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姑说 > 摇人

摇人(2/2)

目录

小悠:“不懂!”

大姑:“蒸汽推动的火车,时速从1公里提升到10公里,它还是火车,你可以说技术进步了,但动力原理没变,还是蒸汽动力。”

小悠:“可是,科技不就是科学和技术的统称吗?”

大姑:“是的!技术不断进步,也算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是有局限或者说是有天花板的,这段资料有个比方就很形象:‘比如,你就是把一万台蒸汽机连在一起,也不可能把飞机送上天。’”

小悠:“我懂了!真正的科学进步,需要建立在基础科学理论进步的基础上。比如蒸汽动力转换成核动力,表面上看只是能源换了,实际上背后是热动力学到核动力学的转变,后者需要核理论的支撑。

这跟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有关系,可跟‘倒英’有什么关系呢?这核理论也是英语写的呀,不就更说明应该学英语吗?”

大姑:“爱因斯坦知道吗?”

小悠:“这可太听过了!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曼哈顿计划造出了原子弹,其中有两颗投在了日本广岛和长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大姑:“说爱因斯坦是一个天才,你同意吗?”

小悠:“那绝对的,必须的,他不是天才谁还能是呢?”

大姑:“可是这位天才小时候却并不突出。”

小悠:“是的,岂止是不突出。他小时候学说话很慢,父母甚至认为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有学习障碍。长大后成绩一般般,加之性情古怪,校长建议他退学。于是爱因斯坦就成了‘高考移民’——从出生地德国退学,到瑞士参加高考,第一年还没考上,复读才考上的——那时候,根本看不出一点物理天才的样!”

大姑:“可他后来是公认的天才!”

小悠:“对!天才!科学巨星!”

大姑:“如果这样的人,咱们中国出几个好不好呢?”

小悠:“出几个,大姑,你太贪心了吧!但是有几个挺好的,那时候,咱们就不但能追上,还能把别的国家甩在身后——啊!想想就开心!可这扯远了吧!大姑,你说这个是为什么?是为了告诉我们,为了科技强国,再痛苦也要学好英语吗?——你这个叛徒。”

大姑:“你先别急!我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总会说科学停滞了呢?”

小悠:“因为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呀!那些通过简单观察、分析、研究就能得到的科学理论‘果实’,都已经被摘了呀!

就好比,在很久以前,没有乘法,从加法到乘法,就是一种巨大的科学进步,而‘一一得一’这种九九乘法口诀,在当年那也是先进科学成果呀!但现如今,这些果实已经转化为了基础知识,再要想取得成果,就需要在这些基础知识之上,更进一步,往‘更高处’攀爬。

就比如天文学,以前看看月亮圆不圆就可以,后来要算轨道,现在,还有什么相对论……总之,果子是越来越不好摘了。

再后面的科学家可能关起门来自己一个人研究不行了,得需要团队。从‘单挑’变成了‘群殴’!

诶?大姑,你这是什么意思?是为了说明要推动科学进步,就要加强学术交流,所以更要学好英语吗?——你是敌人派来的间谍吗?”

大姑:“年轻人,别急躁!你听我说!现在,我们把科学比做一座山,山底下的果实已经被采摘完了,于是我们要到更高处去采摘果实,是吗?”

小悠:“是的!”

大姑:“更高处什么地方有果实,我们并不知道,是吗?”

小悠:“是的!”

大姑:“但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采到果实,毕竟所谓的天才其实是在采到果实之后,才被追加的称号,在采到果实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谁是天才,是吗?”

小悠:“是的!如果我们能知道,那爱因斯坦小时候就会被认为是天才了。”

大姑:“在情况都未知的情况下,更多的人上山,是不是有更大的可能采到果实呢?”

小悠:“那当然,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希望,一个人都没有,啥希望都没有了。”

大姑:“虽然我们是人口大国,但我们不可能把全国人民都送上山,是吗?”

小悠:“是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毕竟这又不是真的‘登山’,要登上科学这座山,需要的不是脚力,而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基础科学理论的人,才能登上山。而这样的登山,需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支撑。而且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人,才能‘看到’果实,否则上去了也是睁眼瞎。”

大姑:“所以我们需要筛选,是吗?”

小悠:“是的!比如高考,就是一种筛选!”

大姑:“语文、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等等,都是筛选的条件。”

小悠:“可英语也可以是呀!”

大姑:“可以是,但不是必须,因为它的作用跟语文重复了!”

小悠:“重复?没有呀!语文好的人,可不一定能看懂英文呀!”

大姑:“在这里,就要提到之前说的‘进制’了,还记得吗?”

小悠:“记得,‘逢十进一’是‘十进制’,‘逢二进一’是‘二进制。可这有什么关系呢?”

大姑:“以计数为例进行说明。采用什么进制只是表述数量的方式不一样,而不会改变物品的具体数量。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在表述物品的实际数量时,以一、二、三等等来表述,而在用不同的进制时,用阿拉伯数字来表述。接下来,请你试着将‘三十六个苹果’转换成不同的进制。”

小悠:“三十六个苹果,转换成不同的进制,分别为:

2进制:100100个苹果

8进制:44个苹果

10进制:36个苹果

16进制:24个苹果

32进制:14个苹果

转了五种,可以吗?”

