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2/2)
大姑:“《史记》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但我大哥班固在修《汉书》时,发现《史记》缺少了十篇,并把这事记入了《汉书-司马迁传》中,但具体是哪十篇,却并没有说明。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而且你们现在看到的《史记》版本中,有少数篇章是后人补写的,其中有部分内容中的‘褚先生曰’,就是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的补作。”
小悠:“《史记》也好,《汉书》也罢,都是大工程啊!写了很多年吧?”
大姑:“嗯!《史记》用时十四年,《汉书》从我父亲开始,到我弟子马续补写《天文志》为止,总共写了多少年,已经没办法确定了,但最少是二十年,因为仅我大哥一人就写了二十余年。”
小悠:“二十余年?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年,我们这本书要写多久,不会也要写二十年吧?”
大姑:“二十年!怎么可能?那是我大哥写书用的时间,要知道,我大哥开始写书的时候,已经是知名学者了,而且他有我父亲之前写的‘史记后传’为基础。而咱们这本书,白手起家,加之我又是个文盲。”
小悠:“我基本算是半文盲,所以我们这起点比你大哥当年……这么说来,二十年还不够哇!那要写多少年呐?我要疯了!”
大姑:“开个玩笑了!咱们虽然起点不高,但目标也不高哇!我们又不要‘包举一代’历史,《汉书》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的历史。我们要写的只是我一个人的生平而已,我只活了70余岁。”
小悠:“时间砍成三分之一了。”
大姑:“而且《汉书》记载的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等原始资料。而我们只需要写我一个人的事,内容少多了。而且我的资料也不多,关于我的史料,几乎全都浓缩进了《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之中。”
小悠:“列女传第七十四?你的事迹是‘列女传第七十四’,那你前面还有七十三人!这么说来,《后汉书》里最少给七十四名女性列了传,好给面子,这应该是历届史书中最给女人排面的一部吧?”
大姑:“我想你误会了!‘列女传第七十四’实际是‘列传第七十四传-列女传’的意思。”
小悠:“啊?”
大姑:“你看前面,‘窦融列传第十三’、‘马援列传第十四’,看明白了吗?”
小悠:“看明白了,按照我们现在的习惯,实际上是‘第十三列传-窦融’、‘第十四列传-马援’——古代写书的目录竟然用的是‘倒装句’呀!这不能怪我误解呀!实在是这太误导人了!
列女传前面是‘逸民列传第七十三’,后面是‘东夷列传第七十五’,这么说来,大姑,《后汉书》只记下了您这一名女子呀!”
大姑:“不是呀!‘列女传第七十四’写了17人,我只是其中之一。”
小悠:“十七个呐!那这一传该有多长呀!”
大姑:“也不长,人数虽多,但用语‘简洁’、‘精炼’,比如其中有一人为‘太原王霸妻’,二百余字;还有一人‘广汉姜诗妻’,三百余字。”
小悠:“怎么名字那么怪?都是‘什么什么妻’?
大姑:“我在这里面也不叫‘班昭’,而是‘扶风曹世叔妻’。而我的内容可能是十七人之中篇幅最长的了,因为它将《女诫》全文都收录其中了。”
小悠:“我刚用软件算了一下,加上《女诫》,您的一生在《后汉书中多达2600余字,但我们之前算过,《女诫》有2300多字,所以您这一生,绝对算得上是‘简明扼要’!”
大姑:“所以,现在不用担心这篇小说会写很久了吧?”
小悠:“不担心了!我现在反而开始操心,后面该不会没东西写了吧?”
大姑:“没事!资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实在找不到资料,我们可以编,资料不够,瞎掰来凑!反正是小说,不是吗?”
小悠:“你这话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个朋友说的话——‘记忆不够,瞎掰来凑!’”
大姑:“跟我说话这么合拍!哪个朋友?可以介绍我们认识吗?”
小悠:“她离开很久了,我也不知道上哪去找她。你可能知道她,因为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名人,但历史对你俩的评价完全相反——你是‘自卑’,她是‘自大’,极度狂妄,无法无天,大逆不道!”
大姑:“我想我知道她是谁了!”
小悠:“这么容易猜到吗?”
大姑:“这特征太明显了!不是吗?她在史书中,不必是‘什么什么妻’,能做自己,真好!”
小悠:“大姑,原来你在意呀!”
大姑:“在意的!一直都在意的!只是以前从未说过,因为内心清楚,说出来也没有用,无人在意你的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