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姑说 > 几何

几何(2/2)

目录

大姑:“你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的书!”

小悠:“《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

大姑:“公元前300年——看清了?几何还是现代才有的知识吗?而且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公元1607年就已经出版了,是明代的事!”

小悠:“可是,这本书也是公元前300年写的呀!老子是公元前571年呐!这中间还是差了将近三百年,总不能无视吧!再说了,自然科学西方领先于东方,西方都要300年以后才出书,咱们东方的老子怎么可能知道呢?是吧?”

大姑:“是鬼哟!谁告诉你自然科学领域西方一直领先于东方的?”

小悠“不是吗?如果不是咱们落后的话,怎么会有百年国耻呀?”

大姑:“这可就是一个漫长的话题了,咱们先放一放。咱们就只说《几何原本》。书籍是对前面已有知识的总结,是吗?”

小悠:“是的。”

大姑:“所以《几何原本》虽然成书于公元前300年,但里面的知识并不一定是公元前300年才有的,而应该在更早就成型了,是吗?

小悠:“是哦!我看看能不能查到。资料说:‘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几何知识,把人们公认的一些事例归纳成定义和公理,用它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写成了《几何原本》一书。’——大姑,正如您所说,真是总结自前人的智慧。

那作者‘欧几里得’的智慧是来自哪里呢?巧了,可能跟老子一样,也是来自于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人们只知道亚历山大图书馆建于公元前259年。当时的中国大约正是竹简流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开始流传的年代。’

有传闻说,当初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所以历代国王甚至为此都采取过一切手段:……亚历山大图书馆通过各种正当不正当的手段,迅速成为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拥有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

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外围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大姑,这样说来,亚历山在图书馆里,可能有咱们家的书。那欧几里德有没有可能是间接从咱们这学的艺呀?不对,几何是自然科学,咱们落后。哪有什么本事去教西方呀!”

大姑:“看来,这个落后不落后的话题是绕不过去了。之前咱们聊月亮公转周期时了解过祖冲之的资料,还记得吗?”

小悠:“祖冲之?大数学家,大天文学家,他算过圆周率,记得。”

大姑:“我看你没记清,你再看看。”

小悠:“哦!资料上说‘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这一纪录保持了千年,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啊?一千年?”

大姑:“再看下‘勾股定理’的资料。”

小悠:“‘西周数学家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发现勾股定理。此发现早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勾股定理是中国数学家的独立发现,在中国早有记载。’——早了五六百年?‘勾股定理’竟然是公元前1000年的成果?我的天!”

大姑:“应该还有很多,但是我记得的只有这些。”

小悠:“大姑,您不用使劲想了,我搜到了好多……这些资料看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数学总体是领先于西方的,而且领先不只一点点,但为什么我们近代却落后了呢?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大姑:“小悠,你问的这些问题需要将眼光扫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之后,才有可能得到些许答案,以我现在的学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小悠:“是啊!这题太难解了!但我明白了,虽然《几何原本》的知识不一定来自于咱们中国,但咱们中国古代,起码在《道德经》以前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几何学’的知识和理论。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公元前1000年的‘勾股定理’,那时的商高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就已经进入到了后世称为几何学的领域了。而这个商高,是比老子早生四五百年的人物。

所以,《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真的可以用‘几何学’的知识来理解,它就是在说:点生线、线生面、面生三维几何体,而点、线、面构成的几何体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但是,大姑,这跟零维、一维、二维这样的抽象概念还是差好远!毕竟点、线、面、三维立体图形都是可以画出来的,而你之前提到的零维、一维、二维都是想象中的概念啊!”

大姑:“你在学几何的时候,计算三角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呢?”

小悠:“把三条边相加呀!比如三角形ABC的周长,就是AB+BC+CA,就得出了三角形的周长呀。”

大姑:“那顶点ABC就都加了两次,那是不是要分别减掉顶点A、点B、点C的直径呢?”

小悠:“对哦!还真是!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大姑,还是你厉害!”

大姑:“是我厉害吗?是你学艺不精吧?”

小悠:“不是,是老师没说过!是老师的错——不对呀!我考试也是这么考的,没减掉点A、B、C的直径,也没有被判错呀!而且题目中也没有给出过点A、B、C的直径呀!我怎么减?”

大姑:“是没给出!因为根本就没有——‘点没有大小,线没有粗细,面没有厚薄’——这就是‘几何学’中关于‘点、线、面’的基本定义!”

小悠:“基本定义?”

大姑:“你的数学老师肯定跟你说过,是你不记得了吧?”

小悠:“哦!我想起来了,是说过,但不是初中数学老师说的,而是初中物理老师说的。可能是数学课走神了,没听到。而且那个物理老师还说过,这句话是出自《几何原本》——我说怎么觉得这书名耳熟,好像是在哪听过,原来是真的听过呀!”

大姑:“现在你对于用自然科学来理解《道德经》还有问题吗?”

小悠:“有!我有心理问题了!大姑,你知道吗?我以前特别喜欢看一种类型的小说——‘穿越’!这种题材的小说,一般讲的是现代的人穿越到古代,轻轻松松在古代被人奉为‘神明’——简直就是躺赢呀!

现在这一通‘几何学’聊下来,我发现回到古代也不轻松,最起码初中数学没学好,回到春秋时代都有可能被古人吊打,而到隋唐时期,那时的数学水平估计更发达了,如果只学个初中数学回去,根本别想出头,还想被奉为‘神明’——那是在做梦。我好受伤!”

大姑:“只要穿越回去就会被奉为‘神明’?你是不是对我们古人的智商有什么误解?

我承认,古代和现在的发展是有差距,可这种差距是因为文明成果积淀的厚薄差异而产生的,并不是个体智商的差异造成的。

如果现在的人抛开这些文化的积淀,或者说是文明的积累,你觉得所谓的现代还会比我们古代先进吗?什么都不学就回去,还想被奉为‘神明’?你这是哪里来的优越感?是谁给你的自信?”

小悠:“难道我们现在的先进只体现在数理化吗?”

大姑:“那倒不是,制度建设也比我们那时先进,我们那时的法律比较严苛,就像你前几天刷的剧,一言不合,就会被拉出去杖毙。”

小悠:“万恶的封建社会!”

大姑:“所以呀,如果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还是留在现代好。毕竟在现代犯蠢,只是丢脸;回到过去犯蠢,丢的是命!嗯?小悠,你怎么忽然爬到床底下去了?”

小悠:“大姑,你知道刚才的话给我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吗?”

大姑:“不知道!”

小悠:“我就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在床底下找我的初中数学课本,把几何知识复习一下,好将我的心理阴影面积求出来,告诉你!哼!”

大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