大姑:“足够了!英语和语文的关系,就类似于这些进制之间的关系,虽然表述方法不同,但是可以互相转换。假设‘2进制’的‘100100’是英语,习惯于用‘10进制’的我们,就不知道他到底说的是多少个苹果,但通过‘翻译’,我们就知道这是36个苹果了。”

小悠:“明白了,可是数学呢?也可以翻译呀?”

大姑:“数学和语文的关系,就不是不同的‘进制’了!如果要打比方,就只能说是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度量衡’,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不同角度,不能相互替代。”

小悠:“度?量?衡?——度是长短、量是体积、衡是重量。”

大姑:“是的!”

小悠:“对哟!前面来了多少个人,我们说高矮、胖瘦、轻重并没有用,回答不了‘多少个人’的问题;反之,问高矮也不能用多少个人来代替。所以要说清楚一个事物,有可能需要‘进制’和‘度、量、衡’齐上阵。”

大姑:“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里,送最多的人‘上山’,所以就必须有所取舍。”

小悠:“作用相似的英语,就可以舍掉,但数理化没有可替代的,就不能舍弃。同样的道理,数理化的高阶知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也不大,但仍然需要学,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天才,只能把所有可能的人都当作天才来培养。而且这些学科正是天才们‘看到’果实在哪的‘眼睛’。”

大姑:“但是,我们与西方科学的差距是现实存在的,英语文献资料还是需要查阅。”

小悠:“那还是需要学英语吗?这不就绕回来了吗?”

大姑:“不,还有别的方法,你忘了‘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未来的科学竞赛了吗?”

小悠:“对!未来是‘团战’!所以可以给每个团队配一个英语辅助——又称奶妈!有英语等外语天赋的人才,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但数量不需要那么多了,可以参照现在的艺术、体育、音乐等特长生的培养模式。”

大姑:“还可以再加点别的辅助!比如完善英语翻译公共资源,将先进的学术资料翻译出来,低价或免费向社会提供;还可以大力扶持翻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优质高效的电子翻译成为唾手可得的工具。”

小悠:“对!那样我们就可以将英语方面的公共教育资源节省下来,用于扩大教育的受益人群;而且可以加快行军速度,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都是在急行军,我们比母语是英语的人,多背了一个包袱,难免会拖慢‘奔跑’的速度,进而影响到我们抢占‘科技高地’的战斗。

也就是说,减掉英语这个包袱,能加大我们向战场投送有效战斗人员的规模和速度——女人,不对,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还是不对,应该是,英语只会影响我们摇人的速度!”

大姑:“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悠:“呵呵!总之,我明白了,英语教育的改革,真能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挂上钩——大姑,高哇!”

大姑:“话说回来,随着现在的教育格局的转变,高考的影响力似乎要被中考所取代,所以中考的公平性值得被重视。”

小悠:“对!对!对!中考要,啊!”

大姑:“小悠,你醒醒,怎么了?怎么睡过去了?”

小悠:“大姑,看看我这爆炸头,再看看我胳膊上这树枝纹——我不是睡过去了,我是晕过去了,是被雷给劈晕过去了!”

大姑:“雷?怎么会被雷劈?我之前一点兆头都没觉察到啊!”

小悠:“这是‘天雷’,是这个界面的规则,有些话题不允许和异世界来的人聊,否则就会挨雷劈,谁聊劈谁——不对呀!我们两人一起聊的天,聊的同一个话题,你怎么没事?八成是劈错了!瞎眼雷!啊!”

大姑:“小悠,你醒醒,怎么又晕了?”

小悠:“又挨了一道!”

大姑:“你的手和头怎么在抖?”

小悠:“后遗……症!没……事……!抖几天就好……了!”

大姑:“这胳膊上的花纹,好像是字,像是‘大姑,本界规则,谈古不非今,念您初犯,下不为例。——您的忠实粉丝敬上!’”

小悠:“这天雷……舔……狗……啊!”

大姑:“小悠!又挨了一道吧!你这手抖得更厉害了,嘴巴都歪了,眼也斜了,咱别犟了哈!”

小悠:“好……!……”

大姑:“什么?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清?加班?是想说‘加班’的事吗? ——嗯?你把头摇得那么厉害是为什么呀?”

小悠:“我……爱……加……班……!”

大姑:“哦!‘谈古不非今’,非今挨雷劈!‘加班’是‘今’,不能‘非’,也就是不能说它‘不好’,对吗?——大姑知道了,别哭!也不用那么用力点头了!不哭!咱不聊了!瞧瞧,都把咱孩子给吓成什么样了!”

小悠:“加……班……好……!”

大姑:“好!大姑知道了!不哭!不哭!咱们不说它的‘非’!”

小悠:“加……班……好……!我……爱……加……班……!自……愿……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