握住任君澜的手,完全没考虑二人之间的信息差,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支持我。”
有点奇怪。
难道朝臣不支持他出征吗?分明如今,他是最合适的人。
“是啊,我自然会。”任君澜顺着明慕的话说下去,“我已准备好……”战马及精锐,可随时离开燕都出征。
他和戎狄算是老对手,从十六岁上战场开始,直至如今,已有四年。
除却十八岁时被手下背叛,几乎命悬一线外,他就再没吃过亏。朝中武将或许有平判的经验,但绝没有他丰富。
“好!最多一旬,边防的精锐便能汇聚燕都,这段时间内,要备好种种……”明慕盘算了一通,念念叨叨,最后道,“既做了完全准备,我出征一事必然不会出现意外。”
任君澜:“???”
他是不是听错了?
“是……我带兵出征?”他指了指自己。
“不是啊,是我,澜哥在燕都。”明慕握住任君澜的手指,掰过来,指向自己,“是我!”
任君澜:“……”
任君澜:“不行。”
他的脸一下子沉下来,几可滴墨,不容违逆地制止了这个天真的计划,重复了一遍:“不行。”
明慕还是第一次见对方这幅样子,有些茫然地反问:“为什么?”
“战场刀剑无眼,你会受伤。”
任君澜的心在狂跳。
他可以去,但明慕不可以。
明慕身份特殊。去了就是活靶子,能让戎狄拼了命针对,就算死再多人也无所谓,就算他在后方不动也不行。
戎狄是马背上的民族,极会突袭,相对安全的后方会在一次次冲击下失去应有的防御力……
“为什么?”明慕拧了拧眉。
任君澜捏住恋人的手,不自觉用了些力气,将心中的话全都说出来,反问:“难道小囝希望,在战斗之时,还得分出一部分精锐保护你吗?”
“不是的,我会带亲卫,怎么可能会伤害我呢。”明慕摇了摇头,“为什么会这么说?”
他不喜欢这番话。
“你不擅骑射,不喜武术。”
下一秒,明慕只觉天旋地转,他被毫无预料地按倒在地上。
他只觉茫然,后背倒是不痛——对方很好地保护了他的后脑勺,没叫人完全倒到地上。
校场情况突变,皇后殿下居然对陛下动手了,周围的军士纷纷靠拢。
“没事。”明慕喝止了他们的动作,看向任君澜,似有不解,“澜哥?”
任君澜难得对他动手,语气丝毫不放松:“你看,你连基础的防御都做不好,如何保护自己?”
明慕:???
他推开任君澜,坐起身,语气难得恼怒:“我信任你,自然不设防备,对待别人,难道我还会这样吗?”
“再者,为什么你一定觉得我是去拖后腿的?我也没有那么不中用好不好。”明慕按耐着火气,认真和他解释缘由,“我预备在那边设置一条龙军工厂,要实地考察;军队士气需要鼓舞……我不是去添乱子的。”
“不、不行。”
任君澜依旧是一口否决。
他目光流出脆弱,想要抱住他的小鸟。
他不能再一次承受失去恋人的锥心之痛。
那些梦中的惊慌,要怎么出口,才能让明慕理解他的心情?
明慕皱着眉思索了好半天,拨开任君澜的手,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我觉得,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
他难得感到一阵挫败。
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思维差异又一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现代战争中,军官将领不会缩在后方,反而会带头冲锋。例如二.战时期,政委因为死亡率太高,而没收武器。
尽管如此,还是制止不了他们拿着板凳往前冲。
在遇到困难之时,永远是高层在第一线。
如今局势紧张,朝中只以为,背靠盛朝便能无所顾忌,对底层士兵的考虑很少——没想过他们会不会丧失士气。
明慕敢肯定,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就算其他地方调来的兵役赢了与戎狄的战役,北疆的残留士兵会生出对戎狄乃至战争的恐惧,甚至有不可战胜对方的想法——
你看上次,都是陛下调来了边防精锐,才能打退戎狄。如今只有他们,如何能保护好防线?
就算将戎狄灭族,也不一定能改变这样的想法,自古以来,来自北方的威胁并不算少。未来可能存在的其他草原部落,以及逐渐兴盛的俄国。
在文明和科技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最粗暴确立世界地位的方式就是战争。
再者,盛朝先前也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所以从繁华的南方迁来燕都,距离北疆极近,也方便后续帝王的出征。
为何到他这里,便是不行?
明慕知道,自己的硬件条件或许不足,但他去的优点足以掩盖缺点,才大胆提出这个说法。
“信中说,士兵以为,戎狄火器乃是受到了长生天的庇佑,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流言屡禁不止。”
明慕慢慢开口,突然涌上来一阵疲惫:“在没有完全破除封建迷信之前,我这位‘天子’,是神仙在凡间的象征,能带给他们力量。”
虽不喜欢神鬼之言,但全面扫盲还没成功,前世义务教育普及,仍然阻止不了封建迷信,只能先以毒攻毒。
他的思维开始乱了。
一面说服自己,所有人包括澜哥都是担心他,所以对他出征这件事极力反对,是为他好。
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小声音说,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他的想法……?
被恋人拒绝的打击远远超乎明慕的预料,他以为如果世界上有人能理解他,一定是澜哥。
他试图在这个时代寻找心灵寄托,除了努力打造理想中的国家之外,还将期望放在了选择的恋人身上。
任君澜想去拉住明慕的手,却被避开了。
再看时,恋人却撇过头,不再看他,只喃喃道:“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
明慕几乎逃一般地离开了。
只能说住的地方大还挺好的,起码吵架生气不用一甩房门,随便找个宫室进去,就能清清静静地逃避一阵。
他没去其他地方,而是去了奉先殿——这里类似家庙,放了盛朝历任皇帝的牌位。
明慕很少来这里祭祀,如今倒是想来看一眼。
香火味道很重,每月都有白马寺的大和尚写了经书来供奉,用以祈福。
明慕跪坐在蒲团上,擡头,看向密密麻麻的牌位。
太祖经历传奇,从微末而起,驱逐戎狄,创下偌大基业。历经风雨,仍旧屹立不倒。
反观自身,只遇到一点障碍,便心生悲观……
怎能如此!
明慕捏拳,轻轻给自己打气,紊乱的思绪被他一点点梳理清楚。
国内无大事。有了水泥,夏汛顺利度过;制定黄册,往年的税逐渐回收,国库稳定增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