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 > 挖海塘

挖海塘(2/2)

目录

周围的人见状都小声嘀咕了起来,原本坚定的眼神也开始动摇。

秦凤仪见目的达到,更加得意了。

郑小英正欲开口喝止,没想到徐夏冲她摇了摇头。

“秦大妈,你听我一点一点给你掰扯。”

秦凤仪哼了一声,抄起手,语气不善:“我倒是要听听你嘴里能翻出什么花来。”

徐夏蹲下身,双手捧起一把泥沙,伸到秦凤仪眼前,缓缓解释道:“我们预备用花岗岩作为牡蛎的附着基,大家都知道,花岗岩很坚硬,如果是全泥地,就会下沉过深,留不出多少位置给牡蛎。”

“这话倒是没错。”刚才还左摇右摆的人,这会儿都点头附和起来。

秦凤仪犹自不服气:“那选沙地不就行了,陷不进去,整块石头都能给牡蛎附着,我看郑小英家后头那块就行。”

“你可闭嘴吧,如果是纯沙地,压根就插不稳,一个不好就倒在地上了,还养啥?”这下不用徐夏开口就有人出言反驳了。

“没错,”徐夏点点头,脚用力向下一踩,就陷进去两寸,“沙地和泥地都各有优劣势,只有这种泥沙混合的地,花岗岩插进去,既不会下沉过深,也不会因为固定不牢而倒伏,大家都可以踩踩试试。”

闻言,学生和乡亲们都争先恐后地跺起了脚,秦凤仪见大家没被她带沟里,灰溜溜地走了。

许老师见大家都没有疑问了,便冲着宁富田说:“宁支书,你给大家分配下任务吧,一会儿涨潮了,可干不了活了。”

“行,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我从隔壁公社请来的石匠,他们负责筑塘口,”宁富田指着队伍里的两个陌生中年男子说,“咱们解放大队的呢吃点苦,拿工具去山上凿石头运石头,学生们就去拖沙子,干到六点,咱们就结束,一起上队里食堂吃现成。”

用钱买石头太贵,队里的公共资金都拿去买花岗岩了,就算宁富田舍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不是筑海塘必须请这石匠,他怕不是宁愿自己亲自上阵。

宁富田分完工,大家便拿起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郑小英领着妇女们推着木驾车上了解放大队的后山。

后山上散落着不少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大家先将这些石块一一搬上车,没想到这石头看着多,实际上连一半的木驾车都没装满。

大家纷纷掏出锤子和凿子,对着山上的巨石就开干。

就这样凿了大概半个小时,有的人手掌磨破了,还有的人虎口被震裂了,却没有一个人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但是除去大家脚边散落的一滩滩小碎石,这巨石仍然浑圆一块,手工开凿效率实在太低了。

郑小英看着仍旧空荡荡的车厢,摸着纹丝不动的巨石说:“你们先去山脚等等我。”

确认所有人都下山之后,郑小英从自己面前的那辆木驾车上取出一包炸药,塞到大石头缝里,然后“嗤”的一声用火柴点燃,脚不沾地地向山脚跑去,将引线燃烧的“嗞嗞”声远远地甩在身后。

她刚到山脚,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脚下的地都被震得晃了两三下。

众人重新回到山上,只见原先那块巨石已经四分五裂,忙上前将石头擡上了尚未装满的木驾车。

没想到打石头难,运石头更是难上加难。

上百斤重的石头,一个套着缰绳在前面拉,一个扶着车厢在后面推,每一步都走得分外艰难。

现下天气已经有些冷了,众人的衣襟却都湿透了,额头上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下山路格外难走,一个不注意就会翻车。

到了山下,只见学生们也拉着一车车的沙回来了。

徐夏双腿浸没在冰冷的海水里,觉得身上发冷,仿佛还能听见自己上下牙碰撞在一起的“咯咯”声。

两个石匠站在沙滩边,一人手持榔头,一人手扶木桩,嘴里喊着“嘿桌嘿桌”,一个下午过去,一排排的地基就打成了。

还没到六点,宁富田站在斜坡上吼起来:“涨潮了,快走、快走。”

接下来的一个月,除去每天下午学生们来帮忙,解放大队的妇女是披星戴月,早上五点就出工,凿石、炸石、运沙、捧泥、砌墙、建塘角……一直干到凌晨才回家。

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后山被挖去了一小半,终于在滩涂边垒起了条长达百米的海塘。

原定三个月的工期,直接缩短了两倍。

宁富田也终于带着人将花岗岩运来了,只等着徐夏周六回来附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