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红楼快乐养崽 > 第46章 张氏*三更合一

第46章 张氏*三更合一(2/2)

目录

确定贾琏于学业上没有任何进步,张太傅一直改变方式,因材施教。

贾琏大小也是个官儿,虽是捐的一个虚职,但有这个官身在,走走关系,也可以下放做个知县。

当然前提是得通过张太傅的考验。

贾琏夫妻的变化太大,让魏嘉宜猝不及防,将她一早的判断打的稀烂。

张家虽然早些年恼恨贾琏亲近王夫人,但他多年来都是被蒙在鼓里,如今醒悟过后,还能追查到母亲被害的真相,甚至查到线索,可见还是有孝心的。

因此,张家看在贾琏是被蒙骗的份上,也就原谅了他这么多年的无知。

贾琏脱离了魏嘉宜的掌控,魏嘉宜事后自然同林湛发过脾气。

林湛也好脾气,仍由她发泄,完了说,“交给我,我来办。”

他把什么都揽了过去,魏嘉宜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不知道林湛在外头干了什么,贾琏摇身一变,从内务府谋了个皇商的名额,这名额原是金陵薛家的,奈何薛蟠犯事被砍了头,薛家走遍了关系,想将这名额落到嫡枝二房的薛蝌头上,不过因着薛蟠的事,也连累了薛家其他人,哪怕王家一直在走关系,名额也一直没下来。

直到林湛横插一杠,这名额落到了贾琏脑袋上。

张家那边林湛也不知道是怎么说服的,总之贾琏以后的路子,是彻底定下了。

贾琏仿佛知道是谁帮他弄的皇商名额,还特意在年前登门拜谢了林湛。

活脱脱一副被林湛卖了,还倒给林湛数钱的大冤种样。

贾琏这么单蠢,魏嘉宜都不忍心欺负他了。

不过,该给黛玉打工,还是要打工的。

这是你欠玉儿的。

单从家里这里论,贾敏和贾家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断掉,可贾敏是长辈,贾琏是晚辈,总不可能初二的时候,贾敏去给贾琏拜年吧?这像什么样子?

因此魏嘉宜问起明日的打算,贾敏也有些纠结。

虽说她和母亲翻了脸,去年八月到现在,一直都没登过荣府的门,两家也没有节礼往来,明面上看是断了亲。

但实际上,不管是贾敏还是贾家,都没有任何正式的断亲仪式。

也没有对外宣布断亲。

只是大家都知道贾敏和贾家老太太翻脸了而已。

平日都好说,在没有正式断亲的情况下,大正月都不登门,贾敏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老爷?”贾敏拿不定主意,不禁求助的看向了林如海。

林如海才是他们长房的一家之主。

见贾敏向他求助,林如海沉思,片刻后道,“这样吧,我和敏儿明天就去一趟,就算不去看老太太,大内兄那边也是要去拜个节的,就是玉儿这里……”顿了顿,“就麻烦你们费心带着了。”

按理说,黛玉是要跟林如海他们去荣府拜亲戚的,但荣府不是个好去处,林如海实在不愿意女儿同荣府的人接触。

还不如跟着魏嘉宜去魏家,去温亲王府,去承恩公府,去哪儿都好,总之就是别去贾府。

一听林如海这话,其余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没别的,就是防止贾家打黛玉的主意呗。

毕竟贾宝玉是去了边任,可贾府子孙众多,这么多年早就荒废了家业,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若是有人打黛玉的主意,出了什么事,林如海后悔都怕来不及。

实在是当日老太太昏了头的模样太深入人心,林如海不得不防。

这个答案,却是正中魏嘉宜的下怀。

她眉开眼笑的道,“那感情好,明儿我带玉儿去外祖母家。”

她外祖父母都还在世,因此明儿大初二,魏嘉宜的父母得去徐府拜年。

早几年前,魏嘉宜的伯外祖父仙逝,国公府也由魏嘉宜的大堂舅徐元禄继承。原先伯外祖父还在的时候,因与外祖父兄弟俩感情好,魏嘉宜外祖父一家都住在国公府里。

伯外祖父离世后,堂舅也留她外祖父继续住在国公府,但却被魏嘉宜的外祖父以树大分枝为由婉拒了,但魏嘉宜的外祖父也在国公府住的久了,不想离国公府太远,于是走了关系,将承恩公府隔壁的宅邸买了下来,一家子搬了进去。

