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1/2)
分封
小悠:“大姑,你为什么会觉得汉初分封是因为国家没钱呢?”
大姑:“灵感来源于‘楚’。”
小悠:“楚汉之争的那个楚?”
大姑:“不是,朝代歌‘夏商周秦汉’还记得吗?”
小悠:“记得!”
大姑:“周朝实行分封制,所以与周同时代,有许多诸侯国并存,其中就有楚,这就是我这里说的楚,它在秦朝之前,而楚汉之争的楚是在秦朝之后,不是同一个楚。”
小悠:“大姑,你怎么会想到去看楚国的历史呢?哦!我想起来了,你家祖上是楚国人,你想了解自家祖宗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所以去看楚国的历史,对吗?”
大姑:“我祖上是楚国人没错,但我之所以去看楚国历史,是因为‘郡县’。”
小悠:“啊?”
大姑:“夏商周秦汉,周实行分封制,其后秦汉时期实行的郡县制难道是突然出现的吗?”
小悠:“哦!中间有一个过渡环节,是楚国吗?”
大姑:“嗯!郡县制起于春秋战国(东周)时期,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武王(公元前741年―前690年在位),郡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经过法家历代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小悠:“原来最早的县是楚武王设立的呀!”
大姑:“严格说来,只能说是郡县制意义上的县是楚武王设立的,而县这种设置,最少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曾提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
清朱骏声、段玉裁对《说文解字》的注解:‘古者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
小悠:“原来周代就有县,但却是县下设郡,那时的县长是比市长大的官。后来才是县上设郡,郡成为县的上一级。”
大姑:“嗯!”
小悠:“那周代的‘县’跟郡县制的‘县’有什么不同呢?周代已经有县了,为什么说郡县制的县是始于楚国呢?”
大姑:“这就要说到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了。小悠,你知道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吗?”
小悠:“知道!主要区别是‘传承制度’不同。分封制下,诸侯一旦被封,都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与此相反,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
大姑:“现在大多认为,周代为‘世卿世禄制’,中央官和地方官一般是世袭。”
小悠:“哦!所以周代的县官实际上也跟诸侯差不多,所以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官,而非郡县制的官,所以那时的‘县’也非‘郡县制’的县。那为什么不直接视为诸侯呢?”
大姑:“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两者的权力范围不一样。周代的县的长官称为‘县正’,与诸侯国的统治者‘国君’虽然均为世袭,但拥有的权力不同。
国君的权力比较全面,大致有:人事权(官员任免权)、兵权、财权、立法权、司法权以及其他行政决定权。
而县正的权力,据《周礼-地官-县正》记载:‘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稼事而赏罚之。’所以县正一般只有司法权以及执行政令的权力。其他权力尤其是兵权,县正应该是没有的。”
小悠:“哦!所以‘县正’是官是臣,而诸侯国的‘国君’则是君,二者虽然都是世袭,但却有君臣之别。”
大姑:“嗯!”
小悠:“那周代,县下设郡,县上呢?有像现在的‘市’一样的级别吗?”
大姑:“有!《周礼》:‘县系于遂。’——县的上一级为‘遂’。遂的长官为‘遂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