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制(1/2)
数制
大姑:“小悠,怎么又跑到灯泡底下转圈去了?《道德经》就背完了?”
小悠:“不背了!我估计这辈子都背不完了,所以直接放弃!”
大姑:“不就五千字吗?怎么可能用到一辈子?”
小悠:“这是五千字的事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然只有十三个字,但外延广啊!从这十三个字,延伸到了公元前1000年,不对,是100多亿年前,涉及且不限于宇宙大爆炸、几何学等知识,算一算,聊了有小两万字吧!十三个字就两万,那五千字全理解下来,那得是多少字啊?这小说得写到什么时候去?
现在,《道德经》在我眼里,已经不再哲学著作了,您知道我现在把它看成是一本是什么著作吗?”
大姑:“不知道!愿闻其详!”
小悠:“我觉得它是一本‘文理合一’的教材,‘德’篇是文史思政类,也就是‘文综’;‘道’篇讲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美术、音乐,也就是‘理综’——先秦官方指定教科书,国家图书馆馆长主持编修,品质保证,您值得拥有哦,亲!”
大姑:“呵呵!卖书的广告不错哦!”
小悠:“大姑,请您严肃点!我没在开玩笑!《道德经》中的理科元素极多,就比如‘道生一’帛书版中前面的那一句‘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有可能讲的也是理科知识。”
大姑:“理科知识?哪一科呢?”
小悠:“我觉得古人应该是看到清晨叶面上凝结的水珠有感而发,这露珠的形成,应该算是物理学吧!
万物依水而生,所以天下之物生于‘有’,即‘水’,而‘露珠’就是‘水’也就是‘有’的化身。而露珠虽然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而成,但在水珠成形之前,看不到,所以是‘无’,正合了‘有生于无’的语句。
不过,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化学,做饭时烧柴火,火烹饪食物,为‘有’——有吃的了;而柴燃尽化为灰,是为‘无’。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句是可物理亦可化学,但后面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句话,最可能的就是物理。”
大姑:“为什么呢?”
小悠:“我觉得当时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古人将冰投入热水中,然后发现水不烫也不冰了,成为温水,‘和’了,可以洗脸了!”
大姑:“很好!”
小悠:“等等!说好了不学《道德经》了,怎么又聊上了?我赶紧回到主题,但是,之前聊到哪了?”
大姑:“别看我,我也不记得了!”
小悠:“我想起来了!之前聊到‘十二地支的起源’,并因此说到了‘北斗七星’。现在,我已经理解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对应地球一年’是怎么回事!
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在天上没动,而我们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圈,使得北斗七星看起来像是围绕北极星在转圈。我们地球转太阳一圈,正好一年,于是就有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对应地球一年’的现象。
又因为根据观察月亮圆缺,古人计算出一个月大概是30天。且地球绕太阳一年大约为365天,所以古人经过粗略的计算,得出一年是12个月的结论。
因此,我觉得‘根据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对应地球一年的规律,以及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用一个地支来命名。’——这一说法,应该是地支的起源。”
大姑:“我也比较认同这个说法。”
小悠:“太好了!我们意见达成一致了!现在天干、地支的起源的话题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关于天干地支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之前查资料时,发现古巴比伦人使用的是六十进制,跟我们中国的干支纪年有点类似,现在可以讨论一下了。大姑,该不会古巴比伦人跟咱们是同一个祖先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