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事了(1/2)
又出事了
周六放学, 徐夏、宁文同赵晓莹牵着手一边说笑话一边慢悠悠往前走。
“快看,那不是你们队的宁支书吗?”赵晓莹突然指着前方说。
徐夏和宁文循声望去,只见宁富田站在校门口,佝偻着背双手推着一辆自行车, 伸长了脖子, 正在四处张望着。
嘴里还叼着一根烟头, 快要燃尽了。
看到徐夏和宁文,宁富田眼前一亮, 高高举起手在空中摇晃:“徐夏、宁文,快点出来!”
“你俩快去吧!”赵晓莹松开牵着两人的手, 用力往前一推。
徐夏和宁文顺势加快了脚步,穿过拥挤的人潮, 咚咚咚跑到校门口,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大爷,你咋来了?”
宁富田的脸原本就布满了皱纹, 此时因为笑得合不拢嘴更显得沟壑纵横:“我托人买的花岗岩到啦!你们快和我回去,把它插上吧。”
徐夏想都不用想就拒绝:“那不行, 我们今晚得去小姨家住呢。”
“我能不知道你们要去李萍那里?”宁富田抽出嘴里熄灭的烟头, 顺手就扔在了地上,一边用脚碾一边解释, “我先去了中心小学, 把事情讲了,人李萍就比你们懂轻重缓急, 让你们跟着我直接回队里呢。”
“那也行吧。”徐夏扁扁嘴, 李萍集体意识强, 习惯了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
“那我就不同你们一道了哈。”赵晓莹此时刚走到校门口,听见宁富田的一番话, 便主动同几人说再见。
与赵晓莹分开后,三人把自行车蹬得快冒烟了,一个小时出头就到了队部后面那快地。
岸上堆放着一车一车的花岗岩,此时已经有不少人站在旁边等着了。
成形的海塘旁留出了一个半米的缺口,允许海水自由地从这里出入。
宁富田手指向木架车说:“徐夏,你看这花岗岩怎么个摆法,石头买的不多,应该摆不满。”
徐夏扫了一眼花岗岩,从书包里掏出一把软尺,将头递给宁文:“数量应该是够了,每个花岗岩之间要空出一米的距离。”
“干嘛留这么大位置?”宁富田不解,“挨在一起不是更省事?收获的时候也更方便。”
徐夏慢悠悠解释起来:“花岗岩要是都挨在一起,这单位面积里牡蛎的密度就更大,万一有个体死t亡了,就更容易传染给其他健康的个体。”
“就和以前得瘟疫一样,有人病了就得单独隔离,照顾它的人还得带面罩,”这话说得浅显易懂,宁富田略一思考就明白了,“要是大家都住在一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变成个无人村了。”
“而且密度一旦变高,排泄物也会大量堆积,不能及时排出去,饵料也会不够,不利于牡蛎的生长。”徐夏嘴里上说个不停,手上也没闲着,一边同宁文一边弯腰量距离,一边用小石头做着记号。
等两人量完整个养殖场,宁富田便吩咐大家讲花岗岩一起搬下来,插进地里。
养殖场插满后,竟然还多出来一块。
“这一块石头人家石场也不给退啊。”宁富田挠着头抱怨起来。
宁富田向来把钱看得紧,这多出来的一块石头,简直快心疼死他了。
宁文指着海塘的缺口说:“退啥啊,也没几个钱,干脆就摆在那儿,上面再刻几个字——牡蛎养殖场,免得有不长眼的跑进来捣乱。”
“行吧,就按你说的办,”宁富田只得点头答应了。
徐夏拍拍手,拉起宁文就准备回家。
“哎,等等,”宁富田赶紧挡在两人面前,“这就完啦?苗种呢?”
徐夏眨眨眼:“大爷,您甭操心,只管回家安心等着,明儿一早来,保准上面就有牡蛎苗了。”
宁富田一挥手:“你这妮子,神神秘秘的,又在打什么哑谜。行吧,也辛苦你们了,家去吧。”
回到宁家,已经快八点了,收到消息的宁海和文昕已经做好了饭菜,正等着两人呢。
一家四口吃完饭,又唠了会儿嗑,便洗漱上床睡觉了。
宁文上眼皮打下眼皮,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被徐夏猛地一推。
“你干嘛?”宁文嘴里嘟囔起来,“累了一晚上呢,困死我了。”
徐夏:“还得去养殖场附苗呢。”
宁文:“啊!你不是和支书说只管回家等着就行嘛?”
“我说的是让支书回家等着,没让你也回家等着,”徐夏手指一戳宁文的额头,“咱们这儿又不是啥牡蛎的聚集区,哪儿来的幼体游过来附着。”
宁文:“那咋办,我看你和他打包票的时候那么自信,明儿交不出货有你哭得。”
“系统里有啊,头回三水姨捕对虾,网里面可带回来一只太平洋牡蛎。”徐夏手点点自己的脑袋。
“人家带回来的是成体,咱们需要的是幼苗,而且一只顶什么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