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57 第五十七章

57 第五十七章(1/2)

目录

57第五十七章

◎登基第四十九天◎

官差报信的声音还挺喜气洋洋的, 刚收到朝廷邸报的时候,便急急忙忙地来报信。

除了百姓,官员内部也有所改革, 首当其冲的就是月俸。以前月俸基本紧紧巴巴, 别说养活一家人了, 养活自己都费事。太祖严苛, 自己不愿意享受, 连同上下官员,都不愿意叫他们在高俸禄中迷失,直接一刀切。

自开国来,已有百年之久, 曾经勉强算够的薪资购买力越来越差,不收孝敬简直活不下去,上官也知道底层县令小吏之类的苦楚, 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去。

但陛下愿意涨薪, 若治下和谐、百姓富足, 还能而外得一笔, 这笔钱倒是少, 只有全州、全府最佳的几个地方才能得到。

不仅如此,听说拿了“先进地区”名号的,上下官员还能写在邸报上, 全国表扬。

这谁受得住啊?

等后人拿到县志一看:嘉元某年某月某日,某县获得“先进地区”称号,通报全国, 负责官员有某某、某某……这谁不迷糊?

况且还不是一地的县志, 而是全国的县志!

现在的县志上也很少写小吏的名字, 只有这,是名留青史的绝佳机会。

因此,朝廷的邸报一发来,上面写茶税减半的事,立时有人在本县通传,势必让所有人都清楚。

“茶税严苛,如今减了倒是不错,陛下应是鼓励民间种茶。”举人随意说了几句。

中原饮茶之风极盛,前朝茶肆极多,包含各种娱乐项目,如蹴鞠、双陆、说书,甚至有“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之言①。本朝严格把控茶叶的流出,供民间饮用的少,因此茶肆较前朝缩减,不再有之前的盛况。

如今陛下有放开的意思,自然欢欣鼓舞。

徽州自古以来便是产茶大区,茶叶全国闻名,如今茶税减半的消息传出,无疑是减轻了负担。

“再有,凡现在种植茶树者,三年后由朝廷统一收购。”官吏又道。

实际上,这个消息用处不大,本地土壤不适合茶树种植,因此茶园少。

听完这两个消息,举子戳了戳好友,语气中无不自豪:“你看,陛下就是为百姓着想。”

好友没回他,反而发起了呆。

“你发什么愣啊!”举子有些不满,“这么久没见,你也不多说几句?现在活不都干完了?”

“我只是在想一件事。”好友慢吞吞地开口,看起来傻呆呆的,思维却清晰,“我们县是不产茶的……这么多年,难道都在收茶税吗?”

举子:“???”

两人面面相觑。

对啊,徽州的确产茶,但徽州茶的地方,也一直一视同仁地交税吗?

他猛地站起来,电光火石之间,想到陛下的那句“可供你发声的事多了去”。

眼下,这不就有一件?

——

明慕正在被检查功课。在太傅回来后的第二天。

尽管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真到这天时,还是不免心生胆颤。

就算是好学生,见到老师查作业也会害怕吧!

文课作业倒是还好,主要内容就是写策论。听起来似乎很困难?只是对陛下,没有科举那么要求严格,只是让他畅所欲言。

基本的内容就是:从这个故事中看出什么?得出什么结论?在之后的行事中,应如何注意?

若他年龄小,还未长成,自然能通过这种方式学到很多东西,行事风格重新塑造;但他的三观已经固定,因此这项任务对他来说像是写读后感。

如果是心有感触的,写得会多些;如果看着没什么感觉,写得就少些。

不论写多写少,太傅都要和小皇帝讨论一番,不同的思想碰撞,能带来新的体悟。

而下午的武课考核,着实让他紧张了一阵。

澜哥教了他许久,可以说是重新教了一遍,基本将从太傅那边学的内容全都覆盖了,打上了截然不同的烙印……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他只是想补个课啊!

总之,考还是要继续考的。

一靠近马匹,拽住缰绳,下意识的肌肉记忆顺利让明慕翻身上马,而后的下马、奔袭、射箭乃至于躲藏,都极为顺利。

澜哥说他学不了武,若遇到敌袭,必须会躲,耳朵要能捕捉道飞矢的细微风声,及时俯下身,甚至因为这个专门训练了一段时间。

明慕问:“若对方很多人追我一个,箭如流星,岂不是没什么用?”

当时澜哥只回他:“你身边永远会有人。”

明慕不清楚的是,对方还有半句没说:你身边的人一定会为你吸引火力,叫你逃脱。

等全程结束,明慕喘着气,控制着马匹小步走到缪白面前,有些忐忑地问:“太傅?”

“陛下,臣想问,是皇后教您的?”