又在两府相连的墙上开了个门,让两府的人可以彼此随意走动。

闲着无聊,林湛便提议打牌消磨时间,正好他们四个人。

黛玉年纪还小,自然不可能教她打牌,便给了些零嘴,让她坐在边上吃,便吃便看他们打牌。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次日一早,用过早饭,林如海和贾敏就带着准备好的节礼出了门。

随后魏嘉宜和林湛也带着黛玉出门往魏家而去。

他们得先去魏家跟父母兄长门汇合,然后一起去徐府拜年。

魏嘉宜三人到魏府的时候,正巧碰上了温亲王府一家子。

一块儿进了府,小坐了一会儿,便又一道坐车去徐府。

不管是徐家还是魏家,都是京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住的地方权贵扎堆,两家离得也不远,不过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就到了徐府。

隔壁就是承恩公府,那边府里门前也停了一排的马车,马车上挂着卫国公府的牌子。

魏嘉宜的母亲徐云萱被丫鬟扶着下了马车,也注意到了承恩公府门前停着的马车,不禁露出了笑容,“看来二姐姐也回来了,一会儿子得去见见。”

魏嘉宜牵着黛玉走到母亲身边,另一边是魏静宜和她女儿长平郡主赵芷葭。

“难得聚在一起,是得见见。”魏静宜笑着道。

黛玉好奇的往那边看了一眼,没插话。

魏嘉宜牵着黛玉,跟在徐云萱身后进了徐府内院,便有轿子来接。

各自上了轿,到了二门,便下来了。

又有人迎着进了二门,下人们一个个的往里头通传。

魏嘉宜的外祖父母都已经七十高龄,这会儿内院只有魏嘉宜的外祖母范氏,外祖父则在外院。

像魏嘉宜的父亲、兄长、姐夫、丈夫都在外院。

徐家不算长房那边的,但算魏嘉宜外祖父这一房,那也有不少人。

大舅舅膝下三子一女,都比魏嘉宜年长,魏嘉宜要叫表哥、表姐;小舅舅膝下两子一女,除了上头的长子长女比魏嘉宜年长,下头的幼子比魏嘉宜小两岁,也是魏嘉宜唯一的表弟。

再下头的表侄,大大小小足有十个,有的已经娶妻,有的还在相看,最小的就是表弟家的幼子徐少汀,今年翻过年也才虚数三岁,走路都还摇摇晃晃,得人抱着。

两位舅舅出嫁的女儿今天也带着孩子归宁了,大舅舅家的表姐生的两个儿子,小舅舅家的表姐生的是一男一女,年岁都相差不多。

一家子亲戚,难得聚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满屋子都是说话的声音,热闹得不行。

黛玉虽然来过徐家,但还是头回在徐家看见这么多人,大多数都不认得,难免心怯。

好在还有个非常熟悉的长平郡主带着,年纪虽小,身份却硬。

没一会儿,一群小家伙就混熟了。

在屋子里说了会儿话,外头又有人通报。

“卫国公夫人来了。”

来人是魏嘉宜的堂姨,也就是她母亲的堂姐。

卫国公夫人年岁也不算小了,跟着她一块儿来的还有她两个儿媳,孙儿孙媳孙女。

长房的孙儿年纪都不小了,自然在外院见男主人,倒是二房的小孙子宋钰宣,今年不过十一。

这位卫国公府的小公子少有神童之名,人虽小,却很喜欢做大人模样,不喜欢被人当小孩儿。

偏偏亲戚里头,他是最小的。

不过若要算上徐府这边,他就不是最小的了。

因此每年来承恩公府拜年,宋钰宣都爱往二房钻,府里的老爷子老太太也都喜欢他。

时间长了,宋钰宣虽然年过七岁,应该去前院,但回回老太太都惦记,因此后来卫国公夫人干脆领着他进来见过老太太,再让他去外院。

今年也是如此。

内院里头也有男孩儿,但都是七岁以下的孩子,但也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比如魏嘉宜大舅舅家三表哥的幼子许少鸿,今年四岁;大舅舅家表姐的幼子贺子诚,今年六岁;小舅舅家表弟长子徐少源今年正好七岁,幼子徐少汀前面提过,今年三岁。

