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2/2)
阿桃回想起公主的战绩,她觉得要是那个不开眼的去招惹公主,恐怕就是下一个贯高了。
说话间,杨和拎着两个铁锹走来。凑近一看,这铁锹跟往日见到的不太一样,原本一整块的铁被换成了网筛。
程七拎起铁锹:“这是什么?”
杨和:“筛麦粒用的。”他用另一个铁锹盛起地上的麦粒,麦粒顺着筛网落下,刚才打谷时一起掉进打谷机里的细草和其他杂质被分了出来。
程七眼睛一亮:“这还挺好用的。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就能干了,还不用弯腰。”他对手里的网筛铁锹爱不释手,问道:“你这几天就在忙活这个?”
杨和点了点头,然后对阴嫚说道:“公主按照您的要求已经做成了。”
阴嫚看着网筛铁锹面露思索。
“公主可是不满意?”阿桃询问。
程七将网筛铁锹上下打量:“这不挺好的吗?”
“花了这么长时间制作出了两把,耗时长就意味着制作困难,制作困难就意味着价钱高。”阴嫚看向众人,“农具如果因为价格过高而不能够让农人使用,那它就没有价值的废品。”
众人陷入沉思。
阳光穿过树梢在地上留下一排排光斑,一阵微风吹过,金光化作一只只灵动的蝶,它们旋转着,飞舞着,最后飘然落到了刘氏姐弟手边的竹编上。
灵光一现,阴嫚想到了如何降低成本了。
铁网难做,可竹编草编的网好做啊。而且相较于铁,竹子草杆一类材料更容易获得。
她在册子上重新画了网筛锹的图纸。新的网筛锹的四边改为木框,上设几个小钩子固定网筛。
这样的话不仅使得成本下降还节省了铁。即便依旧有人买不起,他们也能仿造出来。
“留侯。”
阴嫚一擡头就看到了迎面走来的张良:“留侯来此有何贵干?”她眉头上调:“不会是来说教的吧。”
“公主自有公主的授课方式,良不会多言的。”
难怪张良跟楚汉所有人都关系不错,她对阿桃说:“去带公主和太子换衣服去吧,出来已久,该回去了。”
待人都走了之后,她道:“人都走了。”
张良会意:“良听说公主曾建议陛下下令缉拿杀害前少府的凶手,不知这件事情可否属实?”
“是真的。”阴嫚给自己倒了杯水,“不过你们觉得为一个犯人兴师动众并不合适,换了名义介入诸侯国。”
张良:“为何要此事?”
阴嫚喝了口水,眼神戏谑:“留侯当真要问我这么愚蠢的问题?”
她放下水碗:“分封以为血缘亲情纽带,拱卫天子。可是前有三监之乱,后又秦二世屠杀兄弟姊妹,所谓亲情在权力斗争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异姓诸侯呢?”
“国家需要稳定,任何会引发动乱根源都要消灭于萌芽之中。”阴嫚勾起嘴角,“留侯,和我说话不必拐弯抹角。戚氏之死并非源于政斗,而是来源于天理公道四个字。”
“作恶多端者,焉有留存于世之理?”
那声音掷地有声,令人久久不能回神。
这世上有哪个身居高位的人会冒险为黔首主持公道?有哪个自持有才的人会编纂这些不入流的书籍?又有哪个身份尊贵的人会愿意干农活?
“人当真是生下来就高低贵贱之分吗?可若真是如此,昔日周天子为何成了阶下囚?陈胜吴广又为何起义?身份既定又何必反抗?受着就是。”
阴嫚嗤笑:“所谓世卿世禄,不过愚人之策也。”
“有道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3]。君王离不开黔首,但黔首未必需要君王。当一个君王不能为民众做出贡献时,他迟早会被赶下龙椅。”
“别否认,这件事情在不久之前发生过,留侯您也亲身经历过。”
阴嫚语速缓慢,如绵绵微风,和煦动人。可她话中的内容却如一道道惊雷,砸得人心惊肉跳,惊魂未定。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随便讲给别人听,她是真的不怕死吗?饶是一贯以冷静著称的张良在此情此景下也不免感到震惊。
这么多年来,公主是第一个让他难以断定秉性的人,时而狂妄大胆,时而小心谨慎。温柔和冷酷在她的身上交替出现,她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恐怕无人知晓。
阴嫚按着太阳xue:“留侯放心,我既然这么在意黔首,自然不会毁了他们好不容易得到的安稳生活。我只是在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在某种程度上你我应当是同盟。”
张良看着那双纯黑色的眸子,奇异地相信了她的话。
这时阿桃带着楚国送来的莲蓬和书信走了进来,交给了阴嫚。阴嫚扫了一眼书信后,咋舌,你倒是聪明了。
她递给了张良:“劳烦留侯交给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