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2/2)
公元前33年,汉成帝继位,这时朝中本有大司马许嘉,汉成帝又任命自己的舅舅王凤为大司马,所以朝中一时有了两位大司马。
三年后,即公元前30年,‘成帝打算把国家大事完全委托给王凤。八月,下策书免去车骑将军许嘉的官职,命他以特进侯的身分参加朝见。’
自此,朝中担任大司马一职的就只剩王凤一人,此后汉成帝在位期间,就再未出现过多位大司马同时就职的情形。”
小悠:“也就是说,从公元前30年到公元前7年,都是只有一位大司马啰?”
大姑:“是的。”
小悠:“王凤之后是谁呀?”
大姑:“汉成帝在位期间,任命的大司马依次是: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
小悠:“那孙宝跟王音结仇的时候,正是王音当大司马的时候了?”
大姑:“是的。”
小悠:“王音当大司马是什么时候呢?”
大姑:“公元前22年至公元前15年,共7年。”
小悠:“汉成帝时期,第一次大司马竞岗上岸的人是王凤,这第二次就是王音了吧?王音当时有竞争对手吗?”
大姑:“有,王谭,汉成帝本想任用王谭为大司马,但王凤临死之前,坚决推荐王音接替自己,最后成帝同意了。因此王音跟王谭两人也结下怨恨,互相不满。”
小悠:“王音是第二次,接下来:王商3、王根4、王莽5。淳于长参与的,就是汉成帝时期第四、五次,也就是最后两任大司马的竞选了!”
大姑:“是的。”
小悠:“汉成帝时期的大司马:王凤1、王音2、王商3、王根4、王莽5——这一二三四五都姓王啊!该不会是亲戚吧?”
大姑:“是的。而且是关系很近的亲戚。”
小悠:“什么样的亲戚。”
大姑:“王莽的祖父王禁,生有四女八男,其中二女儿王政君,就是汉成帝的生母,当朝太后;其他八男则分别是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而王莽正是老二王曼的次子。”
小悠:“所以,汉成帝时期前面这几位司马,除王音外,是三兄弟和一个侄子呀!”
大姑:“嗯!”
小悠:“那王音呢?”
大姑:“王音的爷爷名为王贺,王贺生有二子,长子王禁,是王凤等人的父亲;次子王弘,便是王音的父亲。”
小悠:“所以王凤和王音两人是同一个祖父的兄弟,两人的关系挺近的,但两人是堂兄弟,而王凤跟王谭是亲兄弟呀!
本来汉成帝想提拔的人是王谭,是王凤八兄弟中的老三,但因为王凤的极力推荐,大司马的帽子才落到了王音头上,可以说是王凤的干预下,亲弟弟王谭才没能当上大司马,反而是堂弟王音成了大司马。
如果王凤没有阻拦,则汉成帝任命的大司马的排序就会是:王凤1(老大)、王谭2(老三)、王商3(老五)、王根4(老七)、王莽5(老二的儿子)——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多好!
但因为王凤的阻拦,结果排序变成了:王凤1(老大)、王音2(堂兄弟)、王商3(老五)、王根4(老七)、王莽5(老二的儿子)。王凤为什么这么做呢?”
大姑:“史载,‘早先,王谭倨傲,不肯奉迎王凤。而王音则对王凤礼敬有加,卑恭如子,所以王凤保举他’。”
小悠:“就这样?”
大姑:“这应该是推测的理由,至于王凤本人给出的理由是:‘王谭等虽与我是至亲,但他们行事追求奢侈,超越本份,无法统率百姓,不如御史大夫王音谨慎小心,行事走正道。我敢用生命保举他!’而且‘及至王凤将死时,上书感谢皇恩,再次坚决推荐王音接替自己,说王谭等五人必不可用。’”
小悠:“王凤这话,看着真是‘一心为公’呀——我信他个鬼哦!这两人之间肯定还有别的事!我找找看,还真有,但只找到一件,而且是记在别人的传记里。《汉书-元后传》里提到,王音任侍中时,曾经向王凤通风报信。”
大姑:“报什么信?”
小悠:“京兆尹王章不满王凤专权,密陈汉成帝刘骜,请求诛杀王凤,任用贤良。王音偷听到这个消息,赶忙报告王凤,王凤诬陷王章。后来,王章死在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到合浦。从此,公卿见到王凤,都侧目而视。王音因此事得到王凤信任,擢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大姑:“王章,又姓‘王’?是亲戚吗?”
小悠:“没找到两人之间有亲戚关系的资料。反而查到,王章是泰山钜平(山东泰安市磁窑镇西太平)人,王凤、王音则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隔这么远,我觉得就算有亲,血缘关系也很远了,算不上亲戚了!”
大姑:“嗯!”
小悠:“话说回来,汉朝怎么这么多人姓‘王’呀!看了这么多个‘王’字,我眼睛都快花了,都快不认识这个字了!
汉成帝在位26年,大司马全姓‘王’,而且都是王莽家的亲戚,后来王莽能取西汉而代之,跟汉成帝这‘王了又王’的大司马有关系吗?”
大姑:“你说呢?”
小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