加起来就四个男孩儿,宋钰宣毫无疑问是年纪最大的。

宋钰宣年年都来,同徐家的人混得熟,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叫也的亲。

不过这次,宋钰宣见到个陌生面孔。

“这位妹妹是……”

宋钰宣盯着被长平郡主牵着的黛玉,怎么想也不记得徐家有这么号人。

长平郡主宋钰宣是认得的,温亲王妃也没少去卫国公府参加宴席,因是亲戚,宋钰宣自然认得长平郡主,毕竟名义上,长平郡主还算他表妹呢。

“这是姨妈家的侄女,林姑娘。”长平郡主介绍道。

宋钰宣闻言,懵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长平郡主说的姨妈是她的亲姨妈魏嘉宜,而不是他的姨妈。

他年纪虽不大,但京中有头有脸的人,他都知道。

魏嘉宜是温亲王妃的亲妹妹,同他们家也是沾亲的亲戚,口头上,连宋钰宣也要称呼一声表姑。

宋钰宣很快就理清楚了亲戚关系,拱手见礼,“见过林表妹。”

行了礼,宋钰宣有些尴尬,这次来因为没有算到多了个人,也就没有黛玉的新年礼物。

犹豫了一下,宋钰宣摘了身上戴着的玉佩,给了黛玉,“不知道妹妹今天在这里,没准备新年礼物,这个就当赔礼吧,下回我再挑好的礼物送你。”

黛玉一时不防,被他把玉佩塞到了手上,接都接了,再还回去就不礼貌了。

犹豫了一下,黛玉只能开口谢过。

“不用客气。”

见她收了礼物,宋钰宣也就过了这阵尴尬劲儿,开始同小伙伴叙旧。

宋钰宣聪明,早早就学完了四书五经,这会儿子在徐家表弟们面前展现自己的学识,引得他们惊叹,同时也很开心。

黛玉也读过一年书,四书五经她也学过的,只是还没学完,那位先生就被魏嘉宜给撵走了,听说是人品有瑕。

这之后,黛玉一直都是跟着贾敏学的,除此之外,还在跟叔父学琴。

学的东西多了,难免就分散了精力,自然不如宋钰宣钻研得深刻。

这会儿听了宋钰宣的见解,黛玉不禁佩服他的才学。

黛玉跟谁说话,魏嘉宜自然也不会时时看着,有长平郡主在,魏嘉宜不担心黛玉受委屈,自然也不会一直盯着。

而且徐家的家风很好,孩子们的教养也好,不会出现贾家那种情况。

等魏嘉宜腾出空找黛玉的时候,宋钰宣已经去了外院,而黛玉跟其他小伙伴相处得也很好。

在徐府用了晚饭,才各自回府。

回到林家,已经是傍晚时分,都快要到宵禁的时候了。

进了府,林湛问起府里的管家,“兄嫂可回来了?”

“今儿刚过完正午就回来了。”管家回道。

林湛眉头微蹙,和魏嘉宜对视了一眼,又问,“刚过正午就回来了?节礼呢?”

“节礼倒是没带回来。”管家道。

回来得那么早,节礼却送到了?

林湛和魏嘉宜都觉得奇怪,也不问管家了,直接去了正院。

这个时候,林如海和贾敏正在屋里说话,见他们回来,也不惊讶,已经有下人提前来通报了。

“回来了?”贾敏笑了笑,对黛玉招手,等女儿过来,她拉着黛玉问,“今天玩儿可开心?”

黛玉就开始细数她今天认识的朋友,最后道,“卫国公府家的表哥不知道我今天会去,没给我准备新年礼物,还把他的玉佩赔给我了。”

魏嘉宜听到这里,一愣,“卫国公府的表哥?”

“就是卫国公府的小公子。”黛玉道。

魏嘉宜了然,“是他啊,那小子确实是个机灵鬼,人小鬼大的,同辈之人,送什么新年礼?”

黛玉疑惑,“同辈之人不送礼吗?”