原先学的基本全被覆盖了,现在则是充斥着浓浓的边防军中风格,果断、简洁,丝毫不拖泥带水。

“嗯。”

明慕手脚发软,他体力不好,奔袭消耗的体能又很多,刚开始学的时候,天天都得叫澜哥把他抱回去——自己实在走不动。

学了许多天,现在才好些。

“臣觉得极好。”

缪白扶住小皇帝,声音倒是很缓和:“这么学很好,臣都想叫皇后来做您的武学师傅。”

明慕:“……这就不必了。”

澜哥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训练起来那是真的铁面无私啊,不管他撒娇多少次都没用。

有时候明慕还挺奇怪对方的坚持,他又不可能上战场,学这些可以说毫无用处。

学了这么久,贸然放弃也挺奇怪的,明慕便将这个当做日常,每天骑马跑一圈,还挺解压的。

总而言之,这次的“检查作业”圆满成功。

原先预备今日开小朝会的,但天色已晚,再叫他们加班仿佛不大好——之前答应的调假还没影呢。

送太傅离宫后,明慕也打算回去看看宗卷,今日就此结束。

“陛下,通政司刚刚加急送来了一样东西,说是陛下寻觅已久的良种!”

阚英行色匆匆,要不是记得宫里不能跑的规矩,估计都要狂奔过来,气都没喘匀,立刻开口。

明慕以为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反问:“你说什么?”

“陛下!是良种,稻谷良种!”阚英又说了一遍。

明慕被巨大的惊喜冲撞,几乎站在原地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用力一捏脸颊,疼的龇牙咧嘴,才意识到不是自己累晕过去做的梦。

是真的!是良种!

“快快快!开小朝会,加班,今天都给我加班!”明慕立刻叫人去准备,饶是身上的疲惫让他想立刻躺倒休息,精神上的兴奋却全然盖过。

什么午膳、休息,全然不顾了!

阚英应了一声,一连点了几个小宦官,往不同的地方传话。

等坐到文华殿,明慕的心还在砰砰直跳,半点不得停歇。

他这是什么运气!

本以为良种还需要很久很久才能找到,毕竟现在的农人还没有“科学”的概念,遇到良种,可能不会重视;就算重视,也不一定会呈上……最后从地方官转到燕都,再转到他面前,都不知猴年马月了!

明慕甚至想,只要在土豆种子失效之前找到稻谷良种就算胜利。

没想到居然这么快。

如果在现代,明慕都想去买彩票了——他运气未免也太好了,现在去刮刮乐一定能一雪前耻!

此次小朝会的人数还多些,除了熟悉的老面孔,还有通政司和那位献上稻谷的百姓。

等这件事处理完,再让人去喊程正真,将他昨日献上的折子拿出来。

明慕倒是安排得妥妥当当,浑然忘记自己刚才的剧烈运动,甚至身上的骑装都没换,背后的汗才干。

吹到冰鉴的凉风,他打了两个喷嚏,不过正在兴头上,阚英端来的热茶也只喝了一半,没当回事。

那百姓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高官,身上穿着补丁加补丁的葛衣,鞋子有些念头,都冒出了毛边。

可见陛下召见的速度,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不是没钱,家里的田地都回来了,卖了一亩作为路费,原本打算财不露白,到了燕都再重新置办行头。

甚至他都想过,陛下不一定召见他。

此时,那人捏了捏拳,跪地道:“草民焦青见过陛下。”

焦青读过书,倒不是真正的普通农民,还算能保持表面的镇定。

“不必行礼,阚大伴,给焦青看座。”明慕不欲让这人心怀对皇权的恐惧,表现得平易近人,不仅有座,还有茶点等,倒是和招待计婵的方法如出一辙。

见这样,焦青倒也配合,心中不安倒是减轻了一些。

“此次叫你来,倒是想问,你还想要什么赏赐?朕预备给你封神农侯,再赏赐金银……”明慕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堆,随后目光熠熠地看向焦青,“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朕都能满足。”

封侯?

这可从没想过啊!

焦青只觉得自己守不住稻穗,所以一意孤行地来到燕都,呈给陛下,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以后必定会被庇护,不用再担心之前家财尽被他人抢占的事。

可封侯……

他立刻就要推辞。

明慕看出他的想法,倒是摆了摆手:“爵位有大有小,给你的只能庇护一代,儿孙不能袭爵……若你想更进一步……”

他微微压低了声音:“你知道孟德尔吗?”

焦青:“?”

“就是将这个稻穗和普通稻穗的苗进行杂交,第二代依旧能产出多穗稻谷,随后收集多穗稻谷,继续杂交……最终稳定性状,获得进化后的稻谷。”

明慕试图解释。

焦青听得半懂不懂,但长久耕作的经验让他意识到陛下在说什么:“……就是,一直研究这个稻穗,直到所有的稻谷都变成多穗的?”

越说,他忍不住越激动。

哪个农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多穗稻谷意味着同样的田地中,能获得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

虽然陛下的理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焦青就是有种奇妙的直觉:这种方法一定有用。

明慕用力点头:“若你能研究这个,朕允你不降爵世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