“嗯……他愿意送,你就收呗,不是什么大事。”见黛玉有些困惑,怕她有想法,魏嘉宜忙道。

听了魏嘉宜的话,黛玉也明白这礼不是必送的,那这个赔礼其实也没必要收。

毕竟人家不是真的失礼。

“那……我要不要回礼?”黛玉纠结的道。

见黛玉还是纠结了,魏嘉宜便道,“你若是觉得不好意思,那就准备一份回礼便是。”

黛玉若有所思的点头。

这边黛玉安静了,林湛便趁着这个空隙问起林如海今天的行程。

“我们刚回来的时候听管家说,兄嫂今儿正午就回来了?”

提起这个,贾敏的神情就有些黯然。

林如海叹道,“荣府老太君不肯见我们,我们就去了东院见大内兄,坐了一会儿,就回来了。”

礼物自然也给了荣府长房。

整个荣府,同林家还没断关系的,也就荣府长房了。

“这贾老太君是打定主意同咱们家断绝往来了?”魏嘉宜见贾敏情绪不高,便有些迁怒贾母。

这老太太真是个拎不清的,还把那贾宝玉当宝贝呢?

桌子下,林湛用腿碰了碰魏嘉宜,示意她别说了。

魏嘉宜感觉到了,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贾敏,有些心疼这位心地善良的嫂嫂,可偏偏那位是贾敏的亲娘。

就算因为贾宝玉的事,闹翻了,可贾敏是重情之人,哪里能这么果断的割舍掉这份母女之情?

贾母可以做到绝情,是因为除了贾敏,她还有儿子、孙子。

可贾敏就这么一个母亲。

母亲是这世上唯一不可替代的亲人。

林如海不希望贾敏沉溺在这些负面情绪中,直接转移了话题,问林湛他们今天过得如何。

提起林湛他们今天的经历,那确实比荣府要开心多了。

不管是徐家的人,魏家的人,还是卫国公府宋家的人,那都是有头有脸有教养的,相处起来让人很舒服。

除此之外,还有徐家的女儿归宁,好家伙,乌泱泱一堆人,可太热闹了。

明儿魏嘉宜还得去魏家拜年,到时候还有魏家长房的人一起,那又是乌泱泱一堆人。

比起林家三两只的亲戚,魏嘉宜需要走动的亲戚可不要太多了。

“玉儿今年也八岁了,我们夫妻没什么亲戚走动,麻烦你们带着多出去见见世面。”林如海听了林湛一天的经历,郁闷了一天的心情也缓解了许多。

跟着魏嘉宜一起出去,黛玉才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而且都是出身、教养都很好的朋友。

“兄长放心,这都是小事。”魏嘉宜笑着道。

比起贾家那些个塑料姐妹,黛玉跟长平郡主这样的小姐妹来往,才是正理。

今日也累了,闲聊了几句,便各自回屋歇息。

林湛还是跟魏嘉宜一起睡,跟昨天一样。

除夕之后,林湛就没再睡过书房,东院近身伺候的丫鬟都知道林湛和魏嘉宜进展有限,但林湛和魏嘉宜睡一个屋的消息传到正院,自然叫林如海他们想歪了。

都睡一个屋了,还能没进展?

林如海若是知道林湛和魏嘉宜晚上怎么睡的,怕是要感慨他弟弟真是当代柳下惠,甚至柳下惠复活都要甘拜下风。

毕竟柳下惠跟自家老婆睡一起,总不会不睡自己的老婆。

跟林如海夫妻不同,初二之后他们就呆在家里不出门,魏嘉宜和林湛则带着黛玉奔赴各家拜年。

走了一圈的亲戚,也带黛玉认识了不少同龄的朋友。

直到过完元宵,朝廷开印,林家和张家都关注的事终于摆上了日程。

张家如今的权势可是今非昔比,此消彼长,贾家却是败落了。

即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比起如日中天的张家,贾家真是比不得。

就连贾母都没有料到,张氏之死,居然还有被翻出来的一天。

更料不到赖嬷嬷手里居然还保留着一份证据,切切实实的锤死了远在云南的王氏。

顺天府的差役带着缉捕令,远赴云南捉拿凶犯王氏,这一来一回,就过去了将近两个月。

因事关张家、贾家、王家,不管哪一家单独拎出来,都足以引起轰动,叠加在一起,那效果可想而知。

一直进了三月,京中还在议论荣府二太太谋害昔年荣府先大太